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01 19:45:59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程管理制度

  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程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1

  一、新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教学例会,由担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科室。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等。

  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合作能力。

  3、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二、新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校教科室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照课程评价方案实施教学。

  5、成立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三、新课的评价制度

  1、课程课堂评价参照课堂评价表实施。

  2、任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学生评价表)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3、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常规评比挂钩。

  4、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5、学校对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课程优秀工作者评比”。

  四、课程改革实施目标

  1、注重课程改革成果收集,每期召开一次课程工作总结会,表彰先进并收集好开发出的课程,加以论证,推广。达到一定数量后形成文集。每学年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课程改革情况进行积效评估。

  2、形成课程改革激励机制,对课程改革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依据。

课程管理制度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室归档。

  4、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或课件)。

  5、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六、学生管理

  1、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根据教导处公布的学校课程拟开设目录认真选择。如学生所选课程因选课人数等因素未能开课,应在接到教导处通知后重新选择。

  2、学生在收到校本课程上课通知后,应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

  3、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并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4、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5、学生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合格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成绩按优、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七、教务管理

  1、教务室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提前做好校本课程开设目录。一般在第四周确定开课课程,第五周确定选课名单,第六周正式上课。

  2、做好选课指导。对首次选报未成功的学生应通知学生重新选报,并将选课情况下发到班级,及时向学生公布。

  3、教务室认真排出校本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地点),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考勤登记册,交到上课教师手中。

  4、做好日常教学检查,负责处理调课、代课,师生请假等事宜,并收集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情况。

  5、做好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八、课程评价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以备推荐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交流与推广。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课程管理制度3

  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抚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补充和消除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统一、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设学习型组织,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1)、组织参加校本培训,培养教师开发意识。

  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课程发展动态以及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讲座;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在校内、校际间的校本课程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培训形式,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2)、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联合开发格局。

  鉴于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组内开展主题式的教研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开展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

  (3)、积极从事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开发能力。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教研组内教师进行积极广泛地课题研究活动,并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逐步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建设制度化的组织,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开发项目的规模成立教研组一级的开发小组,选定项目负责人,将管理制度明细化,做到责权分工明确,从而督促教师各负其责。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关键,而有效的执行力又是实现制度效能的关键。学校领导和全组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倾尽全力,切实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坚信,凭借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凭借全组教师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兢业精神,凭借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课程管理制度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为依据,,以转变教师角色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2、根据教育部和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标”意识,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提高学校与教师把握“课标”与执行“课标”的能力。

  4、改革课程实施。树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课程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主题策略,进行全课程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建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效,实现单位时空内效益的最大化。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10、加强课程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不断反思、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课程管理制度5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罗田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使用专业教育质量,为“罗田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和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和技术开发、推广、使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机电技术使用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使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和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机电技术使用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机电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机电技术必需的使用机电、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机电技术使用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使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总体课程结构如下:

  (三)完善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远程教学等网络资源,增强直观、形象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例如:电工基础、公差和配合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专业教室上课,边讲边练,这样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和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可以改变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多种新教学方式,如在《机械加工工艺》一章中使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

  (四)改善实验实习装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继续加大机电技术使用专业实验实习设备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实践操作夯实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以增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是紧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教育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及具体教学进程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学生实践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即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工具仪表使用训练,焊接工艺训练,钳工训练。

  (2)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即读图、识图能力训练,基本机电电路安装训练。

  (3)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即机电产品装配和调试训练,PLC使用实训,机电整机维修训练,机电专业岗位综合训练,毕业综合实践。

  (五)改革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动力

  改革过去只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教学考核;重视阶段考核,忽视过程考核;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重视校内考核,忽视社会评价。积极探索和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阶段和过程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六)施行“多证”策略,彰显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一直实施“多证齐发”政策,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普通话证书、、计算机使用能力合格证、思想品德考核合格证、文化及专业理论测试合格证、技能操作合格证及毕业证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遵循实践操作和技能证书相配套原则,加强技能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可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焊工中级”、“中级钳工” “维修电工”、“普通车工中级”、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积极争取部分优秀学生申请高级工鉴定。

