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3 06:58: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1

  放飞想像的翅膀,让文字开出灿烂的花朵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工具,同时它兼有的文字美、语言美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古往今来,那些咏物抒情的文章,那些莺莺燕燕、桃红柳绿的诗词,陶冶着一代代热爱文学的人。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带领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教育学生做人以外,如何花一些功夫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文字表达呢?通过一些实践的体会,我发现,以课文为蓝本,描摹发挥,充分想像,合理表达是使学生发现语言美,并乐于运用语言抒发情感的有效途经。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假如》一文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假如》这篇文章运用的是诗歌的体裁表达了小朋友的几个美好的愿望,他希望能用马良的神笔给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小树画上温暖的阳光和雨露;给饥恶的小鸟画上谷粒;给残疾的西西画上一双好腿,从课文中可以使学生受到帮助别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将讲述我在本课实施的想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故事激趣,进入想像情境。

  “神笔马良”是我们这一代人熟知的神话故事,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还有点陌生。为了让学生了解神笔的神奇,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个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这种情节曲折生动,说者表情丰富,能深深抓住心灵的故事。他们都听呆了,闪动的大眼睛完全进入了故事里的人物行为、思想的变化,随着主人公的遭遇不时变换着心情,为我将要进行的想像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补充故事,培养想像能力。

  我并没有说出故事的结尾,当学生听到马良被贪心的皇帝逮捕并实施了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来让他画出金银财宝的时候,故事嘎然而止,孩子们受到好奇心的趋使想知道善良的马良怎么样了,可恶的皇帝有什么下场,这正是发挥孩子聪明才智的时候,这些跃跃欲试的小家伙们为马良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可以用神笔画一双翅膀飞走吧!”“画一个土行孙帮马良挖地洞,他就可以从地洞里逃走了。”“画一些天兵天将,或者孙悟空就可以打败皇帝的军队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如此丰富,我们当老师的就要抓住任何一个训练契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语言文字训练,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充满成就感。

  三、结合课文,挖掘诗歌内容。

  《假如》是一篇韵味十足的诗歌,短小精悍,要学习这样的诗歌必须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合理想像,编造情节,把诗歌学“厚”来。为此,我特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情境:清晨,小作者“我”看到了三样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或物,它们分别是小树、小鸟、西西,你们能想像一下它们正在遭受什么痛苦吗?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1、柔弱的小树被猛烈的狂风刮得东倒西歪,也没有水喝,快渴死了,它难受地说:“快救救我吧!”“我”会用马良的神笔给小树画上太阳和云朵,这样狂风就不会来了,云朵也会变成雨滴,小树就不会渴了。2、刚生下来的小鸟正在遭受着饥饿的折磨,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觅食了,大半天了都没回来,小鸟们被饿得喳喳地哭泣,并且还很担心鸟妈妈的安全,如果“我”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谷粒,鸟妈妈就不用再到遥远的地方觅食了,小鸟们也会吃得饱饱的。3、坐在教室里的西西,由于腿残疾了,没有办法像同学们一样在课间的时候到操场上跳绳、跑步、踢球、做游戏,她只能静静地呆在教室里,心里却多么渴望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健步如飞地玩呀,无数次,她静静地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暗暗流泪,无数次,她望着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发呆,她幻想着能有一双好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那该多好啊!“我”要用马良的神笔为她实现这个愿望。通过情境的扩展,学生更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深入文本,被文中的思想感情所打动。

  四、发散思维,拓展文本内涵。

  学习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局限于已知的范围,要学会迁移运用才能内化为更强有力的工具,从而举一反三,才能材思泉涌。在结课阶段,我让学生拿起马良的神笔,画出自己的愿望,凸显他们的善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生纷纷说出:“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我会给山区的贫困孩子画上学习用品,让他们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我会给老师画上一个机器人,让他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我会给奶奶画上一瓶神奇的药水,只要一喷就能年轻十岁。”“我会给大沙漠画上乌云,让那里痛快地下几场大雨。”“我会画一个时间隧道,这样我们就可以去远古探险啦!”……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只要我们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学生是会给我们惊喜的。

