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

时间:2022-08-26 13:18:07 教案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司马光》教案15篇

《司马光》教案1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尝试创编故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两幅(①孩子掉进水缸里;②司马光砸缸)。

  活动过程: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指导语: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怎么救他呢?

  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指导语: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尝试完整地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语:①猜猜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②他被救出来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讨论故事名称,完整讲述故事。

  附: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⑴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四、指导朗读

  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五、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司马光》。(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

  3.展示、评议。

  四、积累词汇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再说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读读说说,看谁说的多?如:司──司机公司司仪……

  给“慌、假、别、吓、块”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词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案4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

  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庭:___________________

  瓮:______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背诵课文。

  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3.讲故事。 4.看拼音,写词语。

  dēnɡshāndiēdǎo

  ()()

  tínɡyuànfànɡqì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司马光》教学片段

  ◆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

  生:“瓮”是指大缸。

  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

  (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众皆弃去。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

  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司马光》教案5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

  (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 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

  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

  (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

  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

  (指名2-3个同学读)

  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这个孩子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

  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

  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你们先来听我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司马光》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

  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课文读的很卖力、很认真,昨晚布置了预习,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你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没有信心?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

  (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此环节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就是不留神、不注意)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读读本段,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看到这种场景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师板书:慌、叫、喊、跑、找。

  (3)从这几个词看出小朋友比较慌张、忙乱(你能带着这种慌张、忙乱读读这一段吗?)

  (4)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司马光》教案8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放映幻灯片1:仿课文插图,是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画面。)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说说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还有些什么?请同学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

  ⑴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四、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画。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救出小朋友,如果当时我们小朋友在场,你能想出比司马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你们部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很多好办法。但大家看看

  图画,画面上有你们刚才说的绳子、盆吗?水缸又高又大,小朋友们推得动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陷入沉思。)

  师:司马光当时想:只要让水流出来,小朋友就会得救。怎样让水流出来呢?──砸破水缸;于是他救出了小伙伴。大家思考一下,能否从司马光的办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9

  一、教材简析: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什么呢?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司马光呢?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习,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习,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

  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

《司马光》教案10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2、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1、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 学生质疑。

  4、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3、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1、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3、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2、3自然段。

  2、 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党性朗读第1自然段。

  2、 过渡:正当这些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情景。

  2、 说一说:这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掉进大水缸会发生什么情况?

  3、 在情况危急时,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2、3自然 段。

  4、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5、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6、 评读。

  7、 讨论: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小 朋友吗?

  三、指导写字。

  四、教学后记:学生发挥想像到的办法去救小朋友。

《司马光》教案12

  开始: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司马光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20课。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五、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Ⅰ、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Ⅱ、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Ⅲ、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七、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拿

  司马光砸得救(聪明、勇敢)

  注意时间掌握

  六、注意灵活导入新知识点。

  电脑课件

《司马光》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司马光救友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14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目标: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读课文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出示课件)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出示课件)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

  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出示课件)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

  (2)谁比他读得更好?

  (3)齐读。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 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 喊 跑 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 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堂检测:

  1.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2.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芳芳的爸爸出差不在家,就芳芳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吃完晚饭,芳芳在房间里做作业,妈妈一个人在卫生间洗澡,芳芳作业作完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看见妈妈从卫生间走出来,芳芳很奇怪,心想:咦,如果是平时,妈妈早就应该从卫生间出来啦,今天怎么洗这么久还不出来?他喊了几声"妈妈",可是没人应,她有点急了,又大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应,芳芳慌了,踢开卫生间的门,一股热气直冲出来,只见妈妈躺在浴缸里一动不动。原来,妈妈已经因为缺氧而昏迷不醒了。这时,如果不赶紧抢救妈妈,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芳芳吓得嚎啕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如果你是芳芳,会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司马光

  砸

  小朋友——掉——大水缸——得救

【《司马光》教案15篇】相关文章:

《司马光》说课稿07-23

《司马光砸缸》说课稿07-26

《司马光》语文教学反思07-28

中班音乐教案火车教案06-17

大班安全教案运动安全教案06-23

中班社会教案变废为宝教案06-17

《斑纹》教案08-24

《寓言》教案07-31

合唱教案07-29

《泉城》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