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时间:2021-01-29 12:07: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

  书中观点新颖,引人深思。任何困于现状无法突破者试图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读一下这本书。特别是初入职场、面临选择、初入社会的人群,它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纠正我们的三观。

  当然,这本书与《经济学》不一样,经济学的内容大多都是毋庸置疑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供我们学习、思考,我们得用辩证的态度去阅读。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勿为功名累,命运多坦途,发展多角度,幸福多维度。

  以前我的目标是:努力挣钱,成为有钱人。

  看完这本书,使我意识到:追求金钱,并不是我最终想要的,一个富豪的孤独生活可能不是我想要的,而且,以我现在的知识、财力、能力,想追求富裕的生活,需要我非常地努力和幸运,可能还要放弃很多东西,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

  人们想要的应该是终身幸福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不需要那么多钱,只要能达到不为钱而烦恼就足够了。

  现在的阶段,努力很重要,但偶尔歇一歇、享受当下生活也挺不错的。除了事业金钱,整个家庭的和睦、父母的健康、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情也很重要。

  钱能给人带来幸福,但钱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逐渐给人带来负面感受,也是经济学说的边际收益递减定律,而我们要努力做一个边际平衡的高手。

  事业与家庭之间要保持平衡。只管挣钱,不管家庭会让人逐渐迷失自我;只顾家,没有事业心,也会使人一事无成。重心往哪边倒都是不对的,其中的界限需要每个人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学习和娱乐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只懂学习,不懂放松是不可取的,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只懂放松、娱乐、打游戏也会荒废一个人,使人丧失斗志。要学就认认真真地学,要玩也得努力玩出花来。

  同样的道理,消费与投资之间也要保持平衡。只消费不投资是穷人,只投资不消费是为富不仁。严格来说,消费和投资其实没有区别,今天的消费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所做的投资。

  这本书纠正了我往金钱倾斜的观念。使我的目标重新回到了:追求终身幸福收益的最大化。

  面对终身幸福效益的最大化,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那么,你呢?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

  刚看到《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的时候很惊喜,虽然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潜在意识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但是那究竟是我们心里的一堵墙还是一道光,却未曾去思考辨别。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此书的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们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篇文章一段读阅前后两个字写反了,就像刚才那样,你发现了吗?我们的大脑依然会将“读阅”读成“阅读”。很神奇,我们看到的并不完整真实,而是常常由于我们的思维惯性构建成了另外一个世界。就像书中所说: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要看到的那一部分。听起来很神奇,但仔细回想,当你开始打球,你会发现你遇到背着球包的人变多了,当你对烘焙感兴趣,你的世界里出现了很多烘焙爱好者。乐观的人总能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悲观的人常常发出就只剩半瓶水的感叹。这些隐形的意识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最后影响到行动。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4分钟跑完一英里是人类的极限,但班尼斯特在科学论证后把时间缩短到了61秒,停滞不前后,他忽然意识到他的潜意识一直在限制他,最后他成功突破了60秒大关。这往往就是现实中的我们,遇到一项工作,若要先设定了一个我不会的框框,我们就会永远停止不前。也会有些人努力奋斗过后遇到了困难,此时若你的潜意识是放弃,结果就会草草了事,但若你的潜意识里是遇到事情不退缩,而是去想去做去尝试,不把自己设置局限,我相信事情的结果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若想要自己的.世界变好,就要修炼自己的潜意识,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具有正能量。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世界会随心境改变,但不会随意改变,就像60秒人跑不了四英里一样,人是有极限的,但这极限往往要比我们所想的厉害的多,所以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享:愿赐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愿赐我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愿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3

  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类读物,但是好在也能给人一些启发。

  书中开篇首先提到了人的心智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即便身处同样的境地,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显著不同。但是我困惑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智以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虽然书中对此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对我帮助不大。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在于其将人分成自身系统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两种。前者倾向于享受当下,也不需要多大的物质就可以体验到幸福感;后者是通过在社会竞争中获得尊重,并将其转化成为幸福感。

  据此,我明白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倾向于舒适,因为此时此刻我处于家庭环境中,我的社会系统倾向于是关闭的,因而我感觉不到自己需要努力去赢得什么。但人终究是社会的动物吧。我终究是要融入群体中的,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入群体,势必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可见,假期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但还是不太有危机意识)

  另外,古典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价值和价格“。价值用于描述主体对于某样事物的评价,价格用于描述社会对于某项事物的评价,切记不可把两者相互混淆。拿外表来说,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可能在社会中倾向于得到高评价,但是对于我身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有必要。

  此外,古典中还在书中提到生命是个三脚架,即不可以用一个去弥补另外一个东西,就如同左手不可以替代右手的平衡一样。但是他给“三脚架“的”三只脚“分别是什么下了一个定义,我认为不太可取。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三脚架——具体是哪些,甚至有几只脚都取决于个体看重什么。但是这至少启发了我不要偏颇地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只脚就可以了。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4

  这一周我阅读了书籍《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给了我很收获。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的内容主要帮助我们看清我们自己思维里的一些模式,并且帮助我们分析这些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思维模式。

  其中让我最有收获的是书中的第六章“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着”,这章主要讲述着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的心智和思维模式。

  其中一种模式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他人掌控你的情绪。人都有喜怒哀乐,但是很多人的喜怒哀乐都被别人掌控。有人骂你,你就会生气;有人夸你你就开始;今天开车的时候堵车你就会抱怨。这些都是外界控制了你,就像堵车和不堵车一样,如果堵车你就不爽,如果不堵车你就开心,那么你就被他人掌控了。如果这样的话,别人要你开心,你就开心,别人要你生气,你就生气。

  这样被他人掌控情绪的人,都装有一个受害者的模式,他们把自己当做受害者,遇到问题总是怪他人,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或者不去想办法解决,总是在抱怨。遇到问题会抱怨、推卸责任,这不管我的时,实在是太累了。

  我也有这样的模式,在平常我遇到一些问题我也会抱怨,怪外界的原因。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推卸责任的人,这的行为还会让我的成长缓慢,因为一直抱怨去找自己的原因,这样自己的问题还在,得不到改善,下次依然这样。

  书中还讲述了很多人很多根深固蒂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些思维中的“墙”

  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相关文章:

1.《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2.《跳出思维的陷阱》读后感

3.思维与智慧读后感

4.《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精选

5.关于墙的作文初中

6.《山沟里的孩子》读后感

7.《书包里的云》读后感

8.作文里的奇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