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09:26: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共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共4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看图说话":《观察昆虫》

  挂图:《昆虫大集合》、《观察昆虫》。

  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还见过哪些昆虫?

  --昆虫长什么样子?

  --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地球仪,纯净水、豆浆、醋、盐水、脏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老师先不把这个东西所有的谜面讲出来,我们小朋友最能干了,看看能不能很快猜出来。这个东西很能干,我们拿把刀去切他,可是切不断!是什么?(幼儿猜不出来的话,再提供其他提示)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本领,你要他变成什么形状,他就能变成什么形状!他干净的时候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他,用到他等等。

  2、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颜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问幼儿淡水资源多吗?怎么看出来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诉幼儿虽然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纯净水、脏水各一杯,问问幼儿两杯水的区别。请每个幼儿都要看一看,说一说。

  4、提问:水有什么用?(向幼儿介绍水的用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能洗衣,做饭,饮用,水还能发电,使幼儿能看电视,使用电冰箱,空调等等。)

  5、提问:水是怎么变脏的?脏水能用吗?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6、小结:小朋友知道水有很多用途,对我们的重要性,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用会很惨,那么请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还要把我们想到的好办法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一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判断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若干。

  2、钻有不同漏洞的瓶盖若干。

  3、记录单、笔若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难点:制作一个比原来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沙漏

  1、认识沙漏,并提出猜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用一种新的工具来玩沙,你们看!

  这是沙漏,它是由两只粘在一起的瓶子组成的,下面的一个瓶子里有沙。请你们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2、幼儿操作,进行论证

  (1)、操作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试一试,玩一玩。

  (2)、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那么,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

  (3)、小结

  师:原来沙是从瓶盖上的'洞口流下来的,看看,它有几个洞?哦!有两个洞!

  (师打开一只瓶子让幼儿观察瓶盖是否真的有洞,数数有几个,引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二)、制作沙漏

  1、设疑讨论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儿讨论)

  2、实验交流

  ⑴、进行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做好的沙漏,还有一个装有沙子的瓶子,一个空瓶和盖子,要请你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做一个比原来沙漏流的快的沙漏,并进行记录。

  老师要提醒你们,制作的时候把你们选的盖子先旋在装有沙的瓶子里,然后将空瓶倒着再旋在盖子上。

  (幼儿和同伴合作,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幼儿的实验情况,如幼儿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来的作了比较,询问孩子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

  ⑵、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结合记录单)

  ⑶、再次实验

  幼儿再次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⑷、师生共同总结:原来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时间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发新问题

  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制作了一个比原来漏的快的沙漏,那么你有办法制作一个比原来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吗?

  等到区域活动时,我们再来制作,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依次将人偶变化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16

中班科学教案01-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0

【优】中班科学教案07-24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07-24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07-21

(通用)中班科学教案07-29

中班科学教案(优)07-23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07-28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