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21 07:10:1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1

  我市围绕村民自治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有两个村被命名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另有72家村(社区)受到省、命名表彰。我镇兴宁社区被省命名,广陵社区、北肖村被命名,通靖村、曹市村、新圩村、宁界村、木行村己申报为市民主法治合格村。为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果,推广示范村(社区)的创建经验,根据《法治建设纲要》及省、有关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合格村达标验收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依法治国方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合格村达标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完善和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促进法治合格市的建成提供基础保障。

  二、总体目标

  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村级各组织之间职责明确,关系协调;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农村基层干部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到20xx年底前,全面达到民主法治合格村。

  三、工作任务

  认真按照文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要求,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各项制度,着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四民主、两公开”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民主管理村级事务,保证群众的自治权利。

  落实民主选举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和选举程序。村党支部、村委会都要按期举行换届选举,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理想,发展经济有本领,处事公道有威信,解决问题有办法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规范民主决策程序。村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制定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内容和范围。严格执行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凡属于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实行民主决策。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对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作出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实施的规定,并严格按自治章程管理村级事务。凡需民主管理的地方,都要依法建章立制并认真落实,做到有制可依,按章理事。

  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完善和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和村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经过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审查的村务财务各项内容,及时张榜公开,每季不少于一次。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对评议不称职的村干部应予以调整或罢免。村委会要向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改进工作不足。

  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紧密结合基层生产、生活、工作实际,运用多种有效方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干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使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履行应尽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要以“八个一”为中心内容(即:即一套普法制度、一个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制学(夜)校,一家法律书屋(阅览室)。一支普法骨干队伍、一本法制教育读本,一张维权联糸卡,一档讲座。)完善农村普法工作的载体,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

  加强村级调解组织建设。建设好村级调解室,配齐配强调解人员并定期开展培训。定期排查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善于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思想教育的手段,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纷争,维护基层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实施步骤及要求

  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上半年)。各村要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制定整改措施。

  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6——8月)。依据活动意见和本地达标计划,全面组织实施,做到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各村要按照“四民主两公开”的原则要求,对照考评标准,逐项落实,全面实行村民自治。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

  煤炭国有企业塌陷赔偿纠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民事纠纷问题,愈来愈成为了环境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随着煤炭国有企业(未特别声明,以下简称企业)对外投资、分立、合并及调整产业结构等行为的发生,带来了塌陷区域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高污染问题,同时企业塌陷赔偿也逐渐成为了企业热点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建立企业塌陷赔偿管理机制,合法、合理、公正公平处理好企业塌陷赔偿纠纷显得愈来愈迫切,笔者结合自己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企业常见的一些塌陷赔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构建新的塌陷赔偿管理机制。

  一、塌陷赔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下,企业深化改革,对外发展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处在劣势,企业塌陷赔偿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着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制约着企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管理瓶颈之一,处理不好,可能引发集体上访问题,影响地方社会稳定和发展。作者综合分析多年来企业塌陷赔偿纠纷表现形式,其对外呈现的问题和特点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农民建房及各类设施随意性大,缺少统一规划。首先,我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虽已公布实施多年,但因对土地管理上存在监管缺失,配套措施不全,特别是政府部门对农村集体用地监管的乏力,在矿区辖区内,未经企业授权许可下,村委对村民的随意许诺,导致了农民在承包的土地上建房、修建设施,随意性较大,缺少有效制约性。其次,县乡(镇)、村在对土地管理和利用上也缺乏统一认识和整体的规划,加上与矿区辖区界限不明,在批准建房和其它建设程序上,审查不细、不严,缺乏实地调查程序,存在把关不严现象。

  农民个人功利倾向较大,法律意识较淡薄。自以法治国以来,国家的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宣传力度也逐渐加大,人们的法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在广大农村农民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现象仍较普遍存在。比如在企业塌陷赔偿中,农民认为随意设置个建筑,找个理由,从企业上要点赔偿是天经地义,这种功利思想的存在,导演出了一房多陪、一事多求、无房、设事想赔的事情发生。出现了同一套房屋、同一件事项年年验收、年年赔偿的恶性循环现象。

