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5 09:21: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

  (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

  (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

  (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幼儿平时在吃饭后,或者脸上有东西的时候会去照照镜子,但是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科学原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以及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知镜面反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两面。

  2、写有幼儿自己名字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镜子,你可以用它来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一边照要一边动脑筋,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你看到这些东西时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组里的好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当时你是怎么看的,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3、:小朋友用镜子看到了在我们身后和旁边本来我们只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镜子的反射现象。

  二、探索镜子内外影像的关系。

  1、讨论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镜子的这项本领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很多问题。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的反射原理。

  2、材料,幼儿操作。

  老师把你们的名字都写在了纸上,现在请你将纸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镜子在旁边照一照,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3、小组交流。

  将你的.发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集体交流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

  5、

  原来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多面镜子尝试。

  1、小组操作。

  刚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镜子就发现了镜子的小秘密。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镜子,你试一试用两面镜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

  一边照一边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看看你们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2、集体交流发现。

  四、延伸。

  :镜子的秘密真多,看来我们光靠上课的时间是发现不完的。老师会把小镜子放在区角里,你们可以去继续探索观察,发现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时用很多面镜子一起照,又会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基本生活习性,懂得分辨雌雄。

  2、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我们昆山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螃蟹每组2只,透明塑料盒每组1只。

  2、阳澄湖大闸蟹幻灯片,电脑、电视机、实物展示仪。

  3、筷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幼儿猜谜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有一位朋友要到我们大四班来做客,会是谁呢?我们一起猜猜看: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请出今天的客人螃蟹。

  2、认识螃蟹

  (1)幼儿第一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它长什么样?

  ③教师小结: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长着八只脚,两只大钳,嘴里吐着泡泡。

  (2)第二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让螃蟹动起来,再比较雌雄的不同。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有何新发现。

  ③教师小结。

  3、介绍昆山特产——大闸蟹

  出示图片欣赏,知道它是昆山的特产。

  4、认识熟螃蟹

  自由讨论,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寻找生活中用纸做的东西。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尝试做再生纸。

  3、增强环保意识,爱惜身边的每一张纸。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找找书中的纸。

  1、用竞赛的方式让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页:请你们找一找这页上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它们在什么地方。把它圈起来。

  2、请个别幼儿回答,其余幼儿补充。

  3、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二、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纸。

  1、平时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它有什么用?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纸会怎样?

  三、通过故事,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边看图边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制纸的过程简单吗?它需要几道工序呢?

  四、激发幼儿的环保观念,鼓励幼儿用收集的废纸制作再生纸。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惜纸的:我们平时应该怎样爱惜纸呢?

  2、介绍再生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利用废纸做再生纸。

  五、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制作再生纸。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笔、号码纸、空白联络卡人手一份,数字卡,小奖品。

  3.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衬衫盒等有数字的物品。

  4、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讲我找到的数字

  1、引入:“前几天,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件有数字的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衬衫盒,引导幼儿共同说说上面的数字。

  3、启发引导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物品上的数字,说出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数字

  1、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际场景或实物图片。(找一找、读一读数字)

  2、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3、师生共同小结:数字的重要性。物体上的数字还真多,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数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数字游戏

  1、师引入:数字不仅重要而且还很有趣,数字还会和我们做游戏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幸运号码”的游戏

  2、师幼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给每位幼儿一张号码纸(每张号码纸上有3组号码),请幼儿说出号码纸上的数字,教师在小黑板上随意更换五位数字的位置,幼儿核对号码,与老师一样的号码即可中奖。游戏反复四次(可请客人老师编一次号码、请小朋友编一次号码)

  3、引导幼儿交流所排列的号码进行比较,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

  四、师生互留通讯录

  1、教师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字,以后你发现了怎样告诉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请幼儿在空白联络卡上写出自己的学号及电话号码。

  3、师幼互换互换电话号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要求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教案过程

  皮球、毽子、沙畅销书、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纸做的老鼠若干个,录音柚台。

  教案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见不朋友。(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2、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3、禽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在小朋友的椅子下准备了好多玩的东西。(从椅子下拿出各种玩具)说一说是什么?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活动中)

  2、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

  3、(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4、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三、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规程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操作后自由发言:

  在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

  四、到室外做“打老鼠”等,让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几只老鼠四散逃窜。(纸做的老鼠分散的场的四方)

  2、幼儿用沙袋投向逃跑的老鼠。谈谈你是打哪边的老鼠,想一想你投的沙袋为什么会向那边动?

  3、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

  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五、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的物体,启发幼儿提出问题。

  (1)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

  (2)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2、激发幼儿课后、回家。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物体怎么会从不动到动的。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记为什么会转动?……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活动设计意图】

  要使大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钉学习兴趣。

  这份设计是想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的“活动延伸”,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有机结合;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指导作用,非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巩固发展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09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6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05-23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0-08

科学活动球的滚动教案09-20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12-18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2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3-05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2

科学活动教案14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