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09 08:19:08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床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管理制度

临床管理制度1

  (一)为保证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完成实习目标,达到实习要求,承担实习医院具有足够的空间、床位、教学仪器设备等物质资源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需要。

  (二)护理部有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临床护理教学。

  (三)具有完善的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护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保证护理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及各层次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四)承担护理教学的护理单元应有专人负责教学。

  (五)根据护理教学层次要求认真选择临床护理教学老师。临床护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遴选的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护理教育事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能为人师表,认真履行临床护理教师职责。

  2、学历及职称要求:承担本科临床护理教学原则上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其它各项条件优秀者;承担专科层次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

  3、专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临床护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至少3年以上临床专科护理经历。

  4、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实习指导教师需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掌握本专业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常规;良好的教学指导和组织能力;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六)定期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及时解决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大全为您精心编辑,与引用请

  (七)营造良好的护理教学氛围,利于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八)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及标准对学生实习能力进行评估和考核。

  (九)定期与教学单位沟通,交换教学计划落实和管理情况,做好教学协调工作。

  (十)定期进行教学工作小结和评估,及时征求实习同学对科室护理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做好相关护理教学记录。

临床管理制度2

  一、分管院长职责

  1、对院长负责,领导和主持全院教学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2、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制订医院教学计划,督促、落实任务,定期检查考核,做好总结评比。

  3、主持召开医院教学工作会议。

  4、对教学重大事宜做出决策。

  二、医务部职责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执行各实习院校的教学、实习大纲。

  2、根据各实习院校的教学、实习大纲,组织各专业的教学、实习实施计划,拟订和修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3、指导各科室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实施,检查教学、实习计划落实情况,组织监考、阅卷。

  4、组织各科室开展教学质量评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健全教学、实习档案。

  6、负责组织对本院带习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优秀带教老师。

  7、负责组织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医院有关制度的学习,搞好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实习完成情况,了解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事件及时向各实习院校汇报,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8、负责考核学生的劳动纪律,特殊情况需书面申请请假,一天由科主任批准,三天以内由医务部批准,三天以上由各实习院校主管部门批准

  9、负责编排学生实习科室轮转表,督促各科室认真带教,保证质量。学生实习结束后,代表医院对学生实习情况作出鉴定意见。

  三、科室职责

  1、科室是医院教学的基层组织,直接对医院负责,在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直接指导下,按照教学实习计划的规定,努力完成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

  3、组织执行教学计划,根据医务部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代教教师。

  4、向医务部反馈教学、实习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组织教学、实习评估,负责科室教师的年度考核。

  6、组织每月一次的科室工作例会,集体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开展教学经验交流。

  7、负责考核学生的劳动纪律,特殊情况需书面申请请假,请假批准权限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四、教学组长职责

  1、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安排本科室的教学、实习工作。

  2、组织本科室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小讲课。

  3、尽量安排各种基本技能操作,加强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4、组织本科室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填写实习生出科成绩。

  5、负责本科室教学,实习质量控制。

  6、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教学、实习有关的文件资料。

  7、处理本科室教学、实习工作的日常事务。

  五、带习教师职责

  1、带习教师应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教师应服从教学安排,以培养学生为已任,对学生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负责,按教学计划要求,精心传授知识。

  3、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纪律进行监督。

  4、对典型病例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认真修改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件。

  6、给学生公正评分,鉴定意见要实事求

临床管理制度3

  通过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控制和风险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适用范围:

  通过正常招采程序进入我院的医疗设备(含科研、教学)、配件。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环节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和检测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及其实践发系统运用。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0号,自20xx年6月1日实施;

  2、《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自20xx年5月4日实施;

  3、《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8号,自20xx年2月1日实施;

  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版),第六章医院管理6、9、4、1“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

  2、《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版),第六章医院管理6、9、4、1“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1、病人和操作人员不能觉察的危险因素,如放射线、电离辐射、磁场。

