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制度

时间:2023-08-24 11:00:28 制度 我要投稿

校本教研制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教研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1

  一、教研及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能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及特点的有层次的导学案,能够胜任年级组内及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开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

  二、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做好培训相关的组织、考勤、考核工作。

  三、校本教研及培训的主要内容

  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结合开学初的课改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导学案写法”和“教师在导学案课堂模式下的角色及其职责”的培训。

  2、年级组内集体备课培训(各备课组长)

  3、教研组内学科教研:《新课标的学习》、《考试大纲》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相关事宜的培训

  5、学校微机教师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继续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幻灯片的`制作、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及有效课堂模式教学等培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单人讲授学校领导或学科骨干对某项内容的细致解析。

  2、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到达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方案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根底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五、校本培训管理方法

  1、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年级主任专门负责)

  2、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3、校本培训的情况与年终的考核评优挂钩。

校本教研制度2

  1、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积极,资料积累充足,教学效果提高明显的科任教师,予以表扬,并记入教师专业开展档案。

  2、承当课题的骨干人员,就本组课题研究方面,每学期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学期奖励40元。每学年按时结题,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市级课题结题奖励200元,县级结题奖励100元,课题组负责人市级奖励200元,县级奖励100元。同时结合其教学成绩可推荐这镇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的优秀人选。

  3、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果明显,按照教研组考核实施方法,可评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按考核实施方法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专业开展档案。

  4、凡今后在评优树模等方面,课题研究没有成果或没有论文将降低一个档次入选。

  5、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笔记资料等不齐全,达不到教研常规要求的,不评选,不评先进,并记入教师专业开展档案。

  本制度自20xx年2月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向教导处和校长反映。

校本教研制度3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订立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活动安排,教师根据学校和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计划。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小学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个年级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要实实在在的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学校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和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的一个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良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根本理念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开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开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开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根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方案——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开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方案,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方案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方案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教研制度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方案,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催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催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方案。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方案和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并严格执行。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根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方案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方案、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立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方案。

  2、按照学校工作方案和教研组教学工作方案,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3、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根底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方案、有总结。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六、实施方案

  总目标: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根底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根底的组织创新,根本形式有: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当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当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缺乏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缺乏之处。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根底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1、学习管理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 — 2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1、备课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方案”。

  2、教案设计根本步骤: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8)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七)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八)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期开发1 — 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总之,新一轮的根底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方案,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教研制度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月湖小学全面落实。

  二、基本目标

  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一是为了推动学校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实践活动,解决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自身出现的问题,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校逐步适应新课程,改变“等”(等专家指导)、“*”(*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现象;三是基于从本校和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潜在教育智力资源,盘活学校内部的资源及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教师对话、教师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个人教研学习计划以及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觉学习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教师以学校一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鼓励不同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对问题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刊物或教育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管理制度

  (一)校级干部管理。

  1.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校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着,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每个成员都要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尽量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部门管理

  1.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课改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研组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③组织好师徒结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

  ④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⑤每学期向学校上报一次课改典型。

  ⑥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⑦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或指导课。

  ⑧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学校一年一定。

  3、教研组长应任命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务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以西山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意见为依据,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统计、分析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2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带领本组教师进行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⑥根据组内教研情况,每学期向教导处提交一次课改典型事例。

  (四)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形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和学校常规工作必须完成: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写好每节堂课的教学札记。

  ④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后反思记录,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⑤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⑥每学期至少上1节研究课。

  ⑦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经验总结。

  ⑧每学期制做一份新课程测试试卷。

  ⑨每学期语文、数学教师听课10节以上,中层干部听课15节以上,校级干部听课不少于20节。

  ⑩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保持每周学一篇文章,每学期学习一本理论专着。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

  4、加强学科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

  2、由教研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3、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4、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评价办法

  1、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评比“优秀”教研组和“先进教研个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2、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3、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相结合,对校本教研工作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被评为“优”,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

校本教研制度6

  为了加强全乡小学教学管理的常规活动,提高教研整体水平,学校必须将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组织和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大胆改革,走出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之路。

  (一)成立教研活动小组

  设立以下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教研组

  (二)开展方式不同的.活动

  1、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通过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课交流等形式把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开展活动式教研活动。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开展“常规教学”和“优质课教学”的“教学双优”活动。

  3、开展专题式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围绕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

