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13 09:01:4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汇编[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认识红黄绿》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

  2、小兔跳的音乐,小鸟飞的音乐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圆(红黄各半)

  4、录音机、老狼头饰

  5、事先和小朋友玩过找圆圈的

  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教师出示两张大圆,提问:

  小朋友,这是一个什么?这个大圆是什么颜色的?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

  宝宝

  找妈 妈”

  (1)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提问:

  (2)教师出示的'大圆请小朋友按照教师口令做动作。(放音乐)

  小朋友们,老师有大圆,小朋友们有小圆,现在请红颜色小圆

  宝宝

  学小兔,黄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 妈身边。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小朋友可真能干,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开着火车去玩,可是,老师听说操场外面有一只大灰狼,它专吃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你们可要当心哦!

  (2)游戏第一次: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沿着圆圈,随音乐走路,音乐一停,小朋友们就站住

  (3)游戏第二、三次:外面有一只大灰狼,请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大圆里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

  (4)游戏第三、四次:请爸爸妈 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 妈,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找到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被大灰狼捉住。

  三、幼儿跳舞庆祝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中心点不同。

  2.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磁铁、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让幼儿猜想,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圆形”,如果让你们用吸管顶起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的。

  1.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师:“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顶起来那个点的地方打‘√’做个记号,不能顶起来的点打‘×’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后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那个店能顶起来。

  3.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几号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4.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教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才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圆形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如果也用吸管,你们猜猜能将它们顶起来吗?”“这两个形状上也有几个点,你们猜猜,在几号点能将纸片顶起来?看看中心点能不能顶起来?”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圆圈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教师:“三角形、长方形纸片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片?”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种规则的图形,只要找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能将纸片顶起来。”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教师:“是不是所有图形的中心点都能将纸片顶起来呢?老师今天还准备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试一试这些不规则图形的中心点能不能将纸片顶起来?请在能将纸片顶起来的点的那个地方,用笔画个小圆点做上记号!”

  四、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3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扔掉,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二、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三、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四、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五、结束。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探索。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 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 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 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教案网出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以小组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板书设计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金丝猴 树被人们砍光了,

  抓我们送到动物园去,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第二组是草原 跳鼠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小鱼 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

  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那么对于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的控诉,我们该怎么做呢?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经典)11-11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优)08-27

(必备)科学教案10-23

(优选)科学教案10-24

(热门)科学教案10-20

科学教案(实用)10-27

【推荐】科学教案10-22

(集合)科学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