  2、昏迷、麻醉状态或卧床病人,尤其老人、儿童、残疾人,对危害无法采取正常反应。

  3、作为生命支持和功能替代的医疗器械,其安全性、可靠性能直接影响人体生命安全。

  4、使用中的医疗器械绝缘程度下降,保护接地措施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电气安全隐患。

  5、多种医疗器械连接使用,可能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

  6、不同医疗器械之间相互干扰,如电磁干扰产生的安全隐患。

  7、有源医疗器械通过皮肤或直接插入体内时,电气安全性能造成的危害。

  8、特定环境如湿度、温度、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易爆物质,使医疗器械在应用中可能造成安全性、可靠性下降。

  10、年久失修或大修理后未按常规进行设备有关数据检测,使电气、机械等部件安全性能下降未被发现。

  11、使用人员操作失误或无关人员在无意或无知情况下变动医疗器械的工作状态和预设置,造成的安全风险。

  12、未重视生产厂家提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风险因素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1、为防止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对病人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1)危险标示:对放射线、电离辐射、高磁场等区域的通道与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

  (2)状态标示:对X线机房、CT机房、直线加速器和SPECT等机房,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通常设置红灯以示警告。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IEC60601-1-1988〔《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第一版〕及其第一号修订标准0991-10制定了医用电气设备安全的国家标准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该标准是医疗设备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必须达到的安全基本要求。

  医疗器械必须采用保护接地,配电方式为三相五线制、保护接地母线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大型医疗设备如CT机、MRI、DSA、直线加速器、SPECT等,应按设备安装说明书中接地电阻要求,设置专用接地保护。对有特殊要求的供电系统如心胸外科手术室,应采用1:1隔离变压器与专用接地线,隔离变压器的二次回路不接地。

  国家对放射诊断、治疗设备,包括X线机、CT、DSA、核医学设备如SPECT、PET、PET-CT、γ计数仪,医用直线加速器、钻机,模拟定位机、x-刀和γ刀等,国家己有成熟的防护标准和安全规范,主要的防护规范有两项,《GBW-3-80医用远距离γ射线治疗卫生防护规定》和《GBW-2-80医用治疗X线卫生防护规定》。

  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应选择通过电磁兼容性安全认证的`医疗设备。在设备的安装布局中,应考虑医疗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在使用前应分析各种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制定操作规程时应充分强调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设备使用前对医护人员、操作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可采取现场培训和工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大型医疗设备培训可分多次完成。

  (2)了解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与该设备有关的国际、国家标准。

  (3)科室所购置设备应具备说明书,并随机器放置。医学装备部按使用说明书,协助临床科室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内容如下:

  ①有关医疗设备适用的对象、设备保管人员、应用范围、开机前检查、注意事项及标准程序。

  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风险、禁忌、操作人员要求等。

  (5)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操作人员上岗证。

  (2)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操作与专人负责管理。

  (4)使用人员应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医疗设备的全部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5)为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性能状态,并及时发现设备性能的变化,对大型医疗设备日常的质量控制,由使用科室医技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作稳定性检测,并进行评价。

  (6)操作使用人员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要求对设备定期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7)根据《医疗设备三级质量控制具体要求规范》及设备技术要求,医学装备部制定设备维保周期及内容,并定期对维护报告进行分析。

  (8)医学装备部按照《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等对全院医学装备进行定期巡检及预防性维护,并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9)设备维修人员在维修医学装备后应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查,并对检测内容进行登记,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继续使用。

  (1)科室应将设备日常维护及使用情况定期报告医学装备部。

  (2)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该医疗设备,悬挂设备停用标识,并立即通知医学装备部,可拨打63910296(外线)、2296(内线)或与设备责任人直接联系。

  对培训记录、预防性维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计量管理及维修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评估数据作为下周期管理依据。针对数据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临床管理制度4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教学管理效果才更有效,我们为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本文就学校在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精细管理、教学质量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教学,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通过打造精细化课程,实施精细化教学,营造精细化校园环境及精细和谐的人际氛围,实现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目标。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中心工作主要是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基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中有两句话留给我印象最深“任何一个名牌的形成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的结果”、“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临床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20xx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超过3000毫升者,需经主管医疗的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处上报市卫生局。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输血申请单联号粘贴试管时,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样情况。

