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3-03-28 08:21:17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原》教案15篇

《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当学生谈到欢迎远客时,可引导学生读初入草原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望见河时的惊喜。

  通过重点语句“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象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读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纯朴。

  当学生谈到亲切见面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么?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当学生谈到热情款待时,可引导学生讲讲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感受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并相机指名朗读。

  对于联欢话别一段的学习,可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宽广、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人民,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相机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草原》教案2

  活动名称:欢乐草原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并有节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点,愉快地表现民族舞蹈。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已初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

  ppt课件、蒙古帽

  活动过程:

  一、走进蒙古——感受蒙古的美

  1、(播放课件)我们来到了哪里?大草原给你什么感觉?

  2、幼儿倾听优美的琴声:是什么琴拉出来的?

  小结:这就是马头琴,琴的顶部是一个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蒙古族也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二、欢乐挤奶——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

  (一)欣赏蒙古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1、看看草原上的人,除了骑马还在干吗?

  2、那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招待客人的吗?

  (二)大胆想象各种能让奶牛多产奶的好方法并用动作表现

  1、想挤奶吗?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奶牛产更多的奶,让它和你成为好朋友?

  2、幼儿听音乐做善待奶牛的动作。

  3、奶牛很舒服,准备产奶了,要怎么挤呢?

  4、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挤奶时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并表演。

  5、教师将孩子创编的动作串联、组合起来,引导孩子一起舞蹈。

  提示:提、压手腕的提示、动作做大、夸张一点、听着音乐表演。

  教师做挤奶舞动作的示范。

  6、幼儿听着音乐初步尝试挤奶。

  7、在比较观察中学习正确的挤奶的动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压。(提示“轻轻提,往下挤”。)

  8、丰富各种挤奶的姿势。“挤奶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姿势是怎样的?你觉得什么姿势挤奶你可以挤得稳,挤得多?”(各个方向挤,立跪等姿势)

  9、听着音乐,完整的挤奶舞表演。

  10、小结:终于挤满了一桶牛奶了,拿着慢慢的牛奶坐下来慢慢享受吧。

  三、感受舞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蒙古舞的热爱

  1、教师表演蒙古舞,幼儿欣赏。

  2、小结:你们喜欢这段蒙古舞吗?我们可以在小舞台一起来跳一跳这段蒙古舞。

《草原》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课后作业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草原》教案4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3.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4.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生词意思:翠色 欲流、一碧千里、墨线勾勒等。

  5.你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请提醒大家。

  6.指生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词。

  7.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8.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句子和段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师生回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一生背诵课文,全班背诵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如果客人中有北京人,有新疆人,等等,他们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3.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草原》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四、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草原》教案6

  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网络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草原》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概括、夸张百灵鸟的外形特征。了解运用不同媒材表现百灵鸟的方法。认识色彩对表现画面的作用。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百灵鸟。

  三、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本课为1课时

  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范画、教材、课件、鸟类图片、学生课下搜集鸟类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图片,看,他是谁?(刘千)师:他是做什么的?(变魔术)老师跟他学了变魔术,你们信吗?现在开始变,变出一只鸟。

  (2)、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猜是什么鸟?(百灵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

  (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

  (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

  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E歌百灵:体步的红褐色百灵,顶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纹。

  F蒙古百灵:头顶周围粟色成环,有长而显著白色眉纹。

  3、分析百灵鸟的形态

  (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号入座”游戏(从形态上分析这分别是那只百灵鸟的影子)

  4、分析百灵鸟的花纹图案线条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

  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

  6、今天的森林舞会要开始了,现在小朋友们送来一些参加舞会的百灵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学生作品)

  7、学生作业你们能运用多种线条、图案、色彩为今天的森林舞会送上漂亮的百灵鸟吗?(出示作业要求)

  8、展评:请评出今天你认为最漂亮的百灵鸟去参加今天的森林舞会。

  9、拓展:老师刚收到森林舞会为今天的小朋友送来的一封信,你们想看吗?

