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4 13:19: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五人墓碑记》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烈士的抉择”版块第二篇文章,是讲读课文,属于明清时期的散文。《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代表作。本文名为“记”,实为政论。在善与恶的搏斗、正与反的对比中对下层人民的正义行为和崇高品质给予了大力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文章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言重要实词的意义,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结构用法;

  2、能力目标:学习夹叙夹议、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说教法

  1、本课涉及的历史较多。因此,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观点。

  2、加强课堂训练,巩固文言知识。

  3、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的朗读。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三、说学法

  1、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归类。

  3、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

  三.学生自主查工具书结合注释,解决字音,字形。

  四.通过朗读课文,结合碑记的特点,为文章划分段落,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对文章进行初步了解,并且找出疑难之处,教师指导点拨。

  五.对课文文言知识点做系统整理。补充文章中的实词和虚词的训练。

  六.学生通过对课文学习,谈谈对生死观,价值关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话题作文“发出自己的声音”,重新定位“声音”的审题。

  七.作业布置

  课课练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1—2.背景介绍,五人墓的由来,并提出问题。

  叙

  3—4.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碑记

  5—6.高度评价五人的舍生取义的精神。议

  7.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秋天果实多》是一篇看图讲述。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观察发现秋天来了果园和田园的变化。在他们平时的观察中,逐步体验到秋天是果园和田园果子成熟的季节。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句描述秋天的果实。

  2,幼儿能用恰当的词句讲述动物远果子的情形。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带到街上看看水果和田里的果实,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做活动前的准备。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活动除了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还采取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启发提问法:幼儿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的激活,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

  2、直观法:通过自制的动物头饰,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本次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讲解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3、游戏法:游戏法是万法之首,游戏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活动中亲自做动作用语言描述,就能达到幼儿理解、巩固的目的。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对喜欢吃的水果,他们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通过观察法让幼儿运用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可以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说活动过程:

  (一)、集体交流

  1、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现在是秋天的?

  2、启发幼儿简洁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征。

  (二)、练习说话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情景。

  2、提出要求:“秋天有哪些果实成熟了?”请幼儿用好听的词句说出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

  3、出示实物,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如:又红又大的苹果,甜甜的香蕉又大又甜南瓜等。

  4、幼儿描述的词好句引导全班幼儿学习。

  (三)、鼓励幼儿讲述“秋天的果园”

  (四)、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提问: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运果子回家的。

  2、让幼儿运用恰当的动词(如抱、背、驮、顶、挑、推等),讲述动物们运果子的情景。

  3、请幼儿上台表演,让幼儿们能理解记忆抱、抬、驮、顶等动词表达的不同意义。

  (五)、游戏:运果子。

  1、说明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老师边戴头饰边说出某个动物的名称后,幼儿看图立即说出该动物运果子的动作,熟悉游戏后要求幼儿边说动词边做动作。

  2、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第一课时内容。下面我把我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另一方面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二)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 "整式加减"的基础,其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法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由几名学生举例说出几个单项式和几个多项式。

  2、分别找学生说出上面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次数和项数。

  设计意图及依据: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整式的有关概念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为下一步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作铺垫。这样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四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依据进行的。

  (二)、问题引入

  整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展示课本第53页本章引言中的问题(2)(投影在大屏幕上)。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的时间是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要的时间就是2、1t小时,则这段铁路全长是多少?

  这是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就能根据学过的"路程=速度×时间"容易列出式子:100t+252t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样引入能自然过渡,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整式加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符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

  (三)新课讲解:

  ⑴同类项概念形成的探索活动:

  探究1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100×2+252×2=—— 100×(—2)+252 ×(—2)

  (2)根据(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运算,并说明理由

  100t+252t=——。

  组织学生自习课本53页探究1的内容(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给3到5名学生起来说说解题的依据,最后老师肯定并且明确了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解题。

  设计意图及依据:一是内容不难,学生容易思考得出方法和结论,得到成功的体验;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是为后面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累经验,同时也通过类比体验了"数式通性"、其依据是课标中的逐步推进螺旋上升的理念。

  探究2:填空:

  (1)100t—252t=( )t (2)3x2+2x2=( )x2

  (3)3ab2—4ab2=( )ab2 (4)2x2y+3x2y—xy2=( )

  学生有了前面探究1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利用乘法分配律容易化简所给式子

  其中第(4)小题为补充题,这是一个不全是同类项的例子,学生就会发现最后一项 是与前面的项"不同"的项,只能合并前两项,对第三项能不能与前面的结果继续合并产生疑惑,这时教师把握好时机指出这里合并需要注意项的"同"与"不同"的区别,从引导学生思考能合并的项需要具备什么特征?并分小组讨论什么样的项算是"同"的以及"同"的含义如何描述?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

  3、补充练习:

  下列各组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 —a3 和6a2 (2) 2ab 和—3ba

  (3) —4x2yz和 3yzx2 (4) 5a4b3和 —4b4a3 (5)9与0

  教师总结强调同类项概念的①"两个相同两个无关":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系数也相同;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②一个约定:常数都是同类项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个练习为了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在后面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做好初步认识的铺垫。

  ⑵、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

  1、出示多项式 4x2+2x+7+3x—8x2—2

  老师提问:能否用前面的方法直接化简这个多项式,为什么?