  第八条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非急诊病人输血前要先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抽错血样,输血时重抽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第九条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条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输注血小板患者每次输注都要采集血样。

  第十一条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及时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六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十七条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六章输血(输血管理)

  第十八条输血前有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十九条输血时,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二十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二十一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第二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或记入病历。如无反应,将输血器材存放24小时后毁型消毒处理。

  第二十四条开展自身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身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出血量较大患者,要采取回收式自身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积极宣传和动员开展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庭储血及互助储血工作。病房经主治医师宣传动员自己主管的并需要输血的平诊患者家属亲友为其术前献血。

  第七章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第二十六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第二十七条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治疗抢救,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的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含量;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二十九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成分输血

  第三十条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

  第三十一条成分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白蛋白;

  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血小板、新鲜血浆以及冷沉淀;

  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第三十二条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2、适合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9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治疗标准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临床管理制度6

  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三、病人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主治医师审批后,逐项填写好《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1日前由相关人员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及口头申请预约不予受理。

  四、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五、rh(d)阴性等其他稀有血型的血制品,需慎重考虑用血量,原则上预定多少,用多少。若输血科按预约要求已备好上述血制品,申请者又取消用血计划,在血制品的有效期内未能调剂使用,造成血制品报废,血费从预订科室收入中扣除。

  六、急诊用血和没有预约的用血,申请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是否有库存血,若无库存血,由医师完成输血前各项准备工作(补充完善申请单、输血四项化验单、血型化验单、合血单)。输血科派专人去血液中心取血或由血液中心派人紧急送血,主管医师必须向受血者或其家属、陪人作好解释工作,确保有关费用的及时收取、取血工作的顺畅。

  七、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前由医师填写合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八、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病人的rh(d)血型,准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九、每张合血单只能合一袋血。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十、凡遇有下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1.交叉配血不合时;

  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

  十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病人的陪人和家属、实习生不能取血。

  十二、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十三、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十四、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五、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六、输血科接到有关输血异常情况的通知时,输血科医技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同医护人员一起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保存好输血反应回报单。

  十七、输血科室应做好血袋回收工作,至少保存一天,集中处理。

临床管理制度7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院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按照卫生厅云卫发[20xx]87号和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xx]116号文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专家小组、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实小组。

  二、患者入院时,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诊工作,主管医师、科室科主任根据临床路径进入标准,对住院患者能否进入临床路径进行评估。

  三、经评估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主管医师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主管医师或相关护理人员在病历首页左上角及相关检查单上盖“临床路径”标识;医技科室对有“临床路径”标识的相关检查优先安排检查;病案统计科对临床路径病案进行管理并对临床路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每月将统计结果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

  四、相关护理人员在为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作入院介绍的同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五、主管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六、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科主任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七、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

  (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八、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九、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生变异时,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记录

  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主管医师与科室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二)报告

  主管医师须及时向实施小组组长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三)讨论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普通的变异,科内组织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由科主任向指导评价专家小组汇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十、主管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在每例病人出院后常规统计以下评价指标数据,并把统计表放入病案中归档。

  (一)手术病人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病人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评价、患者满意度等。

  (二)非手术病人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病人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评价、患者满意度等。

  十一、指导评价专家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定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

临床管理制度8

  一、输血原则

  (一)临床输血应当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积极鼓励通过患者自体输血及动员家属、亲友互助献血。

  (三)对血红蛋白在9克以上或手术用量在400ml以下者,除家属亲友互助献血外,原则上不得申请用血。

  (四)晚期肿瘤、脑死亡患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濒临死亡的患者,如家属要求输血,原则上由家属或亲友互助供血。

  (五)输血科必须优先、重点保证每次输血量在600ml以上的大型手术用血或急救治疗用血。

  二、用血申请、审批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入病历。

  (二)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得缺项,同时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核并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三)急救用血,临床医师可先申请400ml以下的用血,再由上级医师签字(或补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供血;对于大量输血病人需提前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预输血情况通报输血科以便组织血源。

