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1 11:21: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教学反思 15篇

《江南》教学反思 1

  《江南》一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是要让刚接触汉字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我通过创设情境,品读语句、联想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思索,我设计了教学,上完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略做小结:

  一、让语感在范读中滋长

  语文学习的精髓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蕴含的美,尽管现阶段教学技术先进、手段高超,精美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动画效果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甚至于简化文本学习,但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也绝对是必须的。课堂上,我先示范朗读,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荷花池边,带上了采莲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在自己的头脑中画上一幅江南美景图。在倾听中,在吟诵中,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感染着学生,渐渐地,使他们感受到朗读的节奏、韵味,并学习、效仿,学生的语感在教师的范读中慢慢地滋长。即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似有些夸张,但孩子们收获不浅。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绪腾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江南》教学反思 2

  以往我在教诗词时,总习惯于在参考书上寻找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习进展非常顺利,然而学过以后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等语文综合素质,没有丝毫进展。当我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先去读,去预习,去翻阅资料助解。课堂上,我尝试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去概括、去体会、去感悟品味,去探究。

  一、让学生的眼亮起来。以前预习新课时,我往往采用资料助读的方法。诸如介绍作者作品、时代背景,文学常识等,学生被迫记笔记,他们那时总是两眼呆直,满脸困惑。这次在学习《望江南》时,同样是资料助读,不过是用课件来教学,还增添了画面和背景音乐,学生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加上他们之前认真的预习,这节课上几乎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都有话可说。这些现在反思起来不外乎是学生预习时下了大功夫,这样的词和这样的人觉得很实在而又很真切;是温庭筠的个性与他们张扬的个性有相同之处;或是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若干画面感到很新鲜。总之,在那节课上,他们明亮的眼睛总是不断地凝视着画面,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让学生的口说出来。到了上课时,我让学生来讲来教,他们也可以质疑,然后再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学起来就更有劲了。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更能突出了。而当表扬或鼓励成了学习的动力后,学生就会更加好学和乐学了。

  三、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这里所体现在品味赏析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进入情境来品析词的情感美。如,我问开头“梳洗罢”体会主人公是什么心情?有的学生品味道,这三字使开头含有喜庆气氛,含有一片深情。有的品味道:这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她打扮给她的心上人看的。这是学生用心品味到的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接着,我让学生再联系我们盼亲友的经历,继续细心地品味词的情感美。这着重表现在“过尽千帆皆不是””到结束部分。在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如有的说:从早到晚,这一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主人公满怀希望,她无数次盼望终于成死灰的泡影。有的说:这里看得出来她今天又是白等了,女主人公痴痴情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还有的说道:主人公一腔愁思而化为悠悠江水,脉脉斜晖,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由此可见,词中的主人公哀伤失望之情和学生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

  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时间没有分配好,没能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首词是小令,共五句话,每句话就是一幅画面。我应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了,任选一句词来描图或进行文字描述。这样跨学科学习,利用其它学科资源作为调节和补充,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补充或深化学习的内容,这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我在课前构思时忽略的环节,如果加上,我想这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江南》教学反思 3

  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等到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了教学,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

  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

  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课前,老师对学生的预设要作充分的准备,课上对于老师的生成我们也不可低估,在备课时,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坐不住,这划桨不仅仅是带学生轻松地渎懂了课文,而且还让学生课中休息了一下,同时要求学生轻轻地划桨,别碰伤了莲、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上完这一课,我有两点体会,在教学中今后要注意这两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可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这样设计:

  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

  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江南》教学反思 4

  《江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课后反思整堂课,有二处较为出彩的设计,对学生诵读、理解古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二、人物转换,活跃思维。

  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于是在这里设计了“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干什么?”的环节,学生跃跃欲试,争着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现,有的学生说我在吹泡泡,我在和其他小鱼比赛游泳呢,我是游泳冠军,我们在捉迷藏,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说到,下雨了,我在荷叶下面躲雨,天热了,我在荷叶下面乘凉。学生们的思维顿时被打开了,他们丰富的语言让课堂增色不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江南》教学反思 5

  学生学习古诗,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所以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白居易在哪忆江南吗?”知道的学生可以回答,然后我再补充白居易写作的背景,并及时打出他描写洛阳春天的一首诗,让学生找出洛阳春天的特点,就是那的春天来得很晚,于是乎,就有了回忆江南春天美景的这首诗。

  既然这首诗是描写江南春天江边江水美景的一首诗,那么诗句开头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字能换成“美”字吗?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尝试回答,发现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又补充了作者白居易曾在苏州等地做官十年,与百姓建立了良好关系的背景。学生就能大体体会到作者第一句话用“好”字的缘由了。而诗的最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也可结合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忆的不仅是江南美景,还有那的人、事、物。

  但是,这首古诗的中间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教学时,没考虑得很多,教学时不觉得很难。但是课后,与其他老师相互讨论时,才发现很多有争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

  《忆江南》教学反思(二)