  对于这个提问学生结合前面的经验,似懂非懂,不太容易合并这个多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再问:是否能通过必要的变形使之能像前面一样合并?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这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同类项合并前后,什么变了?而什么没变?变化的地方怎么变?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合并同类项法则

  强调:通常把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序。在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2、例题讲解:

  例1、合并下列同类项

  (1)。xy2—1/5xy2

  (2)。—3x2y+2x2y+3xy2—2xy2

  (3)。4a2+3b2+2ab—4a2—4b2

  设计意图及依据:这是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直接应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辨别同类项,并熟悉合并同类项法则。既有学生独立思考,也有老师的解题示范,能体现师生互动,同时也明确规范的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课本66页练习 1

  (1)。12x—20x (2)。x+7x—5x (3)。—5a+0、3a—2、7a

  (4)。1/3y—2/3y+2y (5)。—6ab+ba+8ab (6)。10y2—0、5y2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同类项的识别、合并同类项法则运用熟练情况和解题格式是否规范,及时辅导;再给几个学生把自己的解答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师生共同检查。

  设计意图及依据: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如何识别同类项,深入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

  3、例2、(1)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x=0、5

  (2)求多项式3a+abc—1/3c2—3a+1/3c2的值,其中a=—1/6,b=2,c=—3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各自解决方法。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解决这类问题先化简再求值更加简单。

  4、例3(1)水库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三)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让学生畅谈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教师总结。

  教师要重点关注

  (1)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全面准确;

  (2)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设计意图及依据:

  通过这个小结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71页,第1,2题。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

  课文题目是“聪明的兔子”,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兔子很聪明,狐狸假装死了,叫狼骗来兔子,打算趁兔子不备抓住它。兔子没有上他们的当,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揭穿了狐狸骗人的把戏,保护了自己。本课要学习“灵、掺”等九个生字。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发现在这个故事中兔子的聪明才智其实就反应在它试出了狐狸在骗人,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试”作为突破口。来组织整堂课的教学。

  在课后练习“读”中,共有两句。第一句是课文中兔子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但是训练朗读的重点,而且也是反映兔子聪明的关键句。另一句则是对课文内容的简要概括。为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结合本课内容,有一个“说”的练习:你觉得这只小兔子聪明吗?说说理由。最后,在写字训练中,要求写“狐、狸”两个熟字和“挺、跨”两个生字。这四个字字型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

  二、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九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灵、挺”;能了解“挺”的正确笔顺。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闭、确、跨”,所以在课上,只要通过读文来巩固这些字即可。而将识字重点落在其他6个生字上。这六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灵、挺;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挺;有些字型结构比较复杂,学生难以认读,就让学生说说怎么记,如:假、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兔子的想法和它们的对话。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拼音,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建立识字和拼音双向联系。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中有小兔子的心理活动及和狼的对话,结合此训练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让学生感受到聪明的兔子巧妙地揭穿了狐狸骗人的把戏,保护了自己。通过一个多学期对新教材的学习,应该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一些适当的理解,初步了解童话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遇事要向兔子多动脑子,别轻信别人。

  目标四:指导学生找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狐、狸、挺、跨”。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平时,我也发现,学生在书写中,往往不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所以,在这堂课上,我重点关注书写姿势,训练学生的毅力,巩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中的小兔子用一句话“试”出了狐狸是假死,它这个办法十分巧妙,如何通过反复读文,让孩子感受到小兔子的聪明,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将整堂课分成了三大版块。

  第一版块:初步朗读课文,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是让学生能读通课文,达到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的要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能边读边记,对兔子的聪明及课文的大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分散学习生字“灵、假、试”。

  这一版块有这几个教学环节组成: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兔子的聪明学习生字“灵”

  由于生字“灵”读后鼻音,所以教学重点落在正音上。

  2、揭示课题,用夸奖兔子的语气读好课题

  3、通过自读、交流读等方式,将课文读正确

  4、交流读到了哪些内容?师予以小结,出示并读好:

  小兔子用了一个好办法,试出狐狸是假装死了。

  学习生字“试、假”

  在交流课文内容中,不作统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详,或略,都可,旨在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生字“假、试”的字型结构比较复杂,通过说说怎么记,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版块:朗读理解课文,感受兔子办法的巧妙

  这一版块中,将要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堂课的重要环节。课文的重点、难点就是要理解兔子的聪明,一是反映在他没有轻信狼和狐狸伪装的假象,并要想到去试一试狐狸是真死还是假死;二是它试的办法非常之巧妙,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试出了狐狸。于是。我就抓住了文中的一个字——试,围绕兔子要试什么,为什么要试,怎么试,试的结果怎样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屏弃了对教材的分析和烦琐地提问,而是通过对课文内容反复诵读来领悟兔子是十分聪明的。在课上,教室里始终充满着琅琅的书声,朗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有指名读,有同桌读,有分角色读。学生读得面也很广,每个孩子都有读的机会。最后,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小兔子办法的巧妙和他的聪明。让学生说说向小兔子学习什么,学生们都回答的很好,体现出了文道合一,文回到道。