课程管理制度6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4、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课程管理制度7

  学校课程是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校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学校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在学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学校,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1、“针对学校”,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学校课程。

  2、“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学校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学校课程的指向;制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3、“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动态发展”,就是说学校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学校课程,由教务处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学校课程教学任务。

  3、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

  五、教师管理

  1、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2、开发学校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或课件)。

  3、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并作为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4、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

课程管理制度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规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订以下细则。

  一、确定校本课程方案的依据

  1、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是我校目前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2、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需要一种明确的学校教育哲学,通常用培养目标或办学宗旨等来表示。我校的办学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英才,具体化为培养学生下列品质:自信心、民族性、创新、现代化、健康、坚毅。

  3、学生需求的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为此,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在校学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

  ③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④安全防患意识与临危应变能力等等。

  4、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基于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的保障。根据我校目前课程资源:如图书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状况,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开发第二门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上所述,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

  2、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知和坚毅的品质;

  3、学会探究,至少学会一门探索性课程;

  4、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闲暇技能;

  5、学会自我保护,具有安全防患意识;

  6、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建立“福州第十六中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务处、教科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各年段和各学科教研组。

  3、年段、教研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段内各班主任和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职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授课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规定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拟定了学校校本课程计划(如下所示),并从七年级开始实施。

  五、课程材料的撰写

  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任课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他们撰写课程材料,课程材料撰写完成后,交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才予以使用。

  六、教学方式、方法

  我校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是探究式和对话式教学法。在学生亲自体验和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谈等基础上,结合问题,以举例与对话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对话、讨论或由学生主持,或由教师主持,或师生共同主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七、考核评价

  我校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考核,由期末考查(开卷)、学生参与度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查、查阅资料,讨论中发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等的参与度为评价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学习评价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认定,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等相结合,评价结果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相关项目中。

课程管理制度9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的.检查。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课程管理制度10

  一、教师一日组织活动制度

  1、按照《纲要》精神、《教师操作手册》、《幼儿园一日作息表》等要求,规范、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爱护幼儿,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全体教师必须遵守一日作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关注四类活动的均衡性、有效性,各大板块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3、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时间,特殊天气开展室内运动。能提供符合年龄特点、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的运动材料和器械,让幼儿进行较充分运动,有情景、有层次、有挑战,一天保证三套操,上午以广播操、律动操为主,下午以器械操为主,关注幼儿自我服务、心理品质、能力习惯的培养。

  4、每天学习的总时间一小时左右,其中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一节课,时间按照年龄段控制。集体教学活动准备工作充分,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合理选择集体或小组活动形式,注重全体、关注个别差异,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表达的机会,并认真分析反思,及时调整或改进。个别化学习关注区域平衡,材料投放充足,有层次、有挑战,体现年龄特点,关注孩子的活动态度、个性风格、思维品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5、保证幼儿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和自主活动时间,大班后期可适当减少角色游戏时间,增加结构游戏时间。按照《华漕幼儿园活动室安排表》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沙水游戏等,尊重幼儿的选择,体现自主、自发、自由的原则。关注材料的跟进、孩子的生活经验、分享的推进,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自由活动要确保充分的自由。

  6、一日活动中能组织好来园、离园、午睡、午餐、午点等重点生活环节,提供易于识别的标识,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洗手、洗脸、漱口、搽鼻涕等卫生习惯,学习穿脱衣袜、整理书包、叠放衣服等,情绪愉快、习惯良好、乐于自理,注意保教一体,站位合理,中大班学做值日生工作。

  7、做好班级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各类出勤、登记、交接班工作。因公外出的教师,原则上应通过临时调课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因其它原因请假者,须提前一天办理手续。