  4、开展课题式教研活动。建立以校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教师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三)开展听、评课活动

  1、听随堂课,听新教师的课,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

  2、听课后必须认真进行点评,分析一堂课的得失,为今后上课总结经验。评课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对课不对人。

  (2)坦率诚恳,不马虎了事。

  (3)区别对待,分层评价。

  3、评课时充分发挥评课卡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1、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教后记、教学随笔,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培训。

  3、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等。

  4、请专家来校讲课。

  (五)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

  1、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开学初要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2、每学期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各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并做好活动记录,记录中要有活动计划和总结。

  3、每位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学校规定的节次,中层干部不得少于15节。每次听课都应该尊重讲课教师,在预备铃响前进教室,听完课(下课后)才能离开教室;听课过程中不

  与其他教师交谈,不做任何影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事,不准打接手机,更不可随意走动。听课时要认真思考,细心观察师生中每一环节的进展情况以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等方面的优缺点。每听一堂课都必须按听课笔记栏目填写好听课笔记,写出听课意见。

校本教研制度7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为了解决本校及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立足并充分利用本校特色、资源的研究。校本教研的实施,能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立和教师的专业开展,搭建一个建立在教师自身实践根底上的平台。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改良教学实践,解决面临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种种潜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改善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鼓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效劳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与外界交流,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应广阔教师并及时把我校的成功经验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4、坚持以学生开展为主题,学校开展为根本,以促进教师开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主任负责教师培训的日常事务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教导主任

  组员:教导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目标与任务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开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开展。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开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

  四、原那么和过程

  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设计,基于“互动教学”的行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反思。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五、内容与时间安排

  1、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自修与研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用其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每学期一次教师论坛。

  每学期初围绕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一次教师论坛,为广阔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和研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教师们在心灵的交流中启迪,在思维的`碰撞中成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谈出真谛,谈出真理!

  3、每学期一次送教下乡。

  每学年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全县课改的均衡开展。送教形式是先上课,再由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与反思,然后交流评课。

  4、每学期3至4次教师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根底上有明显提高。教师能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根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5、每学年一届同题课教学研讨。

  继续我校的特色校本教研“同题课”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轮轮地集体备课,逐一教学实践,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老师们相互观摩、评议,最终聚集体之力量,每年级语数科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全校的示范课赛,展示年级教研成果。到达将学校教研主题应用、推广、深化的作用,让“同题课”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开展。

  6、两学年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训。

  全面启动学科带头人培训,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努力提高学科带头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根底。

  7、三学年一次全校性课堂教学达标。

  借鉴“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使课堂教学到达“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努力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良性开展。

  8、两学年一轮跟岗学习。

  一是分批分期派出教师到先进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学习,两年内让全校每位教师都外出跟岗学习一次以上。建立及完善相应的《外出跟岗学习要求》,力求将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引入我校。

校本教研制度8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根据市教研室布置工作,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紫荆岭学校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并及时给予指导。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课改课题,以课改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理论,举办课题讲座,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导处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

  ③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④每学期听课16节以上。

  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⑥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或指导课。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每学科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

  (四)课题组管理。

  1、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后,学校承认课题组成立,一般设课题组长1人,成员3人以上。

  2.课题组成立后,隶属学校教科室,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课题组组长的主要任务为:

  ①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②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③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3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⑤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五)专业引领制度

  为使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倡专业引领。它含有两种形式: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科研员或大学教授等)协作式和教师自学教育理论。

  1、学校每学期要定期聘请专职教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开展学术报告会,每学期聘请一位教育专家到学校做专场学术报告,向教师传递信息、提供观念、训练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参加“教研组教研流程观摩”活动,直面课堂,进行教学现场指导,共同备课、共同上课,一起反思、体悟、交流,促进教师对新知识的建构。

  3.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邀请专业研究人员的有关费用。

  4、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要做一节公开课,开一个讲座,辅导一个教师,出一节样本教案,写一篇示范性教学论文。

  5、积极开展教师自学教育理论活动,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尤其是读教育名著。

  开展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活动,让教师开阔视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均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与评职调资挂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教师专业引领制度,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性活动。通过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

  (六)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形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和学校常规工作必须完成: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写好每节堂课的教学札记。

  ④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后反思记录,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

