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1-09-09 10:01:03 教案 我要投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摆过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图。让他们分别说出都摆了些什么东西)师:那些小朋友太棒了,大家想不想象他们那样也摆出不同的图案来吗?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2、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作品。

  (学生操作。)

  3、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们争先恐后,分着演示自己的作品。

  二、新授,合作交流

  1、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能摆出这么美丽的作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学生各抒已见。

  5、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一下,给它找个很好的办法使它简便化呢?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6、(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板演。)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7、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8、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们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9、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1、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像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12、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大家还想进行大挑战吗?(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设计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板书设计:

  用乘法算: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评价记录单:

  一、定量评价:

  (一)笔试(100分)

  1.评价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年级上册)概念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评价人员:教师

  (二)口算(5分)

  1.评价内容:相关口算内容。二年级:表内乘法及100以内加减法。

  2.评价方法:由教师准备口算题,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全对的为5分,其余的视情况减分。

  3.评价标准:在规定的十分钟里能完成50道口算题,每题0.1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年级上册)概念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绩

  2.评价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操作内容。可以单独完成,有时也可以合作进行。主要是注意平时评价。教师要作好记录,保留学生的作品。对优秀和作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览。

  3.评价标准:操作正确、方法科学合理、实践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创造性的可给予加分。4.评价人员:主要是教师

  二、定性评价:

  (一)数学表达(5分)

  1.评价内容:上课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听取别人发言;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

  2.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3.评价人员包括:教师、学生。

  ( 二 )情感与态度(5分)

  1.评价内容: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克服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上课时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大胆提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发表不同的见解;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有良好的作业习

  2.评价方法及标准: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交谈、作业分析来进行;3.评价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比较抽象,但我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出示主题图后;

  师: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生说)

  师:这里不仅快乐多多,还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解决问题的算式)

  然后小组汇报.......

  这一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当学生发现算式的共同规律是:同数相加时,我就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用同数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一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2个小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列式)

  师问:你还能从身边发现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联想到了很多,有的说:我们坐的凳子4条腿,2个凳子一共有几条腿?有的说吃饭的时候一个人用2根筷子,那么一家三口人一共用几根筷子?还有的: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那么3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能用到同数相加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3、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画设计图”这个环节,我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动物的家设计栽树方案,怎样栽小树既整齐又美观?这样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总之,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兴趣,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唯一感到不足的是:面对学生的激情洋溢,教师的评价语言有点匮乏,着也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争取今后的教学中,我能以亲切的教态,丰富的语言,走进学生们的中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image.png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如下:)

  3+3+3+3+3=15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

  3+3+3+3+3=15

  5个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个2

  教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

  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明确乘法的意义。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四人小组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出示课件)听说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小猴生日快乐,(拍手4下)

  刚才你们都拍了几下手?2个人拍了几下?你是怎么算的?

  3个人呢? 板书:4+4+4=12 5个人呢? 板书:4+4+4+4+4=20

  100个人呢?写完了吗?(这么长的算式怎么写得完呢?)要几个4相加?

  板书:100个4相加

  看来用加法算有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它专门能解决刚才这样的问题,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好。

  板书:乘法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 探究新知

  (课件显示35排列的蛋糕图)

  小候把蛋糕切成了这么多,一共有几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看图列式,初知意义。

  预计设想:生1:我是一块一块数出来的。

  生2:我是横的数一行有5块,(显示一行红色)有3行(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3个5(显示3个5) 所以5+5+5=15 。 板书:5+5+5=15

  师:你真有眼力,能横的看,看出了3个5 。大家看出来了吗?

  谁能说3个5的和是多少? 板书:3个5的和是15 。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3:我是竖的数一列有3块,(显示一列红色)共有5列(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5个3(显示5个3)所以3+3+3+3+3=15 。 板书:3+3+3+3+3=15

  师:嗯,你的眼力也不错,能竖的看,看出了5个3。你们看出了吗?

  谁能说5个3的和是多少? 板书:5个3的和是15

  谁还想再来说说。

  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

  师:那么从这两个算式里,你能发现什么呢?

