《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12-09 11:41: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

  我是初亚兵,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册X课《制作新春灯笼》。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演示、观察、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图形格式。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赏识教育、自我探究、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问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护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再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护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把制作灯笼分为三个部分:

  ⑴、制作灯笼提手

  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制作灯笼体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大小和对齐椭圆。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

  ⑶、制作灯笼穗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点: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展示灯笼总结回顾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和图形设置的方法。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 首先我们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是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 年级上册第 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 ,掌握 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 ,

  二、 基于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皮亚杰的构建理论,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如下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 说学法

  该年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课件、图片等。

  四、 接下来我将分析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2几个环节:

  1、展示评价 共同进步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2、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制作。

  纵观全课,我在教学中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会插入行和列。会调整行高与列宽。

  2、会插入新的工作表。

  3、数据排序

  教学重、难点:

  调整行、列宽;删整行整列数据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求总和的函数是什么?

  2、求平均值的函数是什么?

  3、如果不记得这些函数名的写法,怎样办?怎样使用函数指南?

  二、新授

  (一)、行高与列宽的调整操作(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我们可以用Excel制作表格了,但表格还不够完美,如表格标题占据了其他的单元格,行列的宽度不是很合适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工作表的编辑方法。

  (1)调整行高

  a、选取所要调整的行

  b、将光标移动到任两个选定行行标之间的线上,当鼠标指针变为形状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调整行宽。最后松开鼠标左键。

  (2)调整列宽

  a、选取要调整的列

  b、将鼠标指针移到任意选定的两列列标之间的线上,当鼠标指针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调列宽。最后松开左键

  2、行与列的插入操作(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提示:首先要定位行列插入的位置。

  3、删除整行整列的操作

  (二)工作表操作

  1、插入新的工作表。

  2、工作表间复制数据。

  (三)数据排序

  1、选定表格,要包括表头。

  2、主关键字和次关键字的设置。

  3、按升降序排列。

  三、小结:光标要移到选定行或列的标线之间,才能调整宽度。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4

  课题:即时通信真便捷

  教学目标:

  1.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2.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3.体验即时交流的魅力。

  教学重点:熟悉用即时通信软件交流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即时通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二、进行新课。

  (一)申请账号

  1.双击桌面上的POPO快捷键,启动

  2.打开申请账号的对话框;

  3.输入自己的账号名称及个人资料等信息;

  4.根据窗口中的提示继续操作。

  (二)添加好友

  1.教师演示、讲解:

  2.向周围同学询问他们申请到的popo账号;

  3.打开用于添加好友的对话框;

  4.输入一个联系人的账号并添加为好友;

  5.继续添加好友。

  学生实际操作。

  (三)收发信息

  1.打开对话窗口;

  2.输入并发送信息;

  3.打开表情框,插入需要的表情符号;

  4.输入其他表情符号或文字信息并发送;

  (四)传送文件

  1.打开“发送文件”对话框;

  2.选定要发送的文件,提交发送申请;

  接收好友发来的文件

  1.接受发送申请,打开“保存”对话框;

  2.选定合适的文件夹,开始接收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1.搜索感兴趣的图片;

  2.查看并复制图片的网址;

  3.设置“网络资源”;

  4.发送信息,观察对话窗中出现的图片。

  (六)练一练: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生答,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即时通信真便捷

  一、申请账号

  二、添加好友

  三、收发信息

  四、传送文件

  五、共享网络资源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5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妙用符号》,是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四册第5课,其主要内容是:按照输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二)说大纲

  (三)说学生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重难点、关键

  (六)说教学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八)说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教程

  (十)说教学效果

  (十一)说电子版书

  一、说教材: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大纲: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说学生: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五、说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说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A、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教学模式: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 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 “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十一、说电子版书:Word文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习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习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机器人》,本课是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10课,属于指导纲要中课程内容安排的拓展模块,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常用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掌握了网络搜索和文字的输入技能,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和辅助学习的意识得到加强,也为以后学习在仿真软件中设计简单程序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6年级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熟练,但是他们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情感比较丰富,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加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应用及发展现状;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感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机器人应用、发展,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因为这些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有限,把辨别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确定为本课的难点。我认为重点知识可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突破,难点可以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逐步渗透。

  五、教学方法

  本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原则,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好的任务是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本课我主要设置“观察机器人——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这一系列任务链,引导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观察对比、协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将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借助多媒体控制平台实现实时调控,为学生准备一个机器人的网站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结合6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欣赏一段20xx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视频,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机器人”,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师生的交流,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同时引出并板书课题“机器人”。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做一个初步的调查。

  2.提出任务,引发探究

  在视频背景的熏陶下,我提出本课的总任务机器人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从下面三个任务来展开。