  接下来,我将结合板书,介绍一下这一版块的教学环节:

  1、理解兔子的心理活动,知道“兔子要试什么”

  兔子想:它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我得试试。通过朗读,学生知道兔子要试的是狐狸是真死还是假死,说明他对狐狸的死是半信半疑,也说明兔子的聪明,没有轻易上当。

  2、学习狼和狐狸的表现,了解“兔子为什么要试”

  学习生字“挺、躺”

  学生找到兔子半信半疑的原因,即狼说的话和狐狸装死的样子。要使兔子相信狐狸死了,狼该怎么说,指导学生读出狼的语气。狐狸又是怎么装的,装的像吗?学生找出关键词,如:躺,一动也不动,直挺挺。特别是直挺挺一词,更是形象的表现出狐狸装得像。通过分角色读这一部分,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狼和狐狸装得太像了,所以兔子要试一试。

  这一环节学习的“挺、躺”,重点落在读准音上。

  3、学习第八小节,抓住“自言自语”和兔子的的话

  引导学生感受“兔子是怎么试的,试的.结果怎样”

  第八节是课文的重点节,通过读让学生找到哪里看出兔子在试?抓出关键词“自言自语”,这个词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让学生做做兔子,说给自己听一听。读出语气。再从“狐狸一听,赶紧把嘴张开了。”中,看出兔子其实是说给狐狸听的。兔子只用了一句话,就试出了狐狸是装死。学生们都感到这个办法非常巧妙,兔子太聪明了。

  4、说话练习:

  我们能向聪明的兔子学些什么呢?

  第三版块:指导正确书写,继续关注书写的姿势

  在课的最后,安排了写字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学笔顺和找关键笔画,但对书写姿势要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观察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2、小组自学笔顺,找找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3、学生书写,教师关注书写姿势

说课稿 篇5

  1、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春天》。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春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2、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春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春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春天在哪里》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动。

  二、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春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春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了吗?(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3)幼儿回答各种各样的所见所闻。

  2、观看动画,加深丰富幼儿对春天特征的认识和印象。

  (1)、春姑娘飞来了,洒落大地一些五颜六色的鲜花。

  (2)、春雨下了,种子发芽了。

  (3)、小燕子飞来了,唧唧喳喳的叫着,柳树在随风轻摆。

  (4)、鲜花开了,引来了一些蜜蜂和蝴蝶嬉戏玩耍。

  (5)、小朋友们跑来了,他们正在放风筝。

  (6)、拖拉机响了“嘟嘟嘟”,农民伯伯忙着耕田了。

  3、激发起幼儿兴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确定绘画创作和手工创作命题。

  (1)师:春天太美了,我们怎样才能把春天留下来呢?除了绘画,还可以怎样做呢?

  (2)幼儿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怎样表现,老师及时肯定并进行简单示范。

  4、幼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表现《我喜欢的春天》。由组长带领进行如何布局?画什么?做什么?明确分工,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幼儿分成六组,可进行绘画《春姑娘》;手工《迎春花》;绘画《春雨和种子》;绘画《蜜蜂和鲜花》;手工《柳树叶儿》;绘画《小燕子》等的创作。

  (2)幼儿进行绘画,教师进行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

  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手工创作过程中准确和熟练的表达出自己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象的春天景色。学会合作绘画并有统一的构思和意见。

  5、进行作品展评,请完成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小朋友代表讲述作品的内容和想法。选出最美的春天景色图,并进行发奖。

  6、教师简短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次《我喜欢的春天》绘画创作中学会了许多本领,如:学会了观察、构思、布局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因为小朋友们想自己小组取得胜利就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集体合作速度才能加快、力量才能更大、智慧才能更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7、动静结合,增强气氛。

  (1)、播放动画歌曲《春天在那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歌表演,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8、活动结束。

  (1)、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高高兴兴走出教室,上大自然中去游戏、去观察春天了!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 、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昨天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1、快速地通读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看图识义。先简单解释工笔和速写,再出示两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小鸟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3、谈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在教学过和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的意思,并用造句加深词语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4、补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引导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

  5、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女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青年之所以能够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能做到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静静地看”。这一部分教学,采用了划、悟、读三步教学策略:

  1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

  2悟。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每个星期天”、“常常”等词眼中进行感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既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可安排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感悟后的朗读: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这一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二是创设情境读: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引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了。)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通过前面悟“看鱼”和品“画鱼”,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组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填关联词,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

  3、引导学生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1、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师相机播放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这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2、谈启发,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堂小练笔。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27、 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略)

  (设计意图:以一条鱼的形式来板书,一是为了美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实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2.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4.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5.【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6.【推荐】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8.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