  《忆江南》是小学教材第一篇词的教学。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诗词是白居易老年回忆在杭州任职期间的美好时光而作的,共三首,这是其一。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我除了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分诵读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这首词的解读视频,把白居易的江南生活轨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江南》教学反思 6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欣赏江南的冬景中几幅图画的意境美,二是学习对比的技巧和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想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读准字词-具体研读,在具体研读部分,我主要是分部分来讲,1-4段主要讲对比,通过把江南的冬景与北国的冬天、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天、德国的冬天的比较,得出江南冬天的可爱、明朗的情调两个特征。5-9段主要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江南冬景的特点及给这几幅画面命名。在讲第八段景物时,分析此段写作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和所引用诗句的特点。第九段,简单讲江南冬天的特例,即旱冬,主要按“旱冬-晴和的日子多-闲步逍遥的机会多-快活”这个思路讲,最后一段,集体朗读,“现在”天朗气清,作者“搁下纸笔”,闲步逍遥去了。这节课,我讲得是口干舌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加上主任和组长对我这节课的点评,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己的设想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有差距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问“提到江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学生会想到很多江南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脱口而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水”,说其他的很少,当时我一愣,然后马上问“还有呢?”,有几个学生张张嘴,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我忍不住说出我的台词,“说到江南,我会想到‘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想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想到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到这,学生才跟我一起背起这首诗。

  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讲5-9段几个画面时,我遇到了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直接让学生给画面命名有困难,还是先分析景物再命名容易些。于是给学生5到8分钟的时间读5-9段,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我以为给的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在回答第五段写到的景物及特点时还能回答的出,对但第七段写到的景物则回答的太乱,要么说的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要么回答的不全面,总是不能完整的找出来。我急了,让学生集体朗读,从“你试想想”到“灯光的月晕”,再回答,结果勉强使我满意。

  讲第八段“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法好处时,看着学生茫然的的样子,我就直接把答案告知了,还是这个问题,点拨不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是问题太多,自己讲的太多,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下课我就说,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怎么没什么反应,组长的一句话就让我明白,原来是我讲得太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是自己没设计好,而非学生问题。我把5-9段三幅画面都讲了,其实不必这样,只需细讲其中一幅,给学生一个范例,其他两幅让他们自己填写即可。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也不会觉得累。

  反思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发现还是经验不足所致,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还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江南》教学反思 7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习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师:干嘛不说江南“美”?

  生:除了景美,还有人好。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所以称“江南好”。

  师:学学诗人,赞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如此好江南,难怪诗人——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看诗人在洛阳写的《魏王堤》

  生: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洛阳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难怪诗人身在洛阳,心中却念念不忘江南。再读《忆江南》

  由于课前认真地备课,学习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很有启发。因此,在学习《忆江南》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只要稍加点拨,孩子们就能紧扣“好”字,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读诗词的意境,深入领会诗人发自内心的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比较诗词不同

  感悟、品读了《忆江南》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就找出了古诗与词的不同之处。除了古诗的字数、行数、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外,孩子们还发现了古诗的题目与词不一样,词多数用词牌名,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孩子们一口气说了很多词牌名,有天仙子、西江月、点绛唇、蝶恋花、渔家傲、踏莎行等等。经过简单的讲解,孩子们明白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古诗词兴趣大增。

《江南》教学反思 8

  《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课堂上,我让学生表演小鱼在池塘中往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游,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方向的识别进行了强化。

  这节课识字教学是重点,有些字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字音 、字形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掌握的,但学前期写字较少,课堂上我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三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上这一课时,我也力图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在评价学生时,激励语言较少,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能激发。今后教学中,我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做。

  在《江南》一课中,我虽然有意识让学生自主识字,自己读书,但是由于指导不到位,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对一年级学生的信任,学生合作学习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使他们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改进,使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

《江南》教学反思 9

  在朗朗读书声中,《忆江南》结束了,回想整堂课,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因为这是语文活动课,是展现自己一年多进行古诗文诵读这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堂课,所以无法在其它班级试教,也不可以做排练等违规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复在脑中排练整个课堂过程,但是“空想主义”终究是要碰壁的,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当然欢喜的事情还是很多,班中的孩子显得那么训练有素,令我骄傲,经过一年多的熏陶,他们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准确,运用多元智能学习驾轻就熟,操纵电脑宛若行家,因此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图画组的电脑绘画十分逼真,“红胜火”的江花在片刻间出现,手工绘画的孩子也展现了“绿如蓝”的江水,他们的画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启示了智慧,激发了想象;语言组的苏依凡大显身手,运用网络资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词中的关键词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释,以及整首词的意思都翻译并展示了出来,让其余同学直观、准确地理解词,他们的技术运用是最艰难,也最成功;朗读组的在音乐库中寻找喜欢的、适合《忆江南》朗读的乐曲,并采用个人读、集体组合读的多形式来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词,也把大家的兴趣激发了起来,然后全班一起尝试配着吉他朗诵,效果好极了;而创作组尽管错误极多,颇受争议,但他们的灵气还是有目共睹,他们把词改写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标点等细节上还是显得稚嫩,推敲不够,当然这样的尝试已不容易,并和平时的训练息息相关。因此,在课堂上,孩子们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师提供的多种资源:如网站、音像,仔细地研读词,并在问题的引领,任务的驱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务。

  课堂的活跃、生动,是孩子们的创造的,同样离不开网络的贡献。网络也使孩子们学习如鱼得水,每个小组相应的资源让他们如虎添翼,机器和人就这样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谐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话——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而我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舞动,在古诗词的世界里吟唱!