《草原》教案8

  活动名称:

  草原上的舞会

  活动目标:

  1、能不受事物颜色,形状,大小,排列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5以内等量物体的数守恒。

  2、能够幻灯片出示的图片,使幼儿摆出相对应的图案。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幻灯片、录音机、彩色吸铁石、不同图形的卡片

  知识经验准备: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五。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小朋友们,看看前面的大草原,漂不漂亮,今天在这片丽的大草原上要举办一场舞会,我们来看看都谁来参加了这场舞会。”,通过幼儿熟悉的音乐,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参加活动的兴趣。

  (2)出示半张红太狼的图片,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来参加的这场舞会,幼儿猜出是红太狼之后,出示排列整齐的五张红太狼的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五,然后请一名幼儿将图片上红太狼排列出来的队形用红色吸铁石摆放在黑板上。然后用相同办法请出美羊羊,用黄色的的吸铁石将美羊羊的队形摆放在黑板上。

  (3)让小朋友用不同颜色的吸铁石,通过点数的方法得知,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4)接着将故事进行下去,红太狼和美羊羊得知自己和对方一样多之后,美羊羊将自己变大并且换了一个队形,红太狼也换了一个队形,让5只变了队形大小不同的'美羊羊和变了队形的红太狼进行比较,看看他们是一样多还是谁多谁少,得出结果,他们虽然队形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5。

  (5)结束故事:红太狼知道自己怎么变也没有美羊羊多,不高兴的回家了,而美羊羊在红太狼走后,自己跳的很开心,一直跳到天黑,也回家了。

  操作活动:

  (1)将幼儿分成四组,出示四组图片,请小朋友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只要答对就奖励幼儿装有图片的信封,第四组图片是老虎和松鼠的比较,比较完交幼儿《上山打老虎》的手指操,巩固知识。

  (2)让四组幼儿打开老师发给他们的礼物,根据小组编号,按照幻灯片上出示的图片,摆出相应的图形,谁先摆好,将摆好的图片摆到前面的黑板上,四组全部摆完之后,比较他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让幼儿去外面寻找自己喜欢的数字五,进行比较: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双手,比较他们的手指是不是一样多。

《草原》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草原》教案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

  1、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草原图、唱名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导入: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大草原画面)

  二、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提问:你在草原上看见什么景色?(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初听。师:听草原上传来什么声音?感受歌曲的情景和内容。听听歌曲中唱出了内蒙大草原怎样的景色?

  3、学生回答。

  4、再听。

  师:大草原多么美丽啊!如果我们生活在这里,会是怎样的心情?歌曲中表达草原人民对草原怎样的一种感情?为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歌词,进一步了解歌曲表达的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水清草美我爱它。

  3、彩蝶纷飞百鸟唱,草原就像绿色的海,一弯碧水映晚霞。毡包就像雪莲话......

  4、了解女中音的音色特点。提问:比较一下和女高音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5、介绍:女中音——音色柔和、优美、浑厚,它的音色不像女高音那么明亮、华丽,但有一种亲切柔和,不张扬的感觉。

  6、跟录像学学内蒙舞蹈的基本动作,随音乐表演。

  7、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可加入小乐器伴奏。

  三、复习学过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要求:

  演唱时声音亲切、自然。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内蒙音乐,学跳了内蒙舞蹈,在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开阔我们的视野。

  五、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银杯》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作品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2、了解什么是“大调”“小调”“中国民歌”的概念及区别。

  3、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作品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银杯》歌曲教学

  1、揭示课题,让学生先用口风琴进行识谱

  2、学生自学时间

  3、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学生将歌曲完整吹奏一遍

  4、抽查个别学生的自学情况

  5、讨论交流学生吹奏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小结中进行纠正。

  6、可让学生提问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进行解决

  7、学生清唱歌曲旋律,问:歌曲具有怎样的情绪?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8、交流、小结:热情的、积极的声音演唱

  9、再次清唱,思考:歌曲的调式?