  8、能关注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

  二、集体备课制度

  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一般情况下集体备课每学期1-2次。

  2、各教研组在集体备课前,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探讨教法。

  3、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价值点的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环节和重点提问以及教具、场景等预设。

  4、一人主备,构思初案,集中讨论,要围绕目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集思广益,交流研讨,修正完善,形成通案。

  5、各班教师执教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体会,同教研组教师及时交流教学心得,进行教学再设计,形成优质教案。

  6、活动后,集体备课资料存档,学期结束时整理成优秀课例和教学案例。

  三、幼儿发展情况监控分析制度

  1、成立幼儿发展监控分析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

  2、幼儿发展测试评估分平时评估考核与学期末评估考核两项内容。平时考核评估是根据幼儿当前主题内容开展进行情况来定具体内容,学期末的考核是根据一学期下来幼儿的发展现状和评价指标来定具体内容。

  3、幼儿发展测评每学期至少3次,主要针对运动能力、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游戏为类型进行出题,测评内容主要来源于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月周计划,采用语言提问、现场组织、观察提示等形式来组织开展,每次每班各抽取20%左右的幼儿参加,男女各半,测试人员组员为主,骨干教师为辅进行各年龄段的互测。

  4、幼儿发展测评程序:参加测评人员当天学习测评内容与打分指标,以免班级与班级有出入。每个年龄段保证2-3名教师同时测评,准备好测评工具和材料,召集幼儿分两批测评,以免泄题。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环境,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保障测试结果能够顺利进行。采用同题同教师测评的方法,以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打分标准不一样。

  5、各组开展测试过程中,组长必须巡视,检验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幼儿是否有序,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6、测评人员根据现场幼儿的回答、操作、具体情况撰写测评分析报告,针对薄弱处提出改进意见,再由组长把各年龄段的测评分析报告进行汇总。

  7、幼儿园针对测试评估分较高的班级给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范围在50%左右的班级数。

  8、幼儿发展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进行反馈,表扬优势,提出问题与改进调整意见。

  9、测试情况将作为学年末幼儿园课程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

  四、课程监控反馈调整制度

  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

  2、园长领导规划幼儿园课程,各条线在负责条线工作开展过程中,协助推行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研究与常规管理工作,管理好课程资源库。监督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收集信息,为客观反映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

  3、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进班观摩教师活动,依据当前的研究重点了解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与需求。依托教代会、园考核小组等,建立检查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各部门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分析评价。

  4、每月一次课程小组例会,共同分享课程进程中的新发现,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就课程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难点等方面进行汇总、交流,共同研究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

  5、根据会议反馈与商议结果,围绕“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由组长撰写课程实施阶段性分析报告。

  6、课程阶段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传,硬件设施环境方面的问题采用购买材料、添置硬件、规划空间等方法解决,如暂时不能解决的,则列入规划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面的问题采用专题辅导、现场答疑、业务培训、教学示范、协调教育资源等方法来解决,以“调整、补充、替换”为手段,实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

  7、建立由教工、家长、社区、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重视多方面的反馈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以保证课程计划的有效改进和落实。

  8、学期末开展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教师工作要求的问卷调查,撰写幼儿园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各条线部门根据质量分析报告中尚存在的问题,对新一年工作提出调整意见。

  五、保教计划制定、审阅制度

  1、业务园长与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罗列本学期文案资料内容并制表,开学前一周由园长审阅通过。

  2、开学前三天,业务园长针对幼儿园文案资料格式、撰写要求、注意事项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文案资料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纸张打印。文案格式内容有调整时,要对全体教师进行重点培训。

  3、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幼儿园对保教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订班级教学工作计划,老班级开学一周内完成,新班级开学一月内完成,期末认真做好总结。

  4、开学初提前两周备课,平时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的六个基本环节,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现象。

  5、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定期对教师的文案资料作检查、批改、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要求调整修改。

