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1-01-14 14:11: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11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所有的武将里面,我最喜欢赵云。因为赵云英勇善战,以一对万。在单骑救主里,赵云一个人击退了曹操的百万雄兵,救出了阿斗。在孙权火烧刘备连营时,诸葛亮派赵云去增援刘备,赵云冲破吴军的包围圈,一个人救出了刘备。传说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摆的,其实这个计谋是赵云使的。赵云身边没多少人马,可是他大开城门,放倒军旗,打开帐门,司马懿以为里面有埋伏,不敢轻易地攻城,只好撤军。就这样赵云凭着他的胆大聪明,吓跑了司马懿。

  文官里,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多谋善断,神机妙算。比如火烧赤壁前,诸葛亮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万支箭。在对待孟获的态度上,诸葛亮和马谡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通过七擒孟获,诸葛亮安定了蜀国的后方。诸葛亮临死前,精心安排了退兵的计策,大军撤退时井然有序,兵器一件未丢,车轮印整整齐齐,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还活着,怕有伏兵,不敢轻易追上去。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完毕,司马懿才发现诸葛亮确实已经死了,追悔莫及。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诸葛亮真是少有的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最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三国演义》刻画了一百多位人物形象,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名著。

  《三国演义》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汉朝逐渐衰弱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发誓“匡扶汉室,统一天下”。董卓又占了京城,横行霸道,一些诸侯聚集在一齐,结成同盟,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做了他的军师,与吴国联盟,把曹操在赤壁打得大败而逃。魏、蜀、吴三国鼎立,打了几十年的战争。最终,魏国大臣司马昭夺权,灭了蜀国。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魏国皇帝,成立晋国,灭了吴国,天下最终统一。

  我很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强手之中,还会遇见更强的对手,善于使用计谋的人也会遇见能识破计谋的人。当我们认为自我哪里出色,不要骄傲自满。

  我很喜欢诸葛亮这个人,他神机妙算,晓天文,通地理。他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战中巧用东风,和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打得大败而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蜀国。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十分精彩,家喻户晓,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画的三国鼎立直到全国归一的一幕幕浮此刻我的面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好汉中,我最喜好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无敌,无论碰着多大的坚苦,也不摇动那份忠心,直到鹤发苍苍仍为蜀国到处交战。他生平中立下了无数军功,为蜀国的山河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表率。

  赵云勇冠全军,是大名鼎鼎的“五虎大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雄师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浩瀚曹军名将与他比武,却若何不了他。在很多危构造头,赵云自告奋勇,凭着一身好身手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服气他。

  赵云不只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随同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碰着何等危机的环境,他老是机警应对、逢凶化吉,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岑寂地教育后卫队伍,乐成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缉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大喜过望。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不可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心惊胆战,他的好汉古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好汉!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暑假阅读了一篇古典名著,叫《三国演义》,虽然之前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初略的看过,但这次,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好好的把这本名著再一次品味了一遍。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国被分成三个国家,分别是由孙权、曹操和刘备掌管的吴、魏、蜀。刘备从初始时在乡村中召集而来的500人慢慢发展成文三国期间最强的一国,期间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在东吴派人暗杀刘备的二弟三弟之后,刘备悲愤交加,决定带领军队讨伐东吴,但复仇心切的刘备却被东吴的军师设计火烧军营。虽然刘备一心为民,仁慈待人,可是却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因为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导致了蜀国受到如此的重创。尽管诸葛亮独树一帜,聪颖无比,但还是无力回天蜀国的灭亡。尤其是在孙权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他不但不理军事,在曹军来袭的时候懦弱地选择了投降,把长安拱手相让。让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扶不起的刘阿斗。蜀国的消亡是从一个小小的错误开始,但它对整个蜀国的发展起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之前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我们学习中也会碰到各种的小事,小到就一个公式没有理解,一个单词不会拼,一个词语不会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把每一个公式都理解了,每一个单词都会拼会读了,每一个汉字都会写了,才能积少成多,才能真正的学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最佩服的三国英雄是黄盖。

  黄盖是周瑜的军师,他总是帮周瑜出主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黄盖在一天晚上潜入周瑜的军营,偷偷的告诉了周瑜。第二天,他们按计划行事,在开会议的时候,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把他军法处置,打了50军杖,把他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这其实是苦肉计,这一切都被曹操派来的奸细看见了,这就是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黄盖再假装去投靠曹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说到时要用船载粮草来投靠曹操,曹操满口答应。因为曹操的军队不善于水上作战,于是曹操把战船都一艘艘的用铁锁链起来,停靠在江边。约定的'日子到了,黄盖乘着东风前进,船上装的是芦苇,黄盖把芦苇点着,船乘着东风向曹操的船队冲去,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一时半会儿无法逃脱,火势从一艘船蔓延到另一艘。曹军大败,曹操败走华容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情节已经淡忘,但其中的三国英雄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寒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次详读让我对书中人物故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看法。

  书中内容丰富多彩,人物个性鲜明,故事鲜活生动,令我百看不厌。书中鲜明的刻画了孙权对庞统的以貌取人,刘备对百姓的仁慈宽厚,曹操在军事上奸诈自负,孔明在用兵上足智多谋,通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一章桃园三结义,三个有着共同愿望和目标的陌生人在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一拜便是一生一世一条心,也正是这一条心,成就了刘备成就了蜀国,让我也明白做什么事情dou要重情重义,不忘初心。正如现在面对疫情,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团结一致一条心,听从安排抗疫情,病毒终会被我们击退。

  十五章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做人要谦虚,严于律己。

  孔明用计气周瑜至死,告诉我们广阔的胸襟是多么重要,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应虚心学习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篇小说,教会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及做人的道理。不愧是国之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记载了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懿统一全国的故事。其中,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是勇冠三军的张飞;也不是求贤若渴的刘备,而是忠肝义胆的关羽。