  10、复习五声调式的音阶,可用琴带,可用清唱

  11、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的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12、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乐器、歌声)

  三、音乐知识介绍:

  1、由《银杯》的短调特性导入

  2、短调:蒙古族的一种民歌。旋律优美抒情,起伏较大,表现感情细腻,音乐结构工整。

  3、长调:旋律悠长辽阔,起伏较大,情绪热情奔放。

  4、中国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丰富。

  四、旋律创编

  1、引导学生用五声调式的各音进行旋律的创作

  2、要求:八小节、4/4拍

  3、学生小组活动

  4、各组汇报创作的情况

  5、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

  六、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黄鹂鸟》《筷子舞》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小黄鹂鸟》。

  2、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能够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

  教学重点:

  完整、有表情地演奏《筷子舞》。

  教学难点:

  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学生自带的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小黄鹂鸟》教学

  1、初听歌曲,设问:

  (1)听一听,你能听出歌曲的调式吗?(五声宫调式)

  (2)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齐唱、轮唱两部分,但轮唱部分基本上是原曲模仿式的卡农)

  (3)歌曲的音乐风格是什么?短歌?长歌?(短调即短歌)

  (4)学生听后针对以上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2、再次复听,感受以上所提到的调式、风格等等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学生单独借助口风琴进行学习,由于轮唱部分的旋律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学习第一声部即可。

  4、全体学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吹奏第一声部。

  5、随琴视唱歌谱,利用头声唱法仍是歌唱教学的重点。

  6、组织学生与同桌为伴,用口风琴合作练习歌曲的轮唱部分。要求: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把握稳定的速度。

  7、学生练习时间

  8、鼓励更多的合作小组为同学进行表演,观看的同学可以以老师提出的要求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合作表演

  10、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赞颂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筷子舞》学习

  1、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口风琴部、筷子部、碰铃部、手鼓部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部自行分析谱例

  3、在老师的组织下各组进行粗线条的练习

  4、分组分声部各自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分组试奏

  6、各声部进行合成

  7、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各组进行演奏

  四、课堂小结

  五、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草原》教案11

  教案准备

  1、斑马的图片。

  2、图画纸、炭铅笔。

  教案过程

  一、出示斑马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斑马的外形特征,向幼儿提问:

  1、斑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条纹。)

  2、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有什么作用?

  (一种说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马的条纹可以将斑马身躯的轮廓打乱,使其形状变得模糊,不易被天敌发现,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当斑马群奔跑时,斑马的花纹会让袭击者眼花缭乱,从而放弃追捕。)

  二、请幼儿利用炭铅笔,在图画纸上绘画斑马。

  教师可介绍炭铅笔是绘画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铅笔的技巧,例如怎样控制手的力度,绘画出不同粗细和深浅的线条。

  三、教师可指导幼儿先画椭圆形作为斑马的身体,然后画四条腿和蹄子,再画脖子和头部,最后才画身体上的黑白条纹。

  四、幼儿可丰富画面,例如两只斑马在吃草、斑马在草原上奔跑等,为图画设计丰富的背景。提醒幼儿不要用手磨擦线条,以免弄脏画面。作品完成后,教师可将作品喷上定画液作保护,防止炭粉脱落。

  五、请幼儿描述图画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览角中,供幼儿互相欣赏。

  教案建议

  教案前在美工区投放炭铅笔,可让幼儿使用炭铅笔随意绘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熟悉材料。

  分享一下教案需要用到的关于草原上的办法图片展示:

《草原》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

  教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2、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勇猛呀!再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碰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

  老师巡视,把课文给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做到生字让学生确定)

  2、老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学生读。)

  3、分节读课文。

  ①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②谁最想锻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4、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5、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教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朋友了,再读。

  三、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第二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吗?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变化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C、天气的变化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