  6、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对教师撰写各类计划记录情况和结果及时做好记录,月底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与每月考核挂钩,奖优罚劣。

  7、针对考核发现的具体不同的情况,采用业务培训、个别指导、活动评比、师徒带教、会议反馈等具体措施进行改进与调整。

  8、园长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文案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教师的备课能力、课程理念和工作态度,做好引领与指导工作。

  9、及时做好分析与反馈,学期末作为课程实施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

  六、教学反思制度

  1、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2、要求每位教师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属于常规性的反思,可以直接标注在教案的后面,属于高质量的反思,要形成文本,每月至少写2篇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

  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是选取一个教学流程也可以是选取一个精彩片断,可以是反思幼儿行为也可以是反思教师行为,可以是反思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反思意料之外的环节。

  4、撰写教学反思必须包括亮点与原因分析,不足与原因分析和改进意见。

  5、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倡导一课三研跟踪式反思,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6、积极开展反思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常规教研时,组织组内老师交流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一步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

  7、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幼儿园把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纳入教学评估。

  七、教研活动制度

  1、每学期初,幼儿园各教研组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安排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采取保证措施,计划要切实可行。教研组计划必须经过五环节:

  ①全体参与研讨教学困惑和专题需求,确立主要方向

  ②中层以上参与拟定切入点、搭建初步框架

  ③专家引领或者自培情况下教研组长参与计划的撰写、学期活动的规划

  ④中层以上参与研讨明确教研目标、计划修订

  ⑤组员学习与修订,一致通过,以期达到教研活动较为理性的效益。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学习课改前沿信息、教研组建设优秀文章;汇报教研进展;商讨幼儿园课程实施和各项活动的推进。

  3、开展大小教研的联动,大教研重理念的引领,小教研重实践的检验,每学期大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每学期小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

  4、教研有主题,能围绕新课程实践中本园教师的实际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所得。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

  5、研讨气氛浓,每位教师都能平等地自主地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体现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

  6、研讨有实效,教师们能通过学习、反思、研究,在互动与碰撞中,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初步理解和基本共识。

  7、教研组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引发问题、推动讨论,并不断梳理概括、提升总结,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协调作用。

  8、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师徒带教,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9、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环境创设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进行1-2次“集体备课”实践研讨活动、1-2次示范课或研讨课活动。

  10、各教研组长做好平时的各类计划记录检查、专题研究等工作,经常听课,定期抽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于分管领导改进工作。

  11、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存入幼儿园业务档案。

  八、听课评课制度

  1、听课、评课要坚持集中和经常相结合,领导和教师相结合。

  2、听课数量规定:园长、业务园长每学期不少于30次;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5次;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次;

  3、凡在园内开展的各公开教学活动,空班老师应当尽量参加听课,本教研组的老师必须参加听课,且在听课前认真熟悉活动内容,以便听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老师为听课需要暂时调整自己上课时间时,相关老师应当给予帮助。

  4、园领导听随堂课,可不事先通知,随时到教室听课,同时检查计划与执行过程是否相符,听课后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园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

  5、教师个人听课可自行联系安排,听课时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记录,严禁互相交谈,随意走动,留心观察,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6、听课以后,各教研组要及时组织评课。评课时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激发改进教学的内在动力。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和针对性。提倡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撰写教学案例。

  7、外出听课的老师应当认真记录,深入反思,回来后应当把听课的收获传达到没有出去听课的老师。

  8、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听课情况进行考勤,业务部门、教研组学期末收齐教师听课记录,对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期考核指标内。

  九、专用活动室利用、管理制度

  1、幼儿园内目前有中大两个建构室、小中大三个科探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沙水区、中大班两个游戏室共九个活动室,业务园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各活动室时间安排表。作息时间表调整时,活动室时间表也相应作调整。