  (四)对择期手术者,应大力推行自体输血,如自体输血有困难者,可动员家属或亲友献血。

  (五)对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如:异型输血等),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同时应报医教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入病历。

  (六)如遇一次输血3000ml的特大型输血按照《特大输血审批制度》执行。

  三、输血登记

  (一)所有临床输血(包括成分血)的出入库均严格按照《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进行登记统计工作。

  (二)每一季度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向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领导汇报。

  四、输血反馈

  (一)输血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并通知输血科,输血科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处理,必要时通知血站协助处理。

  (二)临床医生在处理结束后需认真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并送输血科,输血科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三)检验科每月对反馈意见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上报医教科、分管院长。

临床管理制度9

  为科学、规范药事管理和医院药学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将计划与总结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讨论通过。

  二、药事管理委员会每次会议或查房内容,事先由主持日常工作人员提出,经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根据年度计划,定期举行相关会议和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记录,记录要完整真实。

  四、学习有关药事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分析本院贯彻执行情况,提出相关整改措施。

  五、决定中、西药剂科药品采购方式及药品品种、规格、剂型等。新药引进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评审,并提出淘汰品种意见。

  六、研究决定有关处方管理事宜,加强对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制定措施并贯彻落实。

临床管理制度10

  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采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与培训。

  2、输血科负责制定申报全院的临床用血计划,定期检查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并参与与输血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科研。

  3、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严控制临床用血,积极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各科室成份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红细胞70%,成份血70%)。输血是首先考虑输成分血,特殊需要才能适当考虑输全血。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条件合适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献血,医院将上述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4、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临床一次备血用血超过20xx毫升或输全血超过1000毫升,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6、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8、输血后的血袋统一回交输血科,冷藏一周,以备核查。

临床管理制度11

  1、教学查房应以学生为讲解对象,教材为讲解规范。

  2、凡有临床教学任务的科室,每周必须安排教学查房一次,时间应相对固定。

  3、教学查房应由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4、承担教学查房的医师应事先作好准备,每次教学查房应选择病例,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集体示教、示范,以培养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

  一、教学查房基本要求

  1、教学查房病例一般应选择有教学意义的典型病例,确保教学查房质量。

  2、教学查房前实习生应熟悉病人及病情,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所查病历、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器材等,使教学查房取得量好效果。

  3、教学查房时,必须按以下顺序进入病房:

  ⑴主任医师

  ⑵副主任医师

  ⑶主治医师

  ⑷住院医师

  ⑸实习医师

  4、查房时各级人员所站位置:

  ⑴教学查房主持者站在病人右侧(若需站在左侧则必须说明原因)

  ⑵实习医师站在查房主持者对面,做好汇报病情准备

  二、教学查房内容、要求及查房程序

  1、经管实习医师将病历交查房主持者,向主持者汇报病史。

  2、由主管病床下级医师依次作补充说明。

  3、主持者根据汇报情况及病情记载情况,亲自询问病史,并作必要查体等。

  4、主持者对病历及其诊疗优缺点进行评价。

  5、主持者向经管医师提出问题,先由实习医师回答,再由主管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等依次作补充更正。

  6、主持者结合病人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本病特点,并作适当分析及诊疗计划指导。

  7、经管实习医师应及时记录教学查房内容,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查房主持审阅修改。

  8、查房主持者宣布查房结束,然后按进病房顺序退出病房。

  临床教学病案讨论制度

  一、临床病案讨论包括:典型、疑难病案、死亡病例讨论等。

  二、教学病案讨论每月进行一次,由副高以上医师主持,要求实习生心须参加,并认真准备发言稿,积极发言。

  三、凡属实习生经管病人的病案讨论,事先实习生必须作好资料准备,讨论时汇报病史,作讨论分析发言,及时作好记录,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主持者审阅修改。

