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塔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3 09:31: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高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高塔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高塔教学反思

建高塔教学反思1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铁塔稳定不倒的原因。课堂主要采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建高塔》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本节课用简单材料如塑料瓶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了不容易倒的高塔,学生体验了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完成了本节课的三个活动: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猜想。写下的`猜想要清楚简明,分成若干条。本课最后部分,要把研究的结果与猜想相对照,体会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的意义。

  最后用扇风或者吹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希望学生认识到框架铁塔的另一个特点:风的阻力小。如果学生做的“高塔”下面很重,底面很大,扇风可能既不能吹动它更不能吹倒它,在提供材料方面要考虑尽量避免这种可能。

建高塔教学反思2

  《建高塔》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本节课是在研究物体框架结构的牢固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研究物体的整体稳定性。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结构的认识,也对认识其他物体的形状结构有益。教材内容包括四部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感悟,能通过通过实验展示、实验操作等进一步加强科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较独立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这节课我主要是实际操作为主,让他们比赛搭建萝卜高塔。我是请小组把切好的萝卜带来,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个班只告诉他们切成小方块,结果带来的形状五花八门。后来的班我就画图告诉他们切的方法。第一个班我用矿泉水瓶引入了高塔的特点,可是那样发现建高塔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后来的班我就选择先直接建高塔,口头提示他们高塔的特点。然后第二节课再让他们分析上节课失败的原因。搭建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有同学不小心用牙签弄伤手指了,看来我的提醒还不够到位,还有的组分工不均,有的组员找不到事情做。

  最后我只比较了塔的高度,稳定性,风的阻力因素并没有时间在实验中提现。在测量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就一直在呐喊:倒倒倒,我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教他们要学会为别人鼓掌,还有的组材料不够想给其他组借,其他组有多的都不愿意借,只有一个组愿意借,我给予了加分奖励,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上实验课真的40分钟太短了,不过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搭建好了的组都很有成就感。有的组虽然搭得很高,可是还没等到我测量就已经倒了,他们有些遗憾,我让他们下来想一想失败的原因。

建高塔教学反思3

  好久上过这一课,今天才来进行反思,但对课的感觉与体会仍旧记忆犹新。这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了前一课《框架》的材料,结合身边的饮料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竹筷不能采用单独直立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高的塔能搭建到近4米。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创造,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但是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时间的把控上存在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如何制作,对制作的思考切到位。感觉这课放两课时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建高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6-11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11

山雨教学反思反思03-10

教学反思03-02

教学的反思03-12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功的教学教学反思11-12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

学前教学教学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