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时间:2021-03-19 10:14: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1

  历史是条长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一个瓶颈,是个三峡。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叛乱的性质,就是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惟有乱中才能求发展。这段历史杀人如麻,痛苦至极,但历史三峡终有过去的一天,技术的进步,使另一个三峡只会来得更快。

  这本书读断续读了两次,到今天算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其间一度心态崩溃,浮躁焦虑。文白夹杂让我更是难以平心静气。

  但我依然觉得作者是一个可爱,博学,又严谨的人。讲历史,信手拈来;讲故事,言辞犀利。喜欢他的小绰号,虽然人是复杂的,但是绰号更能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

  一直以来,不喜欢读近代史。觉得近代史过于沉重,最喜欢的还是盛唐那段浪漫的幻梦。但是梦终究要醒来,生活需要幸福和苦难,只有在悲痛中激烈挣扎过,在绝望中顽强求生过,并且最终战胜了苦难,才能说,惟有苦难,馈赠更多。

  很幸运生在这样的时代里,我出生的时候,唐老已经把这本书的内容跑了大半个地球讲完。我出生之后,邓小平去世。历史长河越来越急,从千年不变的`格局,到百年一变,现在是又一个百年,希望这次,峥嵘崔嵬,也能平安通过。

  政治大转型期间,内忧外患,统治阶层互相倾轧,才是这段历史痛苦的根源吧。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2

  这本书起初读起来会费劲,唐老是一个用词用句缜密的人,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会读起来晦涩。与其说历史,更多的可能是分析历史,唐老用他的所学所知向读者展示了很多不被知晓的晚清民初历史。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袁世凯,李鸿章,慈禧等等,他们虽然被淹没在时间的轨迹里,可是,留给世人的是读不尽的故事和写不完的历史经验。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因为我们容易在越来越好的生活中忘却历史沿革中发生的种种悲剧和日子的艰辛。1894中日朝鲜战争之时,日本对旅顺进行惨绝人寰的屠杀,两万中国同胞死于日本人炮弹刀枪之下。

  1900年7月15日,当俄军于黑龙江畔的海兰泡(俄名“布拉戈维申斯克”)开始越境时,华军稍事抵抗,俄军便一举将两岸华民男女老幼5000余人悉数屠杀,弃尸江中,江为之塞。

  这些都应该被记住,生在今时,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

  李鸿章的一生,可谓哀哉。他不算一位很好的外交官,据统计在他手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30余条,签署马关条约背负骂名。但在当时内乱外乱不断交织的情况下,他积极兴办洋务,成立北洋水师,甚至自己掏钱购买军舰,操劳一生,就连最后临死之前,还在被俄国公使被迫在俄国占领东北的条约上签字,可谓死的不甘心呐。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生不逢时,一生呜呼哉。李鸿章死后,慈禧痛苦,顶梁柱倒下了,风雨飘摇的大清时不多已。

  看着当下,一切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希望历史留下的点点印记,能被我们所铭记,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故事和思考不完的经验教训。

  希望在离历史越来越远的征途中,让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近。

【《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民国风度读后感

2.《艾晚的水仙球》读后感

3.《艾晚的水仙球》读后感

4.艾晚的水仙球读后感(精选11篇)

5.从外星来的孩子读后感

6.《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

7.《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

8.《从0到1》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