  五、课后延伸,飞向广阔空间。

  上完这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对想像充满浓厚的兴趣,“打蛇随棍上”,为何不对此进行一次习作训练的教学呢?以《假如我是……》为题,把自己想像成一种事物,运用优美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故事,体裁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虽然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散文,我也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而是出示了几篇例文,让学生仿写。二年级的学生水平还没有那么高,这种训练也只是维持在写话的范围内,学生可以就写几句话,只要能写出内心的感受就行。有些学生写道:如果我是一只鸟,我要飞遍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美景。

  如果我是一片云,我要变成一场雨,让花儿一看我就笑。

  如果我是太阳,我要给寒冷的地方送去温暖的阳光。……

  结束这一课的教学,我感受颇深,我们总是说,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充满想象力的思维被我们的教育一点点地磨损,最后消失殆尽,那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热情,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这类想像文章的学习情有独钟,归根到底是我们应该把创造留给孩子们,让他们拿起学习的武器,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最终掌握文字的使用方法,让文字随着想像开出灿烂的花朵。

语文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样,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本事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资料,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仅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仅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本事。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

  可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师经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本事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本事薄弱有必须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资料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深入理解本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本事的培养。

语文教学反思3

  钻研文本夯实和谐课堂基础

  在我的映象中,拿到一本教材老师总是先翻阅单元的训练重点、每课的课后练习,查阅手上的教学参考书,然后在各类教案集上查找合适自己的教案;现在又允许资源共享了,更多的教案是在邮件的传递中或者网络的下载中实现的。平日里繁重琐碎的工作几乎成了我们不用仔细解读文本的最有力的借口。孰不知,一个语文老师若没有对自己手中的文本进行一番详尽的解读,那课堂的和谐生成几乎是空谈,甚至可能连基本的预设都很难达成。尤其面对课改后的教材,课后要求宽泛了,练习少了,参考的教案集少了,连跟踪试卷也少了,留给老师更多的是对教材的整合与超越,是对大量教参的钻研与探究,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解读好文本,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能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同学的情感,指导同学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与、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共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可以这样说: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

  比方说原来在教授《我有一个幻想》这一课时,仔细钻研教材和相关资料之后我走进文本、解读文本进行教学时我欣喜地发觉了很多令我们忽视的东西如“平凡”“宏大”一词的内涵,这些不正是语文课堂所提倡的,不正是同学所需要的吗?我们的教学假如仅限于课文的内容、文字的本身,很难带领同学走进文本丰富的精神内在,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照旧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这样的局面莫非说不是和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亲密的关联?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就在这不胜列举中我们也感到深深的愧疚。

  把握命脉走好和谐课堂之路

  语文是教学,又不仅仅是教学,作为教学一部分的语文课堂的命脉是什么?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话题,它应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育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力量,是让同学在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偏离了这条航道行驶中的船只或许就会南辕北辙。反思我们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行尸走肉的教育课、自然课、科学课,比比皆是。反之,把握语文的本质,于读书处尽情地读,于写字时仔细地写,于品位时深化地品,于沟通时大方地沟通,于背诵积累时朗朗地诵,大胆地表达,无疑能给同学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语文学习空间。瞧必修一《诗两首》的.教学,一个简洁的却又反复消失的意象“丁香”能让同学品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凉爽、凄凉、悲凉,字字真情,而老师也惜字如金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推敲的字眼,把语文教学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不得不赞叹,抓住语言文字,把握语文的命脉,原来课堂可以如此精彩,同学的学习可以如此出彩,老师与同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如此程度的和谐与灵动!

  教学反思和谐课堂不走弯路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学反思,准时总结教学的得与失,特别必要。下面是我认为的几点和谐课堂应当把握的一些地方。

  1、老师主导性与同学的主体性相得益彰: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彼此沟通,才能制造出新的东西。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同学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亮点以及最精妙的地方予以关注、观赏、品位、思索。

  2、追求语言与精神的紧密相连: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应努力追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育同学的语文力量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只让同学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

语文教学反思4

  《邮票齿孔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要求通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语文即生活 , 生活实际才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而空洞的讲解 , 乏味的说教 , 早已经被现在的小学生所厌倦 , 又何谈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因此 , 本文的教学我就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 , 激发学生情感 , 引导实践。以此完成导学的重要环节 , 让学生学习于轻松、不知不觉中。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 , 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 , 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 , 学习生活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 , 通过上节课也让我感受到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 , 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有趣的捷径。