  ⑤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⑥每学期至少上1节研究课。

  ⑦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经验总结。

  ⑧每学期制做一份新课程测试试卷。

  ⑨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保持每周学一篇文章,每学期学习一本理论专著。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或教科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或教科室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

  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开展评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审核,评出优秀教研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校本教研制度9

  一、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部下。按照"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策略思想,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及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的形式

  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二)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1、营造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各个教研小组必须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了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活动总结工作。

  三、校本教研的促进措施

  1、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与对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2、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小组评优活动。

  3、对于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4、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教研员的队伍中来,给他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评选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四、校本教研的后勤保障措施

  1、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4、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职责:

  1、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指导各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2、具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开展种教研活动。

  3、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资料,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4、定期完成对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5、适时聘请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10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方案和校本培训方案订立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活动安排,教师根据学校和年级组方案制定个人方案。

  (二)学校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检查、部署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方案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方案,小学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方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个年级的教研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搞好课题立项,要有长期的课题,也要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课题,要实实在在的搞好课题的实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学期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学校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和改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的一个依据。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11

  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开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

  2、校本教研工作的根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开展和内涵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开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方案、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

  1、建全组织。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根本教研的根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效劳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3、完善制度。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备课、反思教学、教师互助、相关检查等管理制度,并把校本教研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三、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

  1、教学反思活动。要求教师按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要实现教后反思常态化,每学期至少写出一定深度的教后反思1篇。

  2、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要坚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使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方面全面开展;坚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处理好教师教学当前需要与长远开展的关系,搞好分层培训;坚持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理念培训与教学实践培训相结合、内部交流与外出学习相结合。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等教育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会、研讨会、观摩会。

  3、传帮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学校骨干教师要与本学科教师形成广泛对话、合作与互助关系,每学期上教学示范课不少于1节,并不定期地进行专题讲座。

  4、集体备课活动。坚持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作用,防止用一个人的思想替代众人的思想。集体备课要重教材理解、教学目标确定、学点排查、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手段选用、练习与评价题目的选编等,倡导老师在形成共识的根底上,进行富有个性的备课与教学。

  5、听评课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积极开展课例研究为重点的听评课活动,要将听课活动与专题研究、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实现教、评、研、训的统一。要坚持全员性和经常性,每位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每学期青年教师不少于20次,教研主任不少于20次,其他老师不少于15次。

  6、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开展理论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全员参与的学校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要积极争取专家的学术引领,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专家报告会;要通过组建学科、年级或校际教研协作体系,加强教师间、学科间、校际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实现区域性教学经验、成果、资源的共享。

  7、“小课题”研究活动。各学校要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领域的“小课题”研究,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学校各处室、教研组要结合实际每学年确定至少一个小课题开展研究。

  8、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要定期开展以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材统研为重点的校际间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四、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和领导,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要把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纳入学校的考核范围。

  2、教科研室、教务处要调整工作思路,降低工作重心,承当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效劳的任务;要经常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交流研讨和调研指导,发挥好引领的作用。

  3、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研队伍;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主任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保证他们能尽量把精力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教研主任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校本教研制度12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良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每个学生的开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现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二、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校际交流、专家互动、理论学习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

  1、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对话,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在通用教案上进行预设性反思,每节课上完之后,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反思来省视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具有研究性的文章。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教研活动中营造民主宽松的气氛,鼓励在活动中百家争鸣,在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备课组可利用每天课前20分钟来讨论一下今天的`授课内容。教研组每周定时、定点、定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教师听组内成员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20节以上,教导主任听课50节以上。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优秀教研组的教研展示活动。

  3、专业引领

  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时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或互联网上进行新课程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摘记(每月至少一篇)。学校还将建立教师研修室,把全国知名专家的讲座刻录成光盘,集中培训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1)组织1到2次集中式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利用教师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做好学习摘记。

  2)教研组长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式讨论,3)每个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理论学习,人人参与学习体会交流,并做好记录.