  第一个任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通过之前的讨论,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你会采用哪些途径?学生会说书本、网络等,书本上的知识很有限,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机器人的概念。再让最先搜索到的学生回答机器人的概念,让他说说搜索到这条信息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出示一些机器和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机器人的概念辨别哪些是机器哪些是机器人。这一环节通过交流、网络搜索和讨论,采用“讲授——讨论”对其进行小结,以帮助学生完成从“探究体验——知识技能构建”的跨越。

  第二个任务: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器人,现在你知道机器人有哪些组成吗?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我们人,思考一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个难点,因此我主要通过机器人跟我们人进行对比来展开教学。提问我们人是怎样获取信息的?学生就会思考并很容易地想到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机器人也有这些感觉器官——各种传感器,并板书。我们获取信息之后,通过什么分析处理呢?学生会回答大脑,从而引出机器人的大脑——微处理器,并板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你知道机器人的思想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翻书思考,得出程序,并板书,最后我们人处理后的信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会回到说好、走路、表情等等,引出机器人的执行器官,并板书。通过机器人跟人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板书,使学生的调理更加清晰。

  第三任务:机器人的应用——我们身边的机器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已经悄悄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来到我们的身边,你发现你周围有哪些机器人?提问让学生感受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补充课题“我们身边的机器人”。你还想知道机器人有哪些应用吗?请大家访问“机器人网站”,在这个网站里有大量关于机器人的信息。

  3.课堂评价,以评促学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课教学的升华,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信息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再提升,因此我设计了一张学习自评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相应打分,自评表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1.能举例周围的机器人;2.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有用信息;3.知道机器人的特点,会辨别机器人;4.知道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现状;6.本课的学习表现;7.本课学习的收获。分别从3颗星、2颗星到1颗星,让学生自己评价。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自我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学习体会,其次6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太愿意表现自己,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会,这样更加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对我们了解学生和课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调查研究。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件的下载。文件的下载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信息获取中重要的一节。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去互联网上下载文件,如学习资料、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尽管对文件下载常常接触,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上存在不足,并且对合法下载文件知之甚少,学习本课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4. 了解不同文件的类型及其重要属性。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 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二、教学重点

  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2.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文件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属性

  (1)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后缀名一般用来标识文件类型。

  xx.doc、xx.xls、xx.ppt、xx.txt、xx.zip、xx.avi、xx.rmvb、xx.mp3、xx.mp4等等。

  提问:常见的文件类型还有哪些?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储位置

  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路径。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例:计算机01共享文件期中考试成绩.xls。

  本机路径:当前计算机文件。

  例:C:Program Files成绩期中考试成绩.xls。

  (3)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演讲录音、卡通剪辑、电脑游戏等。

  (4)其他属性:创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2、选用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批量下载、灵活选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载效率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由学生不同的下载途径引出文件下载有多种途径。

  (1) 文件下载的途径

  通常分为发行厂商网站下载、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2) 提高下载效率

  批量下载:需要下载大量文件时使用批量下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下载工具来实现,如常用的迅雷、快车、QQ旋风等。 FTP文件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关键字、关键词,其关键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3) 下载工具

  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迅雷、快车、QQ旋风等。这些可以实现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比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直接下载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有什么区别。实践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3、了解文件下载的合法性

  (1)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网络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2)文件中有时包含不健康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

  (3)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坏。

  在下载文件时候,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用他人作品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 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许试用多长时间或者在缺乏付费用户的高级功能。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仍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提问:小A同学在某游戏网站下载了一个小游戏,但进入游戏时,需要输入一个注册码,小A在网上找了一个注册码输入后顺利进行游戏,请问小A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4、课后思考

  小A同学去网吧给自己的MP5下载电影,鼠标刚一点下,就下载完成了,小A一阵窃喜:网吧的网速真快啊!回去想看电影时却发现打不开MP5里面的电影文件,请思考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小A下载失败了?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学习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以及了解了文件下载的合法性。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请同学们课后时间仔细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

  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0

  说教材

  本课是华中师大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后,对绘画工具和图片工具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掌握得好,将为后面的修饰电子板报,制作小名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的发展目标。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WORD设计一张贺卡,学会正确使用图片工具和绘画工具,初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我的发展目标是能启发学生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图片工具和绘图工具的运用,而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贺卡中各内容之间色彩的搭配。

  说教学策略

  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使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范例教学中,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分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尝试操作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贺卡设计的一般步骤。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创作自己的作品。达到掌握绘图工具以及图片工具使用方法的目的。

  说教学准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我做好如下的教学准备:

  1、检查并启动教师机与学生机,保证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登录教师机,且相互通信正常。

  2、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课堂中学生所需素材,学习课件等文件传至学生机的学习目录中。

  说教学环节

  为了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策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范例分析点拨技巧

  (三)尝试设计交流成果

  (四)归纳总结深化提高

  下面我将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通过电子教室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伴乐、出示精美的贺卡,通过欣赏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看P 18页的书本,时间特点揭示课题,今年的中秋节就快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他们这么辛苦,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一张贺卡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妈个惊喜呢!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我是这样做的,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向所有学生(学)展示一张贺卡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张贺卡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背景、图片、文字,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贺卡制作步骤,同步简单。