  四、病案讨论的内容要求

  1、临床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高以上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及实习生参加。先由经管实习生或住院医师介绍病情、诊断、治疗等方向的.情况提出讨论意见,之后由其他医师作分析发言,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归纳,作肯定性总结及指示,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2、死亡病历讨论:凡死病例,一般应在一周内召开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出来后进行,但不迟于两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实习生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例讨论。

  五、教学病案讨论时对实习生的要求

  1、实习生必须参加临床典型、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

  2、分管实习生在经管医生带领下,讨论前须认真准备资料,收集、补充、完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资料,并结合病情,查阅书籍、文献,写出发言稿。

  3、论时,实习生应主动汇报病情,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好讨论记录。

  4、讨论结束后,实习生应根据讨论情况,复习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教学讲座制度

  一、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讲座,医院举办全院性讲座,科室举办小讲座。

  二、全院性讲座,由医务部主持,科室小讲座由科室(教研室)主任主持。

  三、医务部每月组织1~2次全院性讲座,科室每1~2周进行一次小讲座。

  五、应选择理论基础较好、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主讲,讲座前应广泛查阅资料,认真准备讲稿。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医务部制定全院性讲课计划,科室应制定讲座安排表,并做好登记和讲课记录,讲课后将讲稿存档。

  七、全院性讲课,所有实习生均要参加,科室讲课,本科室实习生必须参加。

  一、科室(教研室)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教学(实习)任务表,教学(实习)大纲、教学实习计划、实习生名单、实习轮转表等。

  2、课程安排表、临时调课通知。

  3、学生实习转科前的考试、考查成绩及试卷。

  4、医务部下发的有关教学(实习)文件。

  5、教案、讲稿。

  6、教学(实习)活动有关记录。

  二、医务部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各专业教学、实习大纲、计划。

  2、每学期的课表、教学任务统计表。

  3、每届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表。

  4、学生每期(或实习转科)的考试成绩、考查成绩、补考名单。

  5、来院学生的花名册及岗位培训文件资料。

  6、学生好人好事、违纪处分资

  7、应当保存的其他教学(实习)文件资料。

  教学评估制度

  一、为确保教学质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1、医务部对教师教学检查情况。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科室意见。

临床管理制度12

  医院临床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根据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的目标,每年6月底及12月底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全院公布,并与各类评先及聘任挂钩。年终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不含80分)为不合格。对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者,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应调换工作岗位。

  考核细则:

  一、科室发展(20分)

  1、科室有五年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细则,占2分。主要查原始材料。实施细则应有季度工作安排及总结。

  2、每年有一项课题在医院、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立项,占2分。重点专科应在市卫生局以上立项,完不成扣2分。一般科室完不成扣1分。

  3、每年有一项课题在市科委或卫生厅获奖,占4分。重点专科完不成扣4分,一般科室完不成扣2分。

  4、每年至少开展2项有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新业务,占4分。每年由院学术委员会评定一次,每少一项扣2分。

  5、每年所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3%以上,占3分。每年统计一次,每降低1%扣1分。

  6、内部宣传占3分,缺一块版面扣1分,少1篇科普文章扣0.5分。

  7、论文占2分,每少一篇扣0.5分。

  二、科室管理(50分)

  1、科室的出入院数比上年提高10%以上,手术科室的手术台数比上年提高5%以上,占13分。每降低1%扣1分。

  2、病床使用率比上年度提高3%以上,占13分。每降低1%扣2分。

  3、科室总收入比上年度提高20%,占14分。每降低1%扣1分,每超1%奖1分。或人均收入手术科室达到28.5万、非手术科室达到24.5万者为满分。

  4、药费比率按要求每增高0.01扣1分。自制药品药费占总药费比率每降低1%扣0.5分。

  5、科室的工作制度占5分,主要包括:(1)三级查房制度;(2)值班制度;(3)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制度;(6)劳动纪律及请假制度(包括迟到、早退、脱岗、醉酒、打扑克等的处罚规定)等。不定期检查。没有制度扣1分,制度不落实每人次扣0.5分。

  三、医疗质量(20分)