  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情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教师马上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起)→齐读。

  D、第一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准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会说—学生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教师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美丽的草原夜色,多宁静的草原之夜呀!学生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时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告,明天天气一定晴朗。

  (要是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宁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别要注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3、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告天气

  4、第二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

  蓝色的天边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也许能

  发现( )

  碰到( )

  也许能

  找到( )

  (1)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学生填空。

  (2)读读这首诗的第二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3)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4)第三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终于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对鹰说——学生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激情引读重点句,达到高潮: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告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充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高呼吧!—学生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学生酝酿后齐呼。

  板书:

  预告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草原》教案13

  (一)漫谈蒙古族拓展学生知识

  师:筷子舞是我国蒙古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呢?

  (二)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

  师:蒙古族到底是个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游玩蒙古大苹原体验多元文化

  1.哼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蒙古大草原真荚啊!今天就让我们组成一个旅游团,去游玩一下“蒙古大草原”吧!

  教师弹奏《草原就是我的家》请学生用1u哼唱,来表现去游玩的快乐心情。

  2.编创马蹄节奏

  师:多美妙的歌声啊!听,我们把谁吸引过来了?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筷子”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跳筷子舞,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体验其欢愉情绪,熟悉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为歌曲的学唱做好辅垫。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进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体现音乐是人文学科的课程性质。

  把发声练习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再一次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唱好歌曲作好铺垫。

  教学环节:

  二、游玩大草原丰富体验

  师生活动:

  教师用筷子敲击

  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你好象看(听)见了什么?

  学生用筷子创编各种马蹄声(节奏),并说说所表现的场景。如

  悠闲的马蹄声

  飞奔的马蹄声

  由近到远的马蹄声等等

  3.编创骑马动作学跳“苹原小骑兵”

  师:草原上的小骑兵可神气了,他不仅让马跑出那么多美妙的'声音,还可以变出很多骑马动作呢!

  让学生自由创编各种骑马的动作。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跳“草原小骑兵”

  4.参加“那达慕盛会”

  师:今天,勇敢神气的小骑兵会先带我们去哪儿呢?

  简单介绍“那达慕盛会”,让学生再次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

  出示射箭、摔跤、骑马等图片,请学生用动作和音响来模拟表现,并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5.参观农场学跳挤奶舞

  师:草原上盛产牛奶,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正在为我们挤牛奶呢!

  出示挤牛奶的画面,教师讲解挤奶的基本动作,学习模拟挤奶的姑娘挤奶。播放音乐学跳“挤奶舞”。

《草原》教案14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12、草原

  【课 型】:新授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 具 准 备 】: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 学 内 容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 学 反 思 】: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本单 元 第 课时】

  【课 题】:12、草原

  【课 型】:讲读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 难 点关 键】: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 具 准 备 】: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 学 内 容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动情的写下了是呀!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够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夕阳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别。)

  5、全班有感情的其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随文练笔

  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你是位游客,也一定会邀请蒙古族老乡去你的家乡去做客。该怎样介绍你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呢?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教 学 反 思 】:

《草原》教案1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

  “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

  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

  ——

  欢迎远客

  ——

  亲切相间

  ——

  热情款待

  ——

  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我觉得这一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主研读,小组结合问题合作学习: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接着让学生交流说感悟;图文结合理解重点句。最后,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以读为本,学生从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最后在音乐声中展示草原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三、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义。

  如第1自然段描写草原的美景,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喜欢的方式读文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绿毯”、“一碧千里”、“翠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的草原。而在这种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思维想象不够丰富,有照搬资料回答问题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课堂上未能及时要求引导背诵。

  3、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11-13

草原教案范文02-18

关于草原的教案06-22

精选《草原》教案四篇08-01

《草原》教案范文八篇06-01

【精品】草原教案三篇06-07

有关《草原》教案4篇08-01

草原一课的教案03-05

草原教案集合八篇07-19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9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