  2、各活动室的物品要建立财产登记制度,负责教师和保育员对设施设备共同做好签收,定期做好检查,如有损耗和缺损及时汇报。

  3、专用活动室的负责人由2-3名老师、保育员组成,负责老师每天检查当天活动室使用情况,如有杂乱情况或者其他问题及时反馈,要求当天活动的班级整理好,保育员按照消毒时间表做好消毒、洗晒工作。

  4、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教师共同创设与提供专用活动室活动的环境与材料,并根据年龄段、主题的开展、季节、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与跟进。

  5、教师根据各活动室的时间安排,定时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活动,做好观察记录。

  6、每次活动后要检查活动室基本设施以及游戏材料的情况,发现自然磨损或损坏要及时报告活动室的负责人,以便及时维修和增添更换游戏材料。

  7、老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做到队伍安静、整齐。活动室活动要求幼儿穿上鞋套,安静有序、不争抢、爱惜游戏材料,学习看图示,尝试与辅助材料互动等。

  8、玩好后会整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做好活动结束后的清洁整理工作,及时关好门窗。

  十、教学活动评价制度

  1、每学年开展1-2次“优质实践课评比”活动,关注幼儿的主动学习,开展集体教学有效性研究。

  2、执教教师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课例,充分考虑到游戏性、操作性和体验性(可以向大家介绍并开展二次备课),执教老师按照备课步骤组织教学活动试教,教具、操作材料要备齐、备足,课后及时评议,根据教师们集体反响和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列入优秀课例。

  3、试教的教师每一次都要认真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或心得。

  4、实行优秀课例、活动反思交流、评比、考核与奖励制度。

  十一、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月考核、学期考核、单项评比考核。

  1、月考核依据是各类计划记录、每周重点检查、日常随机检查以及卫生评比等,由业务、教研组长、保健老师一起评估。各类计划记录共有十项,是否及时完成、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质量。日常随机检查有户外活动、自主游戏、节日环境、家园联系栏、散步、节日主题活动、自主点心、午睡起床护理、区角个别化学习等,是否按时进行、孩子是否有序、老师不做私事等。每周重点检查内容有自然角、主题版面、区角环境、科探区、幼儿成长档案是否及时完成、环境内容是否比较丰富、是否适宜、内容是否完整等。卫生评比内容是每周午餐、午睡、出勤评比分等。

  2、学期考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非量化的指标有日常工作表现、随机听课、教研活动、团结奉献、师德素养等,量化的标准有家长问卷、幼儿发展评估、教学评教等。家长问卷每学期期末各发放一次;月考核分上半年以1-6月为计算,下半年以9-12月为计算;幼儿发展评估每学期3-5次,包括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类。

  3、单项评比考核是指幼儿园举办的各类活动评比,比如:操节、环境、学习体会等,以及教师自主参加市、区级各类活动评比,比如:论文案例、多媒体、教玩具等。

  4、教师量化的学期考核分记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

  十二、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1、优化课程审议,在每一个主题实施时要进行课程“前”审议、课程“中”审议、课程“后”审议活动。

  2、教研组与教师根据教材和幼儿情况筛选主题,从主题目标、区角设置、教学内容的筛选、补充、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环境预设等进行深入的研讨,制定学习活动计划表,由园长、业务园长审阅通过,各班老师根据计划表安排本主题教学内容。

  3、在实施过程中明确分工、优化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4、实施后对值得分享和困惑的教学活动进行再次审议,提出需要改进或努力的地方,以推动下一轮主题的实施。

  十三、课程评价制度

  1、对幼儿的评价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主题活动实施效果和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阶段目标和课程指南中的儿童发展评价的十二个方面和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具体措施有幼儿成长档案、每月主题实施内容自评、每月抽样测评、每学期幼儿发展评估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发展的评价从教育环境创设、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师幼互动、反思分析、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园评。

  具体措施有每周重点工作检查、每月各类记录反馈、每学期听评课、评教、各类活动的参与、教师成长册。

  3、对课程的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主要从时间安排、课程内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措施有:每日三巡、每年的课程方案修订以及相关附件、课程研究小组定期例会研讨汇报反馈调整、各类制度。