  从表面上看农民的这种获赔行为,貌似获得赔偿合理,但从法律角度上讲,实际上是一种骗赔行为,属不当得利,对其非法获得的利益,依法应予返还给企业。农民的这种行为还可能触犯刑律,构成犯罪。也正因为农民个人功利倾向的存在及法律意识较淡薄,演绎出了一件件不惜以身试法的获赔剧目。

  塌陷赔偿方面的政策、立法存在滞后,制度还不完善。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一部详细的塌陷赔偿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导致地方政府、村委与企业在土地上存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划分不明,对塌陷区范围的界定上的模糊、有争议、标准不统一。在塌陷区范围内到底搞什么样的建设,种植什么样的作物等方面,难以形成统一的良好共识,又加上配套政策不健全,各项制度不完善,给地方政府、村委和企业之间留下了难以预测的隐患,给地方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了难度,对地企和谐相处稳定因素增添了变数。

  赔偿内容协商不全面。 现今企业在对农民塌陷赔偿问题上,一般仍延续国家计划经济、集体经济时期的传统旧办法,采取的不分情况仍是与所在村委协商理赔,有村委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由于协商内容不全面,导致涉及农民利益的塌陷赔偿范围不清楚、赔偿额和计算方式不知道等情况,出现了该赔的不赔,不该赔的倒赔的怪现象。恶化了企业与塌陷村民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工农关系的紧张,经常发生上访或者群众性上访事件,有时还围堵企业大门、截断企业通路、殴打企业工作人员等现象。法律意识较强的村民选择了诉讼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法庭博弈,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系统、程序不完善。首先,企业对塌陷赔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出现有组织机构无专业人员,靠其他部门或组织代管。或出现无组织机构无专业人员,出现塌陷赔偿问题才成立临时机构和抽调人员,严重的影响了塌陷赔偿问题的解决。其次,企业内部塌陷赔偿管理制度不系统、程序不完善,出现塌陷赔偿问题无措施、赔偿无流程、无依据,处理随意性大等情况。

  在签订塌陷赔偿合同前未对塌陷区域进行科学、权威的论证和鉴定。塌陷区域进行科学、权威的论证和鉴定是签订塌陷赔偿合同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工农赔偿纠纷客观、公正的解决,因此,在签订塌陷赔偿合同前应先向省级以上论证和鉴定机构进行论证和鉴定。但是,在塌陷赔偿现实操作中,双方协商自行组织论证和鉴定,由于没有省级以上权威的中介机构论证和鉴定,导致损害责任认识不清、损害程度认识不准、工作角色错位和技术论证存有随意性等现象。有的论证层次较低,缺乏权威性,有的出具的论证报告或鉴定报告缺乏客观性,一致在具体的塌陷赔偿合同履行中出现了争议,增加了履行难度,为矿区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为塌陷赔偿纠纷埋下了隐患。

  缺少对塌陷赔偿工作的监管。塌陷赔偿的监管工作往往容易被企业所忽视,如:对塌陷赔偿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管理、对论证报告或鉴定报告等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资料的归档保管、地企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纠纷处理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如处理不当,易引起纠纷和群众上访,影响矿区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因此,塌陷赔偿的监管工作是塌陷赔偿中的重要工作环节。

  二、加强企业塌陷赔偿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充分重视、专门领导。企业要有专人、专门领导分管此项工作,首先从思想上要高度充分认识到塌陷赔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起依法理赔为前导的依法管理思想。其次从行动上要细无据悉地正确地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村委或村民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再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专门领导的'引领作用,打造纵向领导、横向协调的动态塌陷赔偿管理机制模式。