《江南》教学反思 10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 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 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 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 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 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 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 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 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 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 ”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江南》教学反思 11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全诗共7行两句话,前两行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后5句写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江南水乡的美景被一一展现了!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于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多,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想象我们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把你看到的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并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教学第二句时,我主要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出示图后,让学生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他们在水中是那样的自由与快乐!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本课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结合词句的推敲在朗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江南》教学反思 12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我始终有些迷茫。一来在诵读环节上,结合诗句引导诵读的技能比较生疏。虽然学生在读,但是只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来在悟情环节上。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中情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为此,我播放了一些江南的美景,以期加强学生对整首诗的感悟。

  本课《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已经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在教学过程我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突出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同时,我还: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我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江南》教学反思 13

  这个星期四早上第一节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高一(4)班,为他们上《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虽然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了,但是还是感觉很紧张,因为之前指导老师一直都在忙月考的事情,没有帮我修改教案,而我又认为我的教案写的很差劲,所以很没有底气。再加上这次是在我不是很熟悉的(4)班上课,所以就更加不知所措了。不过紧张是没用的,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课前欧老师已经告诉我,这个班级不是很活跃,如果有问题抛下去他们回答不出的话可以直接讲,不必等待,否则教学任务肯定会完不成。不过今天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都很放的开,回答问题很积极。

  今天的这堂课,我首先花15分钟介绍作者,讲解课文当中的4个对比段落,然后将重点放在课文的5幅图画的讲解。课文一共描绘了冬晨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和旱冬闲步图这样5幅画面,这5幅画面当中描绘了很多景物,而且每段中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悟,很值得学生去分析和感悟。而且这篇散文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尤其是7,8两个小节,意境很优美,画面感也很强,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注重让学生去朗读,体悟其中的意境。

  4班的学生在这堂课当中表现的非常好,这也自然让我放松了很多,所以在课堂上我也开始尝试着和学生开玩笑,说点笑话之类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轻松了很多,互动性也增强了,我也觉得很满意。

  下午第二节课在14班上课。早就听说14班非常活跃,在14班上课是不会有紧张的感觉的。果然,刚走进14班,就有学生和我打招呼,让我顿时镇定了很多。下午的上课内容稍微做了下修改,欧兰老师让我加大对对比小节的分析,并且让学生概括出每个小节的关键词,也就是江南冬景的特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加大了对前面小节的分析,当然,重点还是放在5幅画面上。

  虽然说14班非常活跃,但是总体的课堂气氛不如4班好,显得有些乱,而且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最后拖了两分钟的课。

  对于这两节《江南的冬景》,我不是十分满意。首先是教案有点杂乱,本身课文的结构有点散乱,对比的小节是穿插在5幅图画中间的,因此我分析的时候有点难度,虽然最后有一个梳理文章的过程,但是学生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第二,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我过分的注重图画的解析,而忽视了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技巧。比如对比突出了什么,展现了江南的冬景的审美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没能让学生得到锻炼。第三,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自己添加了一些比较搞笑的话语,有些话语不说很妥当。在课堂上,学生都比较活跃,所以我自己也放的比较开,其中穿插了一些笑话,和学生开开玩笑,活跃下课堂气氛,但是这些笑话有些并不妥当,我课上没有意识到,课后想想还是不应该的。

  下个星期一我还要在12班和13班两个班上《江南的冬景》,我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更加努力的区完善我的授课思路,授课语言和授课技巧,争取能完成完美的一课。

《江南》教学反思 14

  春天将至,在这时节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的古诗,很合时宜。诵读经典,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温馨备至。

  《江南春》是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之一。杜牧擅写绝句,尤其擅于写景抒情的句子。《江南春》写今吊古,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由烟雨迷蒙的楼台佛寺联想南朝覆灭,借古讽今,诗情画意中寓含讽喻之情。江南水乡的秀美画卷:黄莺、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这些江南特有之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图画,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明媚流畅,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诗教学,应从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是这样思考的:自主预习侧重了解作者生平和其他诗作,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课堂教学交流讨论为主。前两行诗的意思可以让学生看图自主理解,以学生的交流为主。难点在后两句,但经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对南朝和作者所处时期的了解,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应该不困难。这样,品读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教学反思 15

  上了古诗《江南春》。我觉得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诗人抓哪些特有的景色来描写江南的春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课堂结构就会显得干净利落,步骤简明轻快,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激情,课堂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学有所得,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首诗有个教学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感情。如何巧妙的处理呢?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杜牧的时代背景:当时兴盛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在学理解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就能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江南》教学反思 15篇】相关文章:

江南春教学反思06-2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6-11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阳光》教学反思08-10

《风筝》教学反思08-08

dtnl教学反思07-31

《春天》的教学反思07-29

《雨后》教学反思07-22

音乐教学反思07-20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