  另外课堂中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比如提出的 " 可是当邮票撕下来以后,身旁没有胶水,没法把邮票贴到信封上,这又该怎么办呢?谁能像敢想敢做的阿切尔一样来解决这个难题? " 和语文实践中提出的 " 搜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 都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在动机。不仅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 而且形式多样 , 效果好。

  回顾上完的这节课总感觉应该更精彩。不是老师 , 而是我的学生们 , 他们应该更出色些。是什么影响了学生 ? 仔细琢磨 , 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感受、感悟到发明来源于生活 , 懂得细心的爱思考的人才能成为发明家。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 , 我相信有无数的小发明家正在成长。

语文教学反思5

  本单元为我们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第一篇是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湘西人民端午日“赛龙舟”、“抢鸭子”的热闹气分,也使学生欣赏到了作品中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并初步认识了鲁迅的`写作风格。

  在大学时我们最怕讲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最深奥、最艰涩、最难懂,所以总是敬而远之。此刻,没有了退路,只得硬着头皮去啃。仅有把它啃透了,才敢站在讲台上讲给学生听,也才能对得起鲁迅先生。还好,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不艰涩,寓意也不是很深刻。相反,文章的语言充满了童年的活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湘西特有的水乡美景图,读来令人陶醉。

  这篇课文我所设计的导语是经过“解题”来实现的。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大家看过戏没有?那么你们所了解的中国戏种有哪些?(学生答: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等)那请问:有没有人看过这样一种戏“社戏”?(教师板书,学生回答)好,待会教师会带领大家去看看“社戏”是个什么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戏”。大家来看这两个字,前面是个“社”字,请大家迅速打开字典查看这个字的解释。(学生查:社,古代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好,“戏”的前面的那个字该是用来修饰和限制“戏”的,那么大家猜一猜“社戏”应当是用来干什么的戏?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进行理解)

  之所以这样设计导语,目的是激起学生对“社戏”的兴趣,并理解社戏的含义。有助于实现让学生了解风土人情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反思6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争吵》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

  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

  展开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

  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

  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

  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语文教学反思7

  《绝招》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实习生 李金淑老师讲授这一课,李老师教学生动,直观,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效果较好。几个设计比较新颖。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十一张精彩的舞台杂技和民间杂耍艺人表演的图片导入课堂,震撼的画面让学生惊叹不已,都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怀绝技。引出本课主题:绝招。

  二、表格设计,引领全文

  设计表格,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1.比较表格内容:

  (1)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三个人两次比绝招的招数和结果,三胖和二福第一次比绝招的厉害、第二次没有新鲜绝招的羞愧;小柱子第一次没有绝招的撒腿就跑和第二次绝招的.令人惊叹不已。这样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比绝招的过程和结果。

  (2)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三者第一次比绝招的差别以及第二次比绝招小柱子的进步。

  2.小组比赛回答问题,检验学生课文具体内容和细节的掌握情况。

  共设计了6道小题,从小柱子为什么赛腿就跑到小柱子受到奶奶的启发到苦练绝招再到比赛时揭示小柱子的绝招最后到小柱子提出练习绝招的条件这几个方面出题,覆盖课文全部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点。

  3.说出老师自己的绝招:哈密瓜自制法。

  在小组比赛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老师自己的绝招,但是只告诉绝招的名称,没说出具体怎样做,这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三、学生学习,激情热烈

  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热烈并且回答地问题既准确又快速。部分差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很好,值得表扬。

  四、存在不足

  虽然在教学设计,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但还是有一些不足。

  1.备课时遗漏重要知识点:“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这一知识点,没有抓住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最佩服谁的绝招;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2.不能准确及时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作出评价,一般只会说:“很好,不错。”或者说:“大家说他(她)回答地对不对?好不好?”不能作出具体的评价,指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今后的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情况出现,需要积极灵活地处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加强交流,把握课堂。

语文教学反思8

  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推敲”的含义,认识到贾岛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抓关键词句。我们都知道,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边……一边……”、“吟哦”、“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入迷的样子。用表演促理解。文章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贾岛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除了做好上面的第1点外,我还让学生参与表演,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当贾岛,其他同学出点子,想细节,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推门、敲门的动作表演到位。为了把贾岛当时入神的样子演好,学生练得特别认真。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课堂变得情趣盎然。