  4、课程研究小组定期例会,围绕本阶段课程实施关键点和项目组实施情况展开研讨。实现对课程的引领、指导、反馈全程动态式的管理。

  5、定期邀请专家来园针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指导、评估。

  6、每学期发放教师问卷、家长问卷,从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课程管理制度11

  一、课程的组成:

  基础课程(新教材)

  特色活动(儿童音乐剧参考教材:多元、建构、艺术、经典儿童剧、音乐剧)

  二、管理目标:

  1、保证各类课程的落实及有序开展

  2、加强协调、沟通,提高工作效益。

  3、加强以“保障课程建设为中心”资源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为课程与教学服务。

  4、逐渐充实和完善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推动课程园本化进程。

  三、管理制度:

  (一)基础课程

  1、加强教师对新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学习活动》教材的学习,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内容、相关学习经验及主题活动的整体框架与开展脉络清晰明确。

  2、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和年级组工作室。园级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园新教材实施的总体思考和实践研究;年级组工作室负责本年龄段新教材实施的总体思考和阶段性实践研究。具体工作包括:在实践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不断寻找并发现教师操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具体需求,并加以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观摩学习及研讨,形成主题资料包(文本、影像、图书目录等),及时总结、调整。

  3、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设计并统一各类主题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等)的撰写格式,注解表格的要求与价值。

  4、教研大组与新教师组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二)特色活动

  成立儿童音乐剧项目开发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音乐伙伴——儿童音乐剧季风活动”

  1、主题开展过程中相关的音乐剧剧本的内容、音乐合成以及整体进度安排由课程实践小组和项目组统一制定和安排。

  2、音乐表演区的录音、道具、服装制作由项目组统一提供,具体要求是:每一主题初由年级组长商讨确立后提前一周交至音乐剧项目组,由项目组组织人力、物力制作提供。

  3、加强对小孔雀表演厅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1)规范各类头饰、服装、道具等的管理。消毒保洁,各班经预约登记后可以办理借出归还手续,由姚红梅负责记录,保洁员负责清洗。

  (2)小孔雀表演厅的活动时间为一小时,遇到下午中大班的运动活动时间冲突,就以满足表演活动时间优先考虑。

  (3)集体性表演活动的动画素材、音乐剧欣赏影像资料由年级组长按照主题进度负责管理。

  (4)电脑、音响等设施设备由朱迎九统一维护与管理,及时保修。

  (5)食堂人员负责活动室每周一次的日常清洁和消毒。

  5、不断优化“音乐伙伴——儿童音乐剧季风活动”的过程性调整与管理:

  (1)各年级组的每一主题一次多形式的“手拉手”活动,由年级组长协调各班并组织达成。

  (2)每季开展一次以音乐剧表演为主的“音乐伙伴”节目,以混班表演的形式,分三次进行园级展演。

  (3)活动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物品由项目组和保障组负责提供。

  (4)积极做好家长、教师、大带小等多种形式的助演活动宣传,以及服装支持。

课程管理制度12

  (一)学科类课程

  1、依法设置

  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和课时。

  2、科学编排

  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设施科学排课。既要保证学生在每学年都要学习每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又不能使学生并行的学习科目太多以至学习负担过重。

  3、合理授课

  对于必修课程,学生主要在行政班进行上课,有利于教学的连续性和班级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学生选班上课的新模式,完善走班上课,用3年左右的时间走班上课定型,发挥我校课程基地对地区课程改革的影响。

  4、优质教学

  学科类必修课程是为高中学生打下良好发展基础的重要保证,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研,改进教法,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5、综合评价

  学生的必修课学业评价必须将学习过程评价与模块结业考试结合进行综合考评(详见学分认定)。各模块结业考试由学校组织,考试成绩认定为期中、期末成绩。

  (二)研究性学习

  1、组织领导

  研究性学习课程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各级部门分工合作。

  2、责任分工

  (1)教务部门。

  负责指导具体工作,主要包括:

