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1 19:36:0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总结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 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4.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本领到周围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

  总评

  本课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习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

  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

  (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

  (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

  (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句。(板书:写答句)

  (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

  2、练一练:第一题

  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小明打一1200个字的文章,已经打了一些,还剩下280个字没打。小明打了多少个字?

  (2)、学校为扩充图书资料,今年计划投入 资金1.2万元,是去年的1.6倍。去年投入资金多少万元?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7.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试一试: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5、练一练:第二题

  三、全课:

  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百分率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百分率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率的实质是百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百分率在计算时采用固定的格式:乘100%,计算结果必须化成百分数。

  本节课是以后学习利息、成数、折扣等知识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必须学会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理解公式中乘100%的道理。

  2、通过开放性的习题解答,提高学生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明确公式中乘100%的道理,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本课在设计中并没有受到教材的束缚,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上课伊始就创造性地设计了“如果你是总经理”的导入情境,使学生很快地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比较练习、拓展提高、成语中的百分率等环节,有序、有趣、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处理信息,自主探索

  1、理解合格率

  我们知道,百分数又叫百分率(师板书)。刚才按张明和李超决赛时所用的方法是:合格零件占生产零件总数的百分之几,谁高就录用谁.这个百分之几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零件的合格率。(板书:合格率)合格率是怎么求的?师板书:。合格率是百分率中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合格率来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 “率”是指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对于求百分率的计算,我们通常采用固定的格式。(板书:合格率=×100% 齐读)。

  强调:①分数形式;② 乘100%。 乘100%既保证了计算结果不变,又突出了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按照固定格式,如何计算张明生产零件的合格率呢?

  教师板演张明的合格率。强调:写成分数的形式,要乘100%。

  学生按照固定格式完成李超生产的零件的合格率的计算。

  2、理解百分率

  A.生活中关于百分率的计算还有很多,如:

  (1)国庆期间,老师买了一百粒蚕豆种子,经过浸泡发芽率是95%;

  (2)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许多菊花,由于干旱,成活率为95%;

  (3)星期天,老师把小麦加成面粉,发现我家小麦的出粉率是85%。

  (4)昨天,六(2)班学生的出勤率是100%。

  提名说说“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义。

  B.小组合作,完成求百分率的公式。

  合作注意事项:

  ① 由组长分工,每人独立完成一个公式;

  ② 和组内成员交流:你所完成的百分率公式的意义。

  要能够说出“发芽率、成活率、出粉率、学生的出勤率”所表示的意思。小黑板出示:

  发芽率=×100%;请解决:如果老师买的是101粒蚕豆,发芽了101粒,老师买的蚕豆发芽率是多少?

  成活率=×100%;算一算:今年秋天,赵爷爷帮我们学校栽了1000棵菊花,成活了975棵,成活率是多少?

  小麦的出粉率=×100%;解一解:灌南县孟兴庄中学面粉厂买来20吨小麦,加工出17吨面粉,请求出小麦的出粉率。

  学生的出勤率=×100%;试一试:这学期的11月12日,我们六(2)班43名同学只来了42名,计算这一天的出勤率。(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合作注意事项”这一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了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学习更为实在、有效。)

  3、联系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经常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要服务于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有用、很有趣的,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比一比

  ①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43人有1人没来,出勤率是多少?

  ②这学期的11月12日,六(2)班来了42名同学,有1名同学因病没来,这一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什么是出勤率,出勤率是怎么求的?并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现场统计:两题都对的请举手。请同学们求出我们这次计算的正确率是多少。指名说什么是正确率,正确率是怎么求的?并说出解题思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板演并讲解。如果求错误率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重视了知识的生成,使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一环节中还渗透了统计的数学思想。)

  2、辨一辨 百分率一定小于100%。 ( )

  ①六塘小学有60名教职工,昨天全部按时到校上班。昨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②六塘窑厂十二月八日计划烧砖10000块,实际烧了12000块。求这一天的完成率。

  3、玩一玩

  百分率不仅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大,而且与我们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紧密。比如,很多成语里也包含着百分率的计算呢?如 “十拿九稳“的意思谁能用百分数表示?生答:成功率是百分之九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百发百中---表示命中率是百分之百。百里挑一--表示被选种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一。九死一生----表示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十。大海捞针----表示找到的可能性是几乎是百分之零。

  游戏结束后,作简要说明:成语中的百分率只是一个概数。

  (设计意图:“玩一玩”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能体会蕴涵于数学中丰富文化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趣引学

  1、同学们,昨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百分数,你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他呢?(想)好,请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数学资讯。

  (1)期中测试,五年一班有50人参加考试,数学成绩合格的有48人;五年二班有52有参加测试,数学成绩合格的50人。

  (2)体育课上有30人练习投篮,达到优秀率的有25人,合格率的有4人,不合格率的有1人。

  (3)植树节,五年级栽杨树和松树各150棵,杨树的成活率是96%,松树有141棵成活。

  (4)四年一班有50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48人;四年二班有55人,体育测试合格的有52人。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汇报。

  2、同学们的思维很灵活观察很仔细,在同学们的问题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合格率。那你们能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吗?