语文教学反思9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课文列举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富有代表性的假说,引起人们深思:“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科学小品文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出发,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内宝贵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和开启门锁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五种说法,还要激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用书本中的语言来介绍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要能够以课本为例子,自觉地运用文中的段式来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说法。从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各种说法都非常感兴趣,不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全班交流汇报,说者都很尽兴,听者也是津津有味,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语文教学反思10

  本次月考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积累题中,诗词名句默写错字、别字较多。阅读题中,学生审题能力较差,如找出文中动词并分析,学生有的找形容词分析,有的.从修辞分析等。

  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训练。

语文教学反思11

  在九年级教学中,原来辅导学生训练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的时候,我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模式,学生先做,然后我就逐题逐题的分析讲解。但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变成了死记答案的机器,变成了被填的鸭子,而实际收获甚微。本周我在引导班上的学生复习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知识时,就采用了学校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做了尝试,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要优化习题,能突出教学重点,并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习题。这是一个独学的过程,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期间老师可来回巡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做题动态,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在学生们做题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各学生中间,发现习题中基础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及文体常识都能熟练运用,但是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作学习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采用了1236环节中的第3环节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学生们能熟练掌握的习题便让小组内的学困生在组内交流,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更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而难度较大的习题则由小组长主持在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时我会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比一比,哪一个组交流得更认真,学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据。只要放手让他们组内去解决,他们对答案的理解往往会更有理有据,会常常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一环节是对知识进行性的检测,突出了弱势群体,也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特点,这就是对学与群学。当我把任务说明白后,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们变得活跃了,表情也轻松了许多,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三、分享学习

  这一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习题中的问题与困难,小组内能解决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组在分享中有所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这样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就得到呈现,这种教学不仅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教学效率高,而学生的理解、掌握、体会也变得更深更透更快。一节课下来,原定的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解决了。在综合复习了八年级上册的文言知识后,我对知识进行了汇总,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触类旁通。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得出来他们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

  无论是哪种课型,作为教师我们更多是要给学生创造这样自主机会,更要善于去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去探究问题,支持学生的那些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学生的思维和精神随着自己的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没有拼时间的焦虑,没有拼习题的兼备,有的是课堂上运用智慧的愉悦。总之,在课改路上,我们只有迎着课堂改革的强势东风,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语文教学反思1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部分同学还获了奖。

  (二)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为他们布置特色的作业:着重在作文和阅读两方面下功夫。对于后进生,以基础知识为重,扎实学好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反思13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用心,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通过几个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构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构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礼貌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带给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带给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必须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职责感等人类精神礼貌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资料相联系,到达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职责感。

  二、九年级化学教材

  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随着课堂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此刻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如氧化物这个词在单质,化合物之前出现了,并没有下定义如P2O5、AL2O3、SO2等是氧化物,能够让学生去领悟什么样的物质是氧化物。但教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因为学生不明白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同时,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我们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物质的性质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因为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学生感到茫然,我觉得能够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后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比较教学。教材淡化概念教学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多。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3、实验条件影响化学教学

  “活动与探究”较多,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验室。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我们有的教师只有因陋就简,仪器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当然,有的教师就只好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有的实验操作困难,如粉尘爆炸实验,现象不明显;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若用医院消毒的双氧水,带火星的木条就不会复燃,究其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低了或气体含水太多。教材40页的探究实验所选红砖颜色要红,并要研得很细效果才明显。学生实验潜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4、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习题中有的化学反应在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如锌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就应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在学生刚开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在习题中出现不会写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让学生根据该反应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许多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好教给学生,不知是否恰当。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

  5、有些课堂华而不实

  教师把新课程要求的师生对话,庸俗化为一般的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很活跃,实质上是利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灌”;有的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很好的教学资料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潜力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表扬,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教师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点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从以上能够明白,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

语文教学反思14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语文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我以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营造并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气氛。同时,学生在听与跟唱的过程中感知或复习了歌词内容,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在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课上通过多读、听别人读,预生字常见面等方式来识记生字,增强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逐步指导归纳识记方法。以游戏形式检测预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的活动设计,把握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感染,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04-21

语文教学反思08-18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9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20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05-05

【精选】语文教学反思07-12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02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6-09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