  第一步,设置贺卡的背景:打开WORD软件,找到绘图工具栏,并出示自学任务:你能用哪个工具做出背景(矩形工具)?你会设置(矩形)环绕方式吗?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19页的内容。

  第二步,插入图片:背景有了,接下来应该插入图片。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几种方式;并提问:"怎样才能把图片上白色背景去掉,如果想随意地改变图片的位置,该怎么做呢?你会改变图片的大小吗? "(要去掉图片上白色的背景,利用"图片"工具条中的设置透明色就可以了:要随意地移动图片,只需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而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选中图片,然后调节图片四周的控制块就OK了)

  第三步,插入文字:想不想给爸爸写上祝福的话呀?那快来"写"上文字吧。

  小组讨论:文字如何"写"上去呢?我提示:试试"绘图"工具条中的"文本框"工具。学生讨论尝试"设置文本框格式"。

  最后调整好图片与周围文字的位置,图形与周围文字之间的位置。可设置多种环绕方式等。并提示学生阅读P19-P20页的内容。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以及提供的素材,尝试设计一张送给爸爸的贺卡,要求图文并茂,并在学生创作同时,通过教师机时刻观注学生的进度,并随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即时表扬,对出现问题且不能解决的组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教师机收集学生作品,并将所有作品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评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体协作和自我创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好的作品的点评,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创作方法,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

  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首先,范例教学的策略运用无疑是成功的,所有的学生通过分析范例作品和操作演示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对绘图工具中,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都能熟练操作,对图片工具中,图片翻转,大小的调整,对比度......的设置都能成功操作。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知识点的掌握中,我常常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讨论,来探究,来协作觖决,从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处,我也让先完成任务,掌握得好的学生主动成为小老师,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

  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6、 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六、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二、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二、教学重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讨论:小a同学,对于b应用程序非常厌烦,想要卸载该程序,于是小a直接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问b应用程序被正确卸载了吗?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载软件?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FLASH是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画,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是中学计算机专业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FLASH逐帧动画原理》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FLASH的开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FLASH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在FLASH的学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其中有70%的学生为借读生所以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层次不齐。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在FLASH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们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

  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FLASH基本动画原理,掌握FLASH中帧、关键帧、层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动画的制作的兴趣。

  情感目标:利用上机分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的重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

  教学的难点:区分普通帧、关键帧。

  四、说教法

  教法: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故本堂课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例子讲解,引发学生思考为主要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的FLASH布局界面,播放简单FLASH 来导入动画原理。

  2、教师播放FLASH 《flower》,用屏幕投影显示操作,讲解FLASH的动画原理。

  3、讲解普通帧、关键帧。普通帧又分为普通实帧、空白普通帧。关键帧又分为关键实帧、空白关键帧。

  4、通过FLASH实例讲解普通帧,关键帧的区别,在知识的讲解结构中,由静态单层到动态单层,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把知识点一层一层深化,关键帧讲解注意为后面的形变动画做铺垫。

  六、练习作业

  1.理论作业:用自己的话简述Flash逐帧动画原理。

  2.实践作业:

  ①FLASH的启动。

  ②打开任意一简单FLASH,熟悉普通帧,关键帧,并试着自己做逐帧动画。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制作简单的表格》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金山文字20xx基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调整表格及表格的数据计算作好辅垫。

  (二)、学生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好玩好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所以我尽量不使用演示法,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及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行线、列线、一行、一列、单元格)

  2、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文字。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化表格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

  二、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老师,我采用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设置,先把问题灵巧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制作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同时老师也是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在此过程中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作为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采用探究式学习,从老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中最大力度地获取信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通过操作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老师在之前问少先队辅导要十几张香港迪斯尼乐的抽奖卷。(抽奖卷内要填写个人资料的表格),引导学生回答要抽奖必须先填写好这份表格,告诉学生只有今天表现好而且幸运的同学才有机会得到。并且明确评奖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分比赛,获胜的组每人一张)

  通过提问:生活中还能见到什么要的表格?(抢答)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表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过程

  1、学习表格的常用名词。(教学、抢答)

  既然大家都想学习好表格的制作,米琪为大家带好一个很好的学习软件,大家可要认真学习它。

  2、学习插入表格

  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制作五行六列的表格(看书、看光盘、上网学习,问同学等形式)。

  学生汇报自学的情况,,每种方法在介绍的时候我注意其中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会用不同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任意制作一个几行几列的表格,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巩固练习

  在学生会制作表格的基础上,来进行美化表格。通过评选“表格设计师”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通过米琪俱乐部提供的表格,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美化,并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既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注意了分层次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说评价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说课稿08-09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25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07-11

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1-12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9-21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05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11-08

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9-06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2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