  ①制定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计划,排定研究性学习课时。

  ②制定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计划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日常组织。

  ③对教研组开展的备课、指导活动进行具体的布置、落实、检查。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④制定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分管理细则。

  ⑤检查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⑥聘请和组织校外专家的讲座,为研究性学习开展作理论指导。

  (2)指导教师

  ①协助学生选择或制定合适的研究课题。

  ②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每次指导都要有活动出勤记录,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

  ③指导教师须定期(每周或隔周)检查每组课题研究进度。活动中期,组织课题组学生进行中期小结,提出后期研究意见和建议。

  ④活动后期,指导教师须就论文(结题报告)撰写要求对课题组学生进行指导。

  ⑤学生课题结题后,指导教师要组织本组学生进行等级自评与互评。根据自评与互评的结果,根据学习过程的记录,对小组每位成员作出等级评价,写出评价意见和分出A、B、C、D四个档次。

  ⑥每一课题指导结束,指导教师须完成一份关于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案例分析。

  ⑦课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开题申报表收齐,课题活动记录表、活动出勤表、学生论文(附有指导教师评价意见)和教师的案例分析一起交教务处。

  (三)社区服务

  1、组织方式

  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2、活动类型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凡是有助于此目标达成的活动都可以归为社区服务课程,如志愿者公益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帮贫助困、社区民俗活动等。

  3、实施程序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由学生科领导开展,学生活动一般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活动结束后,统一进行活动登记。

  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自愿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得到确认后方可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社区服务活动记载表》,并请接受服务的.单位签章确认。

  4、学分认定

  学校可根据课程设置实际,将学生参加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公益劳动课时计算学分。学生完成规定学时,并有实践场所、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详实记录(《社区服务活动记载表》)。凡在考评中不合格均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

  (四)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科负责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凭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总结报教务科核定学分。

  2、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

  3、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学校印制的《社会实践活动记载表》,并获得社区等有关实践单位的书面意见及有效证明。各班应在学年结束前指导学生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总结,在此基础上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评比活动。把个人资料存档,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4、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开辟学生广播站、沙龙、讲坛、读书会、各类文艺社团。体育节、艺术节、青年党校、军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制图、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5、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前,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并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课程管理制度13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校本课程类别

  1、活动类:包括田径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足球队、鼓号队、器乐、京剧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儿童美术班、书法班、象棋班、围棋班、英语剧(诗)社、青苗文学社(诗社)、数学拓展、科技小发明、编织、手工制作、刺锈、篆刻等。

  2、学科类:包括京剧(面向全校学生,在音乐课中安排课时)、一、二年级英语活动(面向全年级学生)等。

  3、环境文化类:包括校园内布置的各种环境文化设施。

  三、校本课程实施要求

  1、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指导老师由教师自愿申报,提交学期教学活动计划(方案),经教务处评审通过,方可开展课程实施。如学校需要可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学科类校本课程由学校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人员。环境文化类校本课程由学校统一布置。

  2、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指导老师每学期要制定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列出学期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进度、每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和目标等。学科类校本课程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制定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上课教师还要备出每课时的教学案。

  3、校本课程学员由指导老师从各班抽调选拔学生组成,在抽调选拔时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志愿,并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平衡。

  4、校本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要体现与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相融合的特点,做到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5、指导老师必须在正式教学活动之前做好所需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用品、电源等),保证教学活动的时间。

  6、指导教师须提前2分钟到岗,中途不许擅离岗位,不许随意提前结束教学活动。

  7、学生演出的节目、学生的各类作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组织的评选中获奖(或发表),按有关规定奖励指导老师。

  8、期末由学校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校本课程指导老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

课程管理制度14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课程考核管理工作,强化考核工作管理环节,维护考核工作秩序,树立良好的考风,使课程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