  预计设想:生1:我发现左边的算式加数都是5; 右边的算式加数都是3。

  生2:我发现他们的和都是15。

  师:你们的发现太重要了。

  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板书:相同加数 乘法计算

  3个5相加可以写成 板书: 5 3 或 35

  (1)认识乘号

  这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乘号 它像什么?一般这样写,先写/ ,再写。

  每个小朋友在纸上写2个试试看,叫2人上台写。(巡视评价)

  看,黑板上两位同学写得怎样?(生评价)

  (2)学习读法

  谁会读这个算式35? 板书 读做:3乘5 (一起读)

  指53它读做什么?

  (3)理解意义

  他们都表示3个5相加。

  因为3个5的和是12,所以53也等于12 。 35呢?为什么?

  现在谁知道5个3相加用乘法怎样表示?

  35 或 53

  它们都表示什么?都等于几呢?为什么?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一想,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都能列出怎样的乘法算式?也就是把5和3相乘。

  3.尝试练习,理解消化。

  师:(课件显示26排列的苹果图)下面请大家试一试。

  这里26和62都能表示什么?

  三、运用知识 综合实践

  1.摆一摆,列算式。

  接下来请小朋友4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先摆出几个几,再写出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摆,4人写,然后读一读。每人摆一次。)

  2.看算式,写乘法。

  你们的本领可真大!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谁能最快的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刚开始的2道连加算式)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6+6+6+6+6+6=56

  8+8+8+8+8=48

  3+3+3几个3 ?(10个3) 板书: 10个3相加=103

  6个8相加=68

  那么刚才遇到的麻烦100个4相加现在你有办法了吗? 板书:1004或4100

  学了乘法之后你觉得怎样?是在求什么样的算式时简便多了?

  板书: 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让老师也来说两道好吗?

  第一道,板书:3+3+3+3+6+3+3 这题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谁能想个办法使它能够改成乘法算式?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第二道,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实物投影)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

  预想: ( 生1:有5行,每行6片生2:有6行,每行5片 )

  师打开盒子验证。

  (再实投):

  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5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P47、48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学情分析 :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六、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 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 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6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 (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

  生l: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8、小组讨论

  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2)、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4)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6)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 (板书:10X3= 3X10=)

  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

  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13、学生汇报。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认识乘法

  1、认识乘号。

  (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l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 (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 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 (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l: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 (生:能。)

  (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 (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 “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看吧。

  (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

  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 。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3、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4、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5、(出示)看!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动物们的队伍多整齐呀。你能算算每个代表 队有几只动物吗?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提问结果。

  7、完成做一做。(课本46页)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我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2)这个3怎么得来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3)2×3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教学3×4=12.

  1.指导学生摆小正方形:竖着摆,每3个为一组,摆4组.

  2.提问:

  (1)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3+3+3+3=12.

  (2)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写成乘法算式,乘号前面应先写几?乘号后面应写几?板书:3× 4 = 12

  (3)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

  (三)教学4×5=20.

  1.投影出示: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2.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

  指名填写并讨论:乘号前面为什么写4?乘号后面为什么写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改写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讨论:8+8+8=3×8,对不对?应改怎样改正?

  3.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8 8×3

  4.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六)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4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4×3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2.看演示图,叙述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学生回答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戏.(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圆形纸片摆一摆.

  2个4连加; 4个2连加; 3个5连加; 5个3连加.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新课的导入,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授新课时,以2×3=6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送信”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再次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最后两张卡片,有些变化,要想把“信”送出去,需要学生灵活地思维。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送信”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将加法改写成乘法.

  游戏准备

  制作4个信箱和若干封信(如下图).

  游戏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信箱.

  2.要求学生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把信送到信箱里.

  游戏: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一些写好算式的卡片(如下).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发给学生.

  2.请拿着得数相等的两个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用乘法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3、培养学舌功能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课件: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时间:

  第7周 星期3

  教学程序 时限 教学内容

  基础训练 5 每天一练

  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 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实践应用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没有新的发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1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 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 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 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2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 )个( )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 )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 × 6+6+6+6+6= ×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 ☆☆ ☆☆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读作:

  ( )×( )=(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

  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

  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

  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可以画出2个3或者3个2,都能用32表示;可以画5个4或者4个5都可以用54表示。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3.《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4.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推荐】分数乘法教案三篇

6.圆的认识教案

7.《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8.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案

9.乘法算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