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记

时间:2023-03-31 18:55:42 日记 我要投稿

实用的春节日记3篇

  一天即将完结,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日记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春节日记3篇

春节日记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妈妈带着长长的购物单一起到上海家乐福超市里置办年货。

  走在街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着。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而各个商家也都在搞促销:这家“让利”;那家“亏本”;另一家“跳楼价”。到了超市,那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柜台前结算的`顾客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每一辆购物车里都塞满了东西,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我想去拿一辆购物车,可一辆购物车都没了,一位工作人员刚推来一排购物车,大家就蜂拥而至,一眨眼的功夫,车全被抢掉了,还好妈妈眼疾手快,抢到了一辆,我们推着车子在超市里看起来…

  我们先来到了服装区,这里挤了好多人,有的在看价格;有的在试穿;有的在询问尺码,把营业员忙得不亦乐乎。挨着服装区的,就是玩具区,这里的玩具就像星星一样多,许多小孩都在这里玩,还有的在求家长买玩具,而家长则连连答应。边上就是食品区了,这里的蔬菜真是应有尽有啊!因为春节里家里要来好多客人,所以我们可要多买点蔬菜,有苹果,梨,香蕉,青菜,烤鸭……走过食品区,我们便来到了成品区,这里的零食真是琳琅满目,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我于是拿了一大堆。

  我们买好了年货,准备回家,可谁知买的东西太多,地铁不能坐,我和妈妈只好叫了一辆出租车,把大包小包全放进了后备箱,才回去了。这年货办完了,就等着过年了!

春节日记 篇2

  正月初一,我们去舅公那里拜年。一起去的有奶奶、大伯、大妈、炀炀哥哥、二伯、苏煌哥哥、凌慧妹妹,还有父亲和母亲。

  我们一家人坐着两辆小车,从熬江出发。我心里高兴极了,就像天空中的小鸟,在快乐飞翔着,一边还唱着歌儿。车刚开到昆阳,我头晕晕的,我对母亲说:“母亲,我头好晕呀。”母亲说:“再过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舅公家了。”我想,二十怎么可以忍得住呢。我对母亲说:“母亲,我真的有点儿想吐了。”母亲对父亲悄悄地说:“阿光,庆庆不像我,难道像你吗,怎么会晕车呢?”父亲说:“我也不会晕车的呀。”二伯笑着对我说:“庆庆,你是奶奶从路边抱过来的。”我听了,难过极了,我怎么可能是抱过来的呢。泪水止不住地从我的脸上滑落下来。这个时候,车突然停了下来,我以为舅公家已经到了,可是往外一看,原来是红绿灯呀。我的头还是晕晕的.,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

  忽然听了鞭炮的声音,我睁开眼睛一看,看到一张像脸盆这么大的脸贴在我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好像太阳融化在她的脸上一样,真的好温暖啊。我悄悄地问父亲:“父亲,她是谁呀?”父亲对我说:“她就是你的大舅妈,你快叫啊。”可是我叫不出来。舅妈说:“没事没事,等熟悉了就会叫我的。我还有一个大红包等着她来拿呢。”我一想如果不叫的话就可能没有红包了,于是我硬着头皮轻轻地叫了一声:“舅妈。”声音虽然很轻,但是舅妈还是听到了,她说:“好乖的小姑娘啊。”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来。我看了,心里乐开了花,心想如果每叫一次都能拿到一个红包的话,我的口袋里就有很多很多的钱了。

春节日记 篇3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20xx年2月24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文化的滞后,在现代化背景下演进的传统中华文明,让当代中国人陷入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的两难境地。

  B.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已制约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C.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乃至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归根到底都受制于农耕经济形态。

  D.只有抛弃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并在新旧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试题答案:

  1.C

  2.B

  3.D

【春节日记】相关文章:

春节的日记05-25

★春节的日记01-08

春节的日记05-28

春节的日记11-17

写春节的日记09-24

关于春节的日记01-18

春节趣事日记01-18

春节拜年日记01-18

春节旅游日记01-18

春节见闻日记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