  关羽真是一位英雄,他有情有义、刚正不阿,又不不像张飞那样冲动。徐州之战,关羽和刘备、张飞走散了,关羽投靠了曹操。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是赏钱又是赏美女,想让关羽留下,可关羽不为所动,却只答应曹操“降汉不降曹”,且只在未得刘备消息之前可为曹操所用,但他只要一有刘备的下落,他就可以立刻离开,曹操也拿他没办法。后来,曹操把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立刻跪下感谢曹操。曹操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我给你金钱、美女你都不谢我,而只给了你一匹马你却要这样谢我呢?”关羽回答“因为听说赤兔马可日行千里,这样如果我打听到了大哥的消息就可以立刻回到他的身边了。”关羽可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想到关羽和刘备之间的情谊,我就不由得惭愧起来。我在学校有个好朋友,现在已经转学了。有一次考试,我正在抓紧做题目,他的钢笔没墨了,向我借墨囊,我觉得快没时间了,不想再浪费时间,我明明还有一盒墨囊,却骗他说我也没带。现在想起这件事觉得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后,我一定要像关羽一样,做个有情有义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8

  《张飞大闹长坂桥》,张飞是怎么大闹长坂桥的呢?仅仅是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万般遐想。

  张飞是个粗人,但也会用计。他带了几十个人,就却能挡住曹操的百万大军,只因张飞用了一计:在马尾上系上树枝,在林中来回奔跑,弄得尘土飞扬,曹操不知道林中有多少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的让他逃走了。曹军的将士听了都吓了一跳,曹操对左右说:“我曾经听关羽说过,张飞在千军万马中取了上将的脑袋,就像是囊中取物那么容易,今天碰到的正是此人,大家万万不可轻敌!”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忍不住为张飞的足智多谋拍好叫绝,都说张飞粗鲁,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能遇到“张飞”这样的猛将。宝迪如乐是我们班的学神,她的性格就可谓“女中张飞”。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性格洒脱豪爽,看似大大咧咧,实则心细如尘,下课只要有不会的题,去找她,她都会耐心地教你,好像没有什么题能难道她。有一次我们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我们都不太清楚,她课前早已做了预习,就大声说出了答案,还头头是道地教给我们怎样去做预习,我们都很吃惊,原来她学习好是有秘诀的。

  生活中像历史英雄一样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我读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哭有笑……

  当我读到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时候,随着那一个个生动的文字,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三国时代,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看到赵云自己一个人抵挡着三千多个敌兵时,我特别佩服赵云的这种勇气和不惜自己生命保护自己主公的儿子的精神。

  我看到曹操杀吕布的时候,不禁流下了眼泪,为吕布的英年早逝感到悲痛和惋惜。在曹操杀吕布的那一瞬间,我好像感觉到了吕布所有的痛,我整个人仿佛沉浸在三国的世界中。读完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曹操。以前,我只觉得曹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现在我认识到曹操残忍、无情、自私的一面。

  读这本书时有哭也有笑。当我读到刘备和曹操大战三天三夜,依旧没撤兵时,我特别希望刘备能够胜利,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第二天读的时候,刘备好像没有曹操那么大优势,我预测如果不出意外,曹操这次应该会胜利。但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赵云出马扭转了战局。我好像感受到了,刘备心里的高兴和那种不容易。

  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收获了许多。我看到了人自私和残忍的一面,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一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曾读过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是一部章回体小说。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其中描绘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如文武双全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重情重义的关羽……

  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他知天文、识地理,神机妙算。是刘备的左右手,实力不容小觑。曾经三气周瑜把周瑜气死了,七擒孟获把孟获收服了。还帮助刘备“借”了荆州,有了安身的地方。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用空城计吓退了十万大军。他很聪明,懂得根据不同的人的性格制定不同的战术,书中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受益满满。

  以前考试时,我总是很慌乱,一不小心就做错题。丢了不该丢的分,每次看到妈妈失望的眼神,我都很惭愧。看了《三国演义》以后,我变得沉着冷静了。考试认真的答题,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看着妈妈欣慰的笑容,我也很欢喜。我觉得以后再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要从容淡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我喜欢《三国演义》,从中不仅可以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学习人物身上不同的优秀品质。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很好的哟!绝对值得你去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这一大气磅礴的巨作,塑造了近200人物的形象:狡黠奸诈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仁厚爱民的刘备……都说“读书滋味长”,经过反复品味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我还是最欣赏最敬佩卧龙先生——诸葛亮。

  我崇拜诸葛亮之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华,神鬼莫测之机,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他一烧博望坡,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大火烧出了三分天下,奠定了三足而立的政治格局,周瑜,陆逊曹操众枭皆在手下败北,其他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也略逊一筹,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足以称“三国第一人”。

  我叹息诸葛亮之识。早在与刘备隆中对时,诸葛亮就以长远的战略目光规划了未来数十年的战略格局,而未来形势的发展则足以证明诸葛亮见识的深渊,可惜的是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贯彻实施,这为日后诸葛亮的蜀汉政局的悲惨埋下了祸根。

  我怜诸葛亮之遇。诸葛亮有不世之才,超群之识,却活活累死在五丈原。遭遇之悲惨,世所罕见。诸葛亮的出山是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刘备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因为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自大、莽撞和愚蠢,不仅送了自己的命,还是诸葛亮半生心血付诸东流,他居安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王朝,这是何等的伟大。

  敬佩,敬佩,敬佩这一可怜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11篇)】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

2.《三国演义》读后感

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4.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5.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6.【荐】《三国演义》读后感

7.小说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8.看了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9.三国演义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