  第二条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取得教学反馈信息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核成绩是开展学籍管理、评先评优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课程考核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二、试卷命题及试卷管理

  第三条

  教师应在课程开始时,告知学生本课程评定成绩的方法。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应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

  第四条

  试卷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试卷要反映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并兼顾理论知识、概念、综合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应减少单纯对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

  第五条

  试题难易程度应以检验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并使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为宜。推荐试卷中不同难度层次题量的参考比例约为6:3:1(一般:中等:难)或2:5:2:1(容易:一般:较难:难)。

  第六条

  每门课程应同时准备至少A、B二套水平和题量相当的试题,由高职部选一份作为考题,另一份留存在高职部。进度相同、教学大纲相同的课程应该同一时间统一考试。

  第七条

  请任课教师于考试前2周携带A、B两套试卷打印稿(或电子版)到高职部办理试卷印刷手续。

  第八条

  试卷印刷过程按《保密法》和学校有关规定落实保密措施,严防试题泄密。教师应在考前指定的时间内领取试卷,并妥善保管,以防泄密或丢失。

  第九条

  在试卷、答卷传递过程中所有环节须有严密的交接手续和记录。如发现试卷、答卷遗失或有泄密现象发生,应立即报高职部,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要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及责任者,按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三、考核组织

  第十条

  课程考核工作应在学院统一组织下进行,教师要服从学院统一安排,做好考核准备工作。

  第十一条

  考核前应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课程考核,自觉地遵守考场纪律。

  第十二条

  考核时间、地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并要提前一周通知学生。

  四、阅卷、评分与档案保存

  第十三条

  课程考试成绩可采用百分制、等级制并用的记载办法。

  第十四条

  试卷批改应按评分标准阅卷。评分标准需给出主要步骤(论述题给出基本要点)的得分比例。

  第十五条

  阅卷期间,严禁学生到阅卷场地或教师家里打探成绩干扰阅卷;任何人不可为考生说情提分。一经发现,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

  评卷中严禁随意变更评分标准。阅卷教师必须严格掌握评分标准,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评定学生成绩,不得过严或过松,更不得任意提分、送分。同时认真做好评卷复核工作,杜绝各类差错。对未参加考试或作弊的学生,请在成绩栏中注明缺考或作弊字样。

  第十七条

  阅卷教师原则上应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三天内通过校园网录入学生成绩。考试后3天内,将打印出的学生成绩单交高职部。已评阅试卷应保留三年以上,不得随意遗弃处理。

  第十八条

  考核成绩一经评定即不得随意改动。考试成绩公布后的两周内,学生如对评卷结果有异议要求复查试卷时,必须向学院主管院长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由学院指定有关教师负责复查试卷并向学生反馈。教师不准擅自改分,如因阅卷评分有误必须重评者,须提出书面报告并经批准方可重评,成绩单需重新申报并标注“变更”字样。

课程管理制度15

  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课程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

  1.坚持每天一次广播操,一次眼保健操制度。

  2.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坚持晴天室外操,雨天室内操。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余体育老师分级部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

  3.要求课间操各班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并组织学生检查,教师抽查,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将学生合格情况载入体育合格证。

  4. 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做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教师五保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5.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判素质的全面提高。

  6.班级制定本班的活动方案,坚持依照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进行,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做好活动情况登记,搞好学期总结测评。

  7. 学校坚持每年四月份和十一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艺术节,使参加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0%。

  8.成立校级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科技活动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促使初中生全面发展。

  9.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落实此项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学期末与教师奖惩挂钩,与教师学年度考评挂钩,与教师评优选先挂钩。

【课程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课程的教案03-03

课程教学总结02-25

情绪课程教案12-16

新课程培训总结04-27

《课程纲要》教学反思05-28

课程教学计划06-26

小学课程教学总结03-24

新课程教学总结02-07

新课程培训总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