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5 07:43:1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教案通用(3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2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

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3、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声音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一人一个,分别装有若干的硬币、纸削、豆子、米等

  2.打击乐器若干。

  3.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的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小动物家里去做客,那做客时要怎么样呢?(老师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能随便的碰东西)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及豆子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辩硬币在易拉罐瓶子(旺仔牛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跟小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瓶子)里面装的是不是牛奶呢?请小朋友不要打开盖子,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摇旺仔牛奶瓶听辩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证实正确的答案以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百事可乐)那里面又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辩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豆子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豆子发出的声音)

  3. 操作活动三听辨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我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米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让幼儿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米发出的声音)

  4. 操作活动四听辨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纸削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老师可以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和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辩打击乐的声音

  利用老师身上的口哨让小朋友把眼睛闭上用耳朵专心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1. 小朋友的小耳朵可真灵,把老师吹口哨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 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铃、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 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用饮料瓶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里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三次以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教室。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以幼儿的一日起居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课件形象具体感受不同的声音,然后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人手一种饮料瓶子作为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蛮高的。但在最后孩子拿到饮料瓶子后,孩子的专注力都放在了饮料瓶子上,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课后觉得应把各种物品摆在桌上让孩子先去主动探索,然后再给予总结,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在教学中达到每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稳走每一步,虽然这节活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我不会泄气,每一次的教学都是提高教师的成长。活动下来也让我体会到:探索过程中应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这样幼儿才能更自信,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经典)11-11

【精选】科学教案11-29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热】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荐)07-21

科学教案范文11-06

科学教案[热]07-29

科学教案[推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