  建立、健全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制度体系。企业要进一步推进塌陷赔偿管理机构专业化、专职化改革,建立健全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和专职或兼职理赔管理员,形成专兼职结合,责权明晰的管理体系,使塌陷赔偿问题处在有人问、有机构管、有人负责的有序的监控管理范围内,促进地企和谐稳定和发展。企业要加大对专职或兼职理赔管理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地企关系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在现有国家法规、政策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考虑区域生态发展现状,依地企“双赢、和谐”为原则,建立、健全塌陷赔偿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企业与地方政、村委或村民之间协调运行机制、规划、监管机制和后续服务工作机制,提升企业塌陷赔偿管理运行质量,实现塌陷赔偿处理率、服务满意率重大提升,同时防止集体上访或越级的发生。达到地企和谐共建、共赢的“双赢”目的,实现塌陷矿区精神文明建设、污染治理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制定系统的塌陷赔偿运行程序。俗话说:程序的公正,决定着结果的公正。应制定规范、公平、公正的赔偿程序,是赔偿过程更加透明、阳光,并严格执行程序。制定塌陷赔偿专项计划。首先,界定灾害区域;其次,与当地政府、村委或村民协商制定理赔项目和相应措施;再次,企业预算赔偿资金,要分门别类理算,杜绝一揽子进行。建立申请登记审查制。企业收到或所在政府、村委接到利益相关人提出的本人签名的书面申请,应在塌陷赔偿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并有专职理赔管理员审查受理,主要审查请求人是否适格,请求事项是否合乎规定程序和标准。建立事实调查、勘验制度。在合理的期限内,企业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应派理赔管理员和其他专业人员会同所在的政府、村委共同到申请人处实地勘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并做好现场详查笔录,由理赔管理员、其他专业人员、政府或村委有关人员、申请人等签字,形成初步调查、勘验材料。论证和鉴定制度。如初步调查、勘验属理赔范围,企业和申请人共同向省级以上论证和鉴定机构申请论证和鉴定,由论证和鉴定机构实地详细论证和鉴定,出具论证报告或鉴定报告。建立协商会签、送达制度。省级以上论证和鉴定机构出具论证报告或鉴定报告后,企业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会同所在政府或村委有关人员、申请人以论证报告或鉴定报告为依据,共同协商签订塌陷赔偿合同,详细规定合同内容,做到平等协商,公平合理,诚实守信履行合同,防止纠纷发生,达到地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设立复议制度。村委或申请人在履行陷赔偿合同有异议,应向企业塌陷赔偿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异议,有企业专业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复审,对复审结果报有关政府、村委或申请人。

  实行巡回检查制、回访制。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达到地企和谐的目的,煤炭企业对重大塌陷理赔事项可实行巡回检查制和赔偿回访制。组织有经验的理赔管理员及法律等相关人员,成立巡回检查组,对重大塌陷赔偿事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织有关人员可成立回访组,对有关政府、村委或村民进行回访,落实赔偿款是否符实及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

  建立理赔专有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企业要细化和加强赔偿费的发放工作,在财务部门要建立理赔专有账户,做到专款专用、专人发放和管理,定期向有关单位或领导汇报赔偿费的发放情况,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制定预案和改进措施,防范无计划、无专有账户、无专款专用、无专人发放和管理等现象的发生。

  严格塌陷理赔材料归档制。塌陷赔偿合同等材料,是履约、处理纠纷的依据,要妥善保管,分门别类整理归档编号登记;严格塌陷理赔材料借阅制度,不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任意借阅,严格保守煤炭企业的商业秘密。

  塌陷赔偿纠纷的及时处理。首先,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发现纠纷要及时向企业法律部门报告处理,企业法律部门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再次,加大纠纷案件责任追究力度。对塌陷赔偿纠纷案件要按照规定及时汇报处理,及时分析案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案件处理过程的得失,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减少企业塌陷赔偿案件纠纷的发生。对因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提高塌陷赔偿管理机构和理赔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提升理赔管理人员服务地企的塌陷赔偿管理意识和能力。