  医疗质量考核(含病历书写质量的四级控制),占20分。由相关职能科室组织实施,每月考核一次,标准为95分,每降低1%扣1分。

  四、医德医风(10分)

  1、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占2分。标准为95%,每降低1%扣0.5分。

  2、符合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要求(七条标准),科室每1人次违反上述七条标准之一者扣1分。

  3、无医疗纠纷或重大差错与事故,占5分。医疗纠纷科室自行调解的不计算在内。每发生1人次扣2分。重大差错及事故扣5分。

临床管理制度13

  一、教学查房的有关规定

  1、教学查房是教学医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教学查房应以学生为讲解对象,教材为讲解规范。

  3、凡有临床教学任务的科室,每周必须安排教学查房一次,时间应相对固定。

  4、教学查房应由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5、承担教学查房的`医师应事先作好准备,每次教学查房应选择病例,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集体示教、示范,以培养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

  二、教学查房基本要求

  1、教学查房病例一般应选择有教学意义的典型病例,确保教学查房质量。

  2、教学查房前实习生应熟悉病人及病情,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所查病历、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器材等,使教学查房取得量好效果。

  3、教学查房时,必须按以下顺序进入病房:

  ⑴主任医师

  ⑵副主任医师

  ⑶主治医师

  ⑷住院医师

  ⑸实习医师

  4、查房时各级人员所站位置:

  ⑴教学查房主持者站在病人右侧(若需站在左侧则必须说明原因)

  ⑵实习医师站在查房主持者对面,做好汇报病情准备

  三、教学查房内容、要求及查房程序

  1、经管实习医师将病历交查房主持者,向主持者汇报病史。

  2、由主管病床下级医师依次作补充说明。

  3、主持者根据汇报情况及病情记载情况,亲自询问病史,并作必要查体等。

  4、主持者对病历及其诊疗优缺点进行评价。

  5、主持者向经管医师提出问题,先由实习医师回答,再由主管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等依次作补充更正。

  6、主持者结合病人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本病特点,并作适当分析及诊疗计划指导。

  7、经管实习医师应及时记录教学查房内容,并请主管住院医师进行修改,必要时请查房主持审阅修改。

  8、查房主持者宣布查房结束,然后按进病房顺序退出病房。

临床管理制度14

  一、科室(教研室)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教学(实习)任务表,教学(实习)大纲、教学实习计划、实习生名单、实习轮转表等。

  2、课程安排表、临时调课通知。

  3、学生实习转科前的考试、考查成绩及试卷。

  4、医务部下发的有关教学(实习)文件。

  5、教案、讲稿。

  6、教学(实习)活动有关记录。

  二、医务部教学(实习)档案管理

  1、各专业教学、实习大纲、计划。

  2、每学期的课表、教学任务统计表。

  3、每届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表。

  4、学生每期(或实习转科)的考试成绩、考查成绩、补考名单。

  5、来院学生的花名册及岗位培训文件资料。

  6、学生好人好事、违纪处分资

  7、应当保存的其他教学(实习)文件资料。

  教学评估制度

  一、为确保教学质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1、医务部对教师教学检查情况。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3、科室意见。

  4、每年进行优秀带教教师评选。

  三、实习生的实习质量的评估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向综合评定:

  1、实习科室对实习生的.意见。

  2、医德医风、劳动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4、理论考试。

  四、每学年在实习结束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每半年对实习质量进行评估。

  五、教学质量差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制订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惩处。

临床管理制度15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护患者健康,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输血安全,科学用血、计划用血、节约用血,防止浪费和滥用血液,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一、临床用血管理组织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

  2、血库

  暂设在医院检验科,由z具体负责。

  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及制度:

  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订临床用血计划。

  1、保证血液来源符合上级要求。

  2、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指征。

  3、确保贮血、配血和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确保成份输血≥50%。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5、临床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履行临床输血审批手续。

  6、输血前必须履行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输血前检验项目必须完善,如患者不同意,检验某项目必须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7、输血前由临床科室填写'输血申请单',血库填写'输血记录单'并随血(或血制品)发往临床科室,输血后临床科室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8、及时分析研究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9、建立登记报告和事故鉴定制度及血液出入库记录。

