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09:3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精华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精华4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魔术瓶,熟悉各种颜色,并能自己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配新的颜色。

  2、激发幼儿对调色活动的兴趣,逐渐养成喜欢探究的习惯。

  3、培养幼儿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能大胆地讲述出来。

  重点:通过玩魔术瓶,熟悉各种颜色,并能自己调配新的颜色。

  难点:能调配新的颜色,并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大胆地进行讲述。

  准备:各种透明的塑料瓶很多、各种颜料及幼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透明瓶子,变魔术使瓶子里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自己变魔术,把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探究为什么。

  三、幼儿把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四、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师示范如何在瓶盖上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

  五、幼儿尝试做“饮料”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六、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大胆地讲给同伴听。

  七、各种饮料去超市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

  班级的区域活动我发现科学角的调色区每次总是人满为患,有的幼儿还经常为此而和同伴发生纠纷。因此结合本次的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以调色为主的玩魔术瓶的科学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兴趣,我把整个活动始终贯彻到玩魔术瓶当中。让幼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调色,而是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放在瓶盖上,再通过摇瓶使整瓶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过度到我们一起来调饮料这样一个游戏的情节当中,让幼儿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玩……

  教材分析

  调色其实是一节比较传统的课,如何使传统的课有一定的新意,是捆饶着我这次上课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手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说重难点

  考虑幼儿对调颜色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把重难点确定为能调配新的颜色,并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大胆地进行讲述。本来考虑设计一个幼儿用来记录调色过程的表格,但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距,除了第一排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两种颜色让幼儿来调配以外,其他的都由幼儿自己来选择,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来调配颜色。他们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来进行调配。其实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由幼儿自己的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来解决的。

  说过程

  一、教师出示透明瓶子,变魔术使瓶子里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起幼儿的兴趣,并留有一定的悬念。。

  二、幼儿自己变魔术,把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探究为什么。

  幼儿看了教师的表演后都想自己来试一试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是水变颜色呢?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使他们找到魔术瓶的答案。

  三、幼儿把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四、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师示范如何在瓶盖上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

  这个环节首先要让幼儿能看懂自己记录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记录,把自己操作的过程用标志记录下来。

  五、幼儿尝试做“饮料”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六、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大胆地讲给同伴听。

  七、各种饮料去超市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

  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

  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

  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

  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帮猫妈妈钓鱼

  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

  (三)结束环节

  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

  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园任导师评议:

  1、时间没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老师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老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多说,幼儿是主体。

  自我反思 对于这堂课,除了我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控制以外,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堂课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在整堂课中,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相当高,并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学习探索的乐趣,让我更欣慰的是在这堂课结束后幼儿还念着上课教的`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我觉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师给我的意见,在“多部位摩擦”的环节中,我可以抛出这个问题,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然后自己来交流总结。所以在下次的科学活动中,我要注意到这一点,让幼儿多说多动手。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培养认真细心的操作习惯。

  2.初步感知守恒,知道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准备

  每人一样多的两杯彩色水,透明的杯子、水笔、即时贴小纸条、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量杯一只,饮料一大瓶。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出示两杯水,师:我碰到了一个难题,今天想请小朋友帮我解决这个难题,这里有两杯水,一杯是红色的,一杯是绿色的,不知道哪杯多,哪杯少,你们猜猜看,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在朋友式的谈话中开始,一下子拉近了师幼的距离,我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并讲了自己的理由,发言非常热烈)

  2.实践操作,比较小两杯水的多少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我还是不能确定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哪杯多,哪杯少?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想好了就动手试一试。

  幼儿商量,实践操作。

  集体交流:清个别幼儿边操作边介绍,教师随机评价。

  师:你比出的结果怎么样?用的什么方法?

  让幼儿把水倒入原来的杯子里。

  师:事实证明两杯水是一样多的,可为什么看上去红色的水位比绿色的水位低呢?

  小结:哦,我明白了,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为了避免操作时的盲目性,我让幼儿先相互讨论一下,通过同伴的经验来扩展自己的思维。他们都想到了把水倒在一样大的两个透明杯子里,直观地看到了两杯水是一样多的。通过再把水倒入原来的杯子里,幼儿看到一样多的水在不同的杯子里水位是不一样高的,而我简洁、明了的小结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到: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3.再次操作,尝试新的方法

  师: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比较出了两杯水的多少,用一个杯子能不能比较出两杯水的多少呢?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想好了就动手试一试。

  幼儿思考,实践操作。

  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随机评价。

  (在第一次探索成功的基础上,我的问题再次把幼儿的探索活动引向了深入。我强调幼儿要先想一想再动手,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思考习惯,以免操作时的盲目性,他们通过在杯子上画标记、贴纸条等方法,实践证明两杯水是一样多的。)

  4.引发思考,扩展思维

  师:今天,你们帮助我解决了一大难题,不仅让我知道了水的多少与杯子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还看到你们用了许多方法来测量水的多少,谢谢你们!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

  (鼓励幼儿以后去试一下。)

  出示量杯,向幼儿介绍量杯的作用。

  (老师真诚感谢的话语,令孩子们高兴万分。然而,探索无止境,我的问题又一次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他们想出了许多种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幼稚,甚至有些不切合实际,我都一一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得加以呵护。量杯的出示,激起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5.分发饮料,加深理解

  幼儿每人拿一只瓶子(大小不同)放在一起,老师给瓶子里倒一样多的饮料,请幼儿说说哪瓶多,哪瓶少。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每个瓶子里的饮料是一样多的,它不受瓶子大小、形状的影响。

  (发饮料,一方面是我对幼儿作出的努力表示真诚的感谢,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水的守恒的理解。孩子们开心地喝着甜甜的饮料,当我问起谁喝的多,谁喝的少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一样多”,并且还能说出原因,说明他们通过这次活动,对水的守恒已有了初步感知。)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提到的测量方法,数学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瓶子、量杯及水等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知道玩具不同的玩法。

  2、乐意探索各种玩具的玩法,了解他们的不同性能和作用。

  活动准备:玩具,图片

  关键点: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主题

  1、观察各种玩具,说一说玩具的材质和名称。

  问:

  1)你有哪些玩具?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怎么样能把玩具放得整整齐齐?哪些玩具可以放在一起呢?

  2、尝试将电动玩具、发条玩具、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区别分类。

  3、每人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找出不同的玩法。

  二、经验交流,寻找玩法

  1、介绍: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共同寻找一种玩具的多种玩法。

  小结: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玩法,同一种玩具也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三、幼儿操作,安装电池

  1、讨论:电动玩具为什么不能动起来了?

  1)找出电池的相同之处:电池的两头,分别表示两极:一正,一负。

  2)比较各种电池的不同:颜色、大小、高低、粗细。

  2、告诉幼儿装电池的方法:“胖胖小屁股,坐在弹簧上,圆圆小脑袋,戴顶小帽子”。

  3、快乐体验:

  1)交流各自是怎么装电池的?

  2)尝试用轮换、猜拳等方法,使大家都能有机会玩到玩具。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6

中班科学教案01-08

【精】中班科学教案03-19

中班科学教案【精】03-19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3-20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3-2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3-20

【荐】中班科学教案03-20

中班科学教案【热】03-23

【热】中班科学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