  2、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学科大组教研和学科小组三级教研制度。学校教研每学期开展3—5次,以校际交流、优秀教研组展示、专家讲座为主。学科大组教研每月开展一次,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交流,示范课展示为主。教研小组交流每周开展一次,以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问题探讨解决为主,同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备课组,因其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教研,主要以备课,教学研讨为主。

  2)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完成课例至少5篇,每个课例包括:教学设计或实录、设计思路、教学感悟、教学课件四局部,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课例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予于奖励。

  3、建立骨干教师岗位职责制

  对于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明确岗位职责,乡级骨干每年评选一次,存优汰劣。

  4、加强课题管理,促进校本教研的成效

  结合课题管理制度,以课题研究来带动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校本教研的成效。每月就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优秀案例给予奖励。

  5、保证活动时间,加强领导管理

  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导、教研组长保证活动质量。

校本教研制度13

  校本教研是以解决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一、校本教研组织机构。

  1、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校本教研实施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各教研组主要指导与组织者分工如下:

  午次星期上午下午

  星期一计算机

  星期二政治语文

  星期三历史数学

  星期四化学、地理英语

  星期五生物物理

  学科教研组组长及主抓领导安排表

  组别组长主抓领导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

  ② 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教研第一线,下到有关教研组组织指导教研活动,并每人承担1~2项校本教研课题研究。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专家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职责:

  ①制定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指导各教研组课题组制定教研计划,落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②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的各种资料、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③定期完成对教研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⑤向领导小组推荐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人选。

  3、校本教研专家组。

  ①区外专家:聘请省教科院、大专院校的有关专家。

  ②区内专家:市教科院领导、教研员、区教研员及市内其他相关专家。

  ③校本专家:本校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部分中小学高级教师。

  二、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策略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三、校本教研的形式及教研活动要求:

  1、校本教研的形式。

  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2、教研活动要求。

  ①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淡化功利主义,杜绝为追求新颖、舍本求末、贪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反对理论与实践脱节,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②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③各教研组必须作好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活动总结等工作。

  ④全体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师培训制度、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有关制度。

  ⑤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将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主要内容。

  四、校本教研的促进措施。

  1、以“教师业务考核记录”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

  2、每学期开展一次校本教研组评优活动。

  3、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校外各级专业培训(将培训作为一种奖励)。

  ⒋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教研员的队伍,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然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五、校本教研的后勤保障措施。

  1、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供应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校本教研制度14

  1、建立专家引领的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导向并提供可靠的专业与智力支持。

  2、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策划、部署,对各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具体督促、导向,对教师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与指导。

  3、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教研听证会,把校本教研的项目、活动方式、预期成果在校内公开。

  4、坚持“一期一评估”,由教科室组织实施。

  5、制定校本教研评价量化方案,做到评价与学校发展相结合,评价与教育教学效果相结合,评价与教师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提高三者相结合。

  6、学校每学年在公用经费中提取15%作为校本教研专项经费,并由学校工会、教代会监督实施。

  7、将校本教研的绩效纳入教研组工作考核、教师年度考核、教师评优、选模、晋级、评职考核、骨干教师考考核。

  8、在校本教研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给予奖励。

校本教研制度15

  为加强和改良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根底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良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努力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力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的领导小组,形成学校校长第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

  2、创造条件,加强学习培训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开展,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培训、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习惯。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只有靠教师学习与实践来探索,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各种知识,学习专家课改理论和他人的经验;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根底知识,适应不断生成的课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以学校教学研究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的理念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师生共同开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具体来讲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和资源来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1)构筑教研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

  三、具体做法

  1、期初,有方案地安排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内容有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等,教师都要做好笔记,以便于改良自己的教育教学。

  2、每人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及时记好理论笔记,每两月检查一次。

  3、鼓励教师自学与培训,自学新课标的精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校本培训等,其中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利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优势,采取一帮一的教师互助活动,相互切磋、协调、合作,共同研讨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由教导处每月举办有专题的课改沙龙或课改论坛,就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热点问题为主题,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研讨、交流,利用教师集体智慧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效劳。

  5、继续推行校内一人一课、一周一课活动,加强随堂听课,听课教师应认真记好笔记,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应、交流,实事求是地填写课堂评价表。

  6、由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并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并说自己的教学设想。

  7、每周的周三、周四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按学科进行说课活动,来提高备课的质量,以到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积极配合家长学校的工作,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我们的课堂,让家长了解课程改革的巨大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实现双赢的`目标。

  9、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的研讨活动方案,实行资源共享。

  10、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针对教学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研究的课题,旨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遗憾之处,写下自己的校本教研故事。

  11、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2、做好校本教研的总结提高及台帐资料的积累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制度08-08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11-02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4-24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09-04

校本培训制度09-09

校本培训制度04-02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12-03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08-14

校本培训制度(15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