  做好对当地群众宣传工作,促进地企和谐稳定发展。企业要和当地政府、村委一道协调配合做好当地群众思想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大当地群众赔偿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同时企业要依法、依程序、合理公平赔偿,做到赔偿过程和处理结果双公开。尽力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努力改进企业的工作方法和作风,营造协调发展的新氛围,共同培育地企和谐稳定新局面。

  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实现地企共建、共赢双发展。企业生产与土地塌陷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找准创新点,结合实际合理改变生产开采方法和工艺流程,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和村民的沟通协商,推进双向治理,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用土地塌陷费用反哺进行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努力减少矿区污染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实现地企共建、共赢双发展。

  打造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模式。企业要正确处理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企业安全生产,又要矿区环境优美天空深蓝;既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又要矿区社会稳定;因此,只有打造煤炭企业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均衡发展模式,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持续发展,实现矿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目的。

  塌陷赔偿管理不仅是一个企业管理问题,还愈来愈发展成了环境、社会等管理问题。因此,企业在处理塌陷赔偿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多调查、多研究、多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程序,做到理赔措施得当、公平合理。同时一方面放手发动群众做好宣传工作,明确赔偿目的和生态文明共建的要求。另一方面接受村民和周围群众的监督,细化和加强赔偿费的发放工作。既达到满足村委或村民的要求,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既达到积极预防因塌陷赔偿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又能排除群体上访或越级缠访的发生达到“地企和谐”目的。又同时加大纠纷处理力度,以期达到地企共荣、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理想状态,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共建下的新的塌陷赔偿管理机制。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3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仍然面临艰巨复杂的任务,刑事犯罪仍呈多发态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出现,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执法环境也更加复杂。因土地征用、拆迁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不容乐观,因利益问题引发的逐年上升,社会矛盾集中显现,尤其是在迁村并点及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等过程中,争权利,争资源,家族宗派势力明争暗斗,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优势,对多发易发案件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积极提出解决和预防对策,将各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检察机关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和措施,积极开展建设新农村示范镇过程中的预防工作,使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贯穿于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的全过程,切实保障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为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笔者通过派驻各街检察室工作经历及走访座谈和实地调查,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作一些探讨: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村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宣讲和警示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廉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执政为民、依法办事、敬畏权力、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突出抓好相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对主管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的村委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

  (三)是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对发现涉及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迅速移送侦查部门查处,及时以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深入分析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规律,积极研究防治对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和宣传部门,要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预防破坏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的良好秩序,依法有序自由充分地行使权利。

  二、以检察机关设立的检察工作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前,检察工作室根据日常巡回检察工作中所掌握的情况,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控告和举报反映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派出干警深入到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相对复杂的有关镇街进行深入的调研、摸底,详细掌握当地群众思想状况和社情民意。同时,检察工作室、反渎职侵权、反贪等部门与当地镇街党委、政府共同分析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排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对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过程中犯罪多发、易发的环节和重要岗位进行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为有利于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监督功效,在全面掌握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动态的基础上,制订出监督预案:

  (1)把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情况异常复杂、引发矛盾异常激烈,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村列为重点监督对象;

  (2)把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情况相对复杂、引发矛盾相对激烈,可能出现问题的村列为巡回监督对象;

  (3)把能够确保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依法有序进行、一般不会出现问题的村列为了解掌握对象。

  针对少数村可能出现阻挠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及聚众闹事妨碍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等突发性情况,提出检察建议,并协助有关部门提前制订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把各项应对措施做细、做扎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期间,检察室与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在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受理村民对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为维护正常的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秩序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过程中以、贪污、贿赂等手段破坏新农村示范镇建设或者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决不手软;另一方面,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对查明确属被错告、诬告的人员,及时进行澄清,依法维护受诬告、陷害者的民利,同时加强对诬告、陷害者的教育,对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三、加强联系沟通,为党委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服务和保障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中,检察机关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党委政府、人大常委会和组织部门报告所掌握的有关情况,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把在现场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为有关部门解决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争取最大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结束之际,检察机关检察工作室要综合分析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情况,分析当前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撰写出调研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要确保新农村示范镇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做好利益分配,公开透明,保障村民权利;三要严格占地补偿分配程序,确保程序合法;四是杜绝利用亲属关系谋取私利,确保分配公平公正;五要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顺利。