  三、供血工作管理制度

  1、取发血人员工作时必须认真细致,责任心强,防止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供血质量。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要双人双鉴,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严格遵守查对核实制度。

  3、配血试验结束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标本,置2-6°c冰箱至少7天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去。

  4、发血者发血时应与取血者共同查对配血结果报告单。进行输血登记姓名、血型、结果、血液性质、同量等,并贴上献血号码。

  5、输血申请报告单与登记簿须用正常楷字逐项填写清楚,无误、无漏,必须有科主任签字。

  6、在市中心血站取血时应核对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有效期等,血袋应无破损、无标签污损不清,并由取血者签收。

  7、标准a、b、o红细胞应新鲜配制,血型定型均应正、反定型。

  8、输血后的血袋使用科室负责返回血库交接。血库应将其置温度4℃冰箱里保存24小时以上,按要求统一处理。

  四、取发血工作制度

  (一)签收核查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标本。并复查abo和rh血型(正、反定型)。

  (二)复查供血者血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1、逐项核对供血者、受血者及输血申请单。

  2、俩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应由俩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自行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报告。

  3、交叉配血不合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4、配血合格后由医务人员履行取血手续,不得让病人或其家属取血。

  5、取、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三)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爽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四)交叉配血结果发出时,须进行血液或血制品进、出入登记。

  (五)血液发出后,受、供血者的血样标本保存2-6度冰箱至少7天。

  临床输血指征

  一、急性失血(主要指外伤及手术失血)

  (一)失血量<20%血容量,血红蛋白(hb)>100g/l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二)失血量量>20%、血容量、hct<0.3或hb<10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h内输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可按下列方法输血;

  1、先输晶体液或并用胶体以补充血容量,再输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贫血病人。

  2、失血量过大,仍进行性失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

  (三)血浆不应用于补充血容量。

  (四)大量输血可能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9/l并有微血管出血表现,是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二、急性贫血(指内科急性炎症,急性溶血和急性骨髓造血障碍。

  (一)内科急性失血按外伤和手术失血的输液,输血原则处理。

  (二)急性溶血和急性造血功能障碍病人一般不存在血容量减少问题,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携氧功能,应输注红细胞。

  1、急性溶血多数有抗原抗体反应及补体参与。严重缺氧症状者输红细胞。

  2、急性造血功能障碍或贫血病因未查明,但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明显症状者,应输红细胞。

  三、慢性贫血

  (一)慢性贫血病无须紧急处理,应积极寻找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

  (二)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减低。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三)慢性贫血病人不存在血容量不是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任何理由输全血。

  (四)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①hb<60g/l或hct<0.18g),伴明显贫血症状者。②贫血严重,而又因其它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四、出血性疾病(主要指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及凝血用于缺乏所致者)。

  (一)血小板输注指征。

  1、血小板计数<20×109/l伴有自发性出血应输血小板,血小板<50×109/l也可发生小量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可输血小板。

  2、血小板功能异常

  伴有出血。

  3、大量输血所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9/l伴伤口出血不止。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下列情况可输①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出血危及生命。②用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5、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1)血小板计数<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需输。(2)血小板计数<15×109/l,为预防内出血在可考虑输注。(3)血小板计数<5×109/l应尽量快输注。(4)血小板减少病人要作侵入性检查或剖腹手术。血小板应提升至<50×109/l。(5)关键部位手术,血小板应提升到<100×109/l

  4.2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指征:

  4.2.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4.2.2口服过量抗凝剂过量引起出血。

  4.2.3严重肝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2.4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4.2.5抗凝血酶血立缺乏。

  4.2.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2.7血浆置换。

  4.3冷沉淀输注指征

【临床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临床实习证明02-17

临床医生实习总结10-09

临床医生实习总结02-14

临床药师培训总结02-19

临床护理实习证明08-15

护士临床实习证明06-06

护士临床实习总结04-30

护理临床实习证明07-14

临床医学实习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