  学生交流,汇报,说出合格率就是合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怎么用公式来表示呢?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相机出示(成绩合格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100%等于合格率)

  二、行中思,思中学

  1、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合格率的概念来说一说什么是优秀率,什么是成活率呢?(学生汇报)

  2、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你们能算一算五年一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预设一:所有学生都利用化成分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表示方法)

  预设二:有的学生用化成分数的方式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用化成小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列算式。(找一名或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只写成小数或分数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这是百分数吗?不是,我们应如何化成百分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说百分数的概念。

  2、那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五年二班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吗?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当分母不能通分成一百时如何去做。)

  学生小组探讨,指名汇报。

  3、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求合格率及其计算方法,哪位同学能用数学语言再说一说呢?

  4、生汇报,老师适当的补充加以说明,然后以课件形式出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示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5、同学们,我们学会了求合格率,那你们能不能求出数学资讯中出现优秀率,合格率及其成活率呢?选择喜欢的一题进行计算。

  6、师说明:同学们,像求合格率这样的习题,最终的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7、同学们,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些内容,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我们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呢?生举例。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少,说明了同学们都是乐学习善观察的好孩子,成功就属于那些爱观察会思考的人。下面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以练固学

  (一)火眼小神探

  让学生看书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掌握小学和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二)明辨是非,我最棒

  1、六年级四月份植树全部成活了,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

  2、四年级共有学生89人,今天全部到校,四年级今天的学生出勤率是89%。( )

  3、张师傅的生产技艺十分的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00%,是可能的。( )

  (三)助人为乐,乐无边

  A、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

  B、帮助食堂选择合适的品牌罐头。 课件出示数学例题。

  C、帮助学校监督员统计今天每个年级的出勤率。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四、总体概括

  同学们,你认为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呀?你都收获了什么知识?请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说出自己对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满意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

  (1) 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把成人认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精讲多练,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但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新课程提倡后一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励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算法多样化是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思维,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

  (2) 新的计算教学可以是这样的过程: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难。学生间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评价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呈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教师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算法。选择时期引导部分学生改变或提升原来的算法。

  (3) 客观地说,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感觉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过程麻烦、速度不快等,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然后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促成内在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励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

  2.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

  第86~89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

  (1) 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① 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因此,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数或移的过程。还可以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② 可以这样算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数学化思考。

  凑10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凑10;一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出各种方法中凑10的共同点,能突出凑10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

  怎样凑10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

  (2) 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高凑10的水平。

  ①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2题,都先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凑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积累凑10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凑10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

  ② 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可以看作连加的过程,9+1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凑10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样的模型,显得有条理和比较顺畅。

  ③ 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9+9,学生能有许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可以通过9+1+计算。又如,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大1,得数也大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捷、灵活。

  3.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里陆续教学。

  (1) 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凑10策略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在交流中出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

  先用小棒摆一摆,是为了体验凑10的活动与过程。如果看图画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获得进位加的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8+7的抽象计算,思考难度又过大了一点。先摆小棒,能把9加几的进位经验迁移过来,为获得8加几(或7加几)的计算思路搭建平台。

  教材突出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让学生看清楚,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2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3。

  (2) 试一试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凑10法,体会凑10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二是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 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10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想想做做第4题是为学生体会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4.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算法。

  进位的6、5、4、3、2加几一共15道题,从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编排。

  教学内容:

  6+96+86+7

  5+95+85+7

  4+94+84+7

  3+93+8

  2+9;

  6+65+6

  6+5

  已有基础:学生能口算9加几和8、7加几;前面没有接触

  教材安排:

  试一试略加引导,想想做做中掌握;在例题和试一试里教学

  (1) 例题教学要以凑10法为主,因为6+5和5+6都是这一段里的新知识。至于怎样凑10,喜欢怎样就怎样算。

  (2) 试一试里的6+6,可以凑10算,也可以从6+5、5+6、5+5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凑10,要让他们体会拆小数、凑大数稍方便些。如果选择9+4、8+5推理,要鼓励并使更多的学生应用这种思路,但不要强求全体学生都这样想。

  (3) 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相同的。第2题继续引导从大数加小数推理相应的小数加大数的得数,使教学的进位加法题能算得又对又快。

  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通过下面五点提高学生的能力。

  (1) 整理条件。第89页第7题先说一说在图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体会要有条理地一个一个讲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页第7、8等题时,应坚持进行说条件和问题的练习。

  (2) 用表格呈现实际问题。第93页第9题的表格里有三个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表格里的各个数据,完整地说出每个问题的条件与问题。解答以后,还要比一比三个问题的计算方法,明白求一共有多少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来,初步体会数量关系。

  (3) 根据问题选条件,根据条件选问题。第96页第4题,三幅图表示三个条件,每解决一个问题只使用其中两个条件。第99页第9题里也有三个条件,每选两个条件都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这些练习能让学生体会条件与问题是相关的。

  (4) 改变问题的陈述。第98页第7题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个?第99页第11题的问题是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这些问题仍然是加法问题,表达中没有一共这个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 用同样多间接地表达条件。第99页第8题,一班花坛里花的朵数在图中数得,二班的朵数不直接说出来,也无法在图中数,用同样多隐蔽地表达。略微增加思考的难度,使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9-24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9-17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3-0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3-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4

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1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5-03

小学数学教案八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