  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争取最大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1)以各镇街成立的检察工作室为平台,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检察机关要深入基层,才能服务基层,更好的化解社会矛盾。各镇街成立的检察工作室不仅有利于贴近、服务农民,扎根农村,及时为农民排解矛盾,从根源上解决矛盾,而且可以与镇街各部门配合,做好各项法律宣传工作,协助受理村民的申诉、和举报;协助开展检务公开活动;协助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服务;协助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考察;协助开展案件和解,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了解反馈检察人员及政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情况。在各镇街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司法、调解、综治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积极开展受理群众举报、接待群众来访、加强法制宣传咨询服务和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法律监督服务工作。

  (2)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分流上访人员。前文所述,当前村民上访率呈现上升趋势。部分村民的上访事项属于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责范围,但其由于不懂法、不信法而去政府办公室上访。这样,一方面占用了部门的资源,另一方面该事项不属于部门的权限,也不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所以,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积极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导上访人员,便于社会矛盾的解决,也使上访村民了解检察机关的职权,正确疏通上访事件。

  (3)加强与公安基层派出所的沟通,监督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基层派出所是当前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部门,当农民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基层派出所。因此检察机关加强与基层派出所的联系,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派员走访派出所的方式,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调,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各镇街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状况等。

  (4)定期到各镇街农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检察机关在各镇街农村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建立法律服务站,组织相关部门的干警,向农民讲解法律问题、解答相关事项,以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进而做到提前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同时,部分农村村民对检察机关的职能了解相对较少,检察机关可以借此深入群众,大力宣传检察职能职责,增强检务透明度。

  (5)与农民建立帮扶关系。检察机关应该深入农村,与农民建立帮扶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民的心理状态、生活水平、相关诉求。从而使农民接受检察人员,相信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和各镇街建立帮扶关系,深入到农村,帮助困难农民,进一步了解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找到矛盾的症结,对症下药,服务于新农村示范镇建设。

  (6)检察机关要充分利用检察室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建设新农村示范镇过程中的预防工作,使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贯穿于新农村示范镇建设的全过程,切实保障新农村示范镇建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为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实践证明,检察机关派驻各镇街检察室是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载体,是加强法律监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新举措,是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维护和谐、保障民生的新途径,是检察职能向社会延伸、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的新探索。特别是在新农村示范镇建设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的重要作用。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中就有九亿是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研究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基于此,我们对家乡周边的'六个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我们本着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精神,相继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查,从中掌握里许多第一手资料。

  当今社会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都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农村法制建设活动,那么究竟有多大的成效呢?本报告主要是了解农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设计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分析近几年农村法制发展的状况,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座谈调查为辅。

  问卷调查,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的另一重要手段。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调查,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尽是少用书面调查方式。[3]。然而我们认为,这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事实上,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也接触过许多外部信息,对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

  我们对访谈对象的选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民群众,包括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未接受过法律服务两类。这种分类十分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服务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未接受法律服务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遇到法律纠纷,是何种原因使他们与法律服务擦肩而过?追寻其中的原因,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访谈对象是村干部。主要是了解法律服务所之现状,以及在满足农村法律需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对农民的访谈不同的是,这部分访谈大多不是以正式方式进行的,往往是在闲聊甚至是吃饭时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第三部分则是外出务工者,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同样需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他乡保证自己的护法权益不受侵犯。近年拖欠农民工工资,欺骗农民工等不法行为屡屡发生。为什么这样的时间屡禁不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

【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01-03

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04-19

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经典)02-29

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02-23

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1-27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01-21

农村调查报告04-06

农村体育调查报告11-26

农村养殖调查报告10-17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