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7-30 08:19: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通过阐述邓小平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表现了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启迪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他那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全文共2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邓小平爷爷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写邓小平爷爷从小怎样练字和取得的成绩。

  二、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指课题)学生读课题。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词语掌握的怎么样了?(出示词语)

  2、复习词语

  (1)指名读

  (2)齐读

  二、教学新课

  过渡:小朋友们词语掌握的真扎实。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

  1、读完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1)“经常”是什么意思呀?指名回答,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名读)

  (2)那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受到老师的夸奖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

  过渡:小朋友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那你自己用开心高兴的心情练一练。(学生读)

  都读好了吗?我们现在一起用开心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教师引读)

  2、过渡: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就能写一手好字,他是天生的吗?请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他是怎样写成一手好字的?打开书自己读读。

  (1)、小朋友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怎样练字的!但我想先问问小朋友,他为什么要练字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评:你真会学习。

  (2)、邓小平爷爷从小就开始练写毛笔字了,那他是怎样练得呢?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先生要……字帖写。”邓小平爷爷就是这样练字的,这丫也就是练字的方法,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出示句子)你看,我现在把它们的位置交换一下行吗?变成先照着字帖写,等练熟了,再用纸蒙着字帖描。可不可以?为什么?

  (4)、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件点击“先”“再”)

  位置是不可以颠倒的,这就像我们写字一样,那你能用这样的句型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5)、这可是练字的好方法,我们再把它读一读。(齐读)

  3、过渡:写的好的字老师就在上面画个红圈圈,邓小平爷爷记住老师的话了,那他只是一次,两次按要求去做吗?(学生回答)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每次……最多”。你又是从这句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

  (1)、“每次”是什么意思?“次次”

  (2)、邓小平爷爷第一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第二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邓小平爷爷第三次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

  是呀,邓小平爷爷每次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从中你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

  (3)、那你能读出邓小平爷爷刻苦、认真来吗?自己读一读。(齐读)

  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母亲知道以后(引读)……

  (4)、小结:学了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邓小平爷爷是如何练习写字的,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小时候邓小平爷爷刻苦,认真写字的情景。当时(引读)……

  三、课外拓展

  四、学习写字

  到、功、课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让幻灯片“动”起来》是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制作有声有色的幻灯片——集成多媒体报告》第六节。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是小结性的操作与学习,也是前几节内容的延展,在学生已经能独立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能自如的运用幻灯片中的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以及声音影片等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从而使演示文稿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材在第六节安排这些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幻灯片进一步进行美化,同时让学生了解片内动画与片间动画的区别,为学习下一节“使用应用设计模板”知识奠定基础。教材这样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画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且求知欲望强,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的步骤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自定义动画设置步骤稍繁,学生掌握自定义动画设置步骤后,稍加提示,就可自主学习幻灯切换效果的设置。所以我确定:

  重点: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

  难点:设定播放顺序与时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八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播放一静、一动的幻灯片,让学生产生求知与创作欲望,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总结出设置步骤,促进学生创新、团结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信息技术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三、教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美术教育和德育整合,设置一个大任务拖动几个小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直观演示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创设情境,展示学生作品。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播放贺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完成任务后,展示学生作品,利于学生交流,进行美育与德育渗透,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我注意任务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取任务。我还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做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启发、诱导贯穿始终,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流程图如下: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探索质疑——自主创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我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主动接受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搭配,共同合作探究,互相扶持操练。在操作中探索质疑,在完成任务和自主创造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融合。

  五、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播放用幻灯片做的两张内容一样,一张没有动画效果,一张有动画效果的节日贺卡,然后问:这两张贺卡有什么不同呢?想不想做出这样的贺卡呢?学了本课后,你也能做出这样的贺卡。

  通过对比,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听感受,并适时提出愿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同时即复习了旧的知识,也能检验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任务:

  请为所给的幻灯片

  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

  1、试一试: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每个组给一个只有单一对象的幻灯片,要求对其设置动画效果

  2、赛一赛:给每个组同样的一个图文声俱备的幻灯片,要求对所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3巩固练习:给出三张对象数量不等的幻灯片贺卡,让学生自主选取任务操练。

  学生操作,遇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完成后和其他组交换任务,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说操作步骤。

  教师先启发:把所有对象合起来做动画效果时要注意什么?进而引出难点问题:如何设置播放顺序与播放时间。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协作学习并尝试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集体评优,让学生说说设置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点评。及时帮助学生提升知识。

  教师巡视,答疑,及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操作完成后,播放有待提高与设置合理的作品,师生共评

  遵循信息技术新课标“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的指导思想。先分散了难点,从简单任务做起

  竞赛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小高潮,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审美教育与德育的良机,让学生学会公正合理地评价他人作品,养成尊重他人及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现了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课堂小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

  (2)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的注意事项

  2、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幻灯片更美更富有动感

  鼓励学生畅谈设置步骤与学习收获并相互补充

  教师引导延伸

  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适时提出愿望,将课堂得以延伸

  拓展练习: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对其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1、看一看:播放几张设置了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的幻灯片。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主创作一个演示文稿,并设置动画与切换效果

  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这几张幻灯片与我们做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可在“幻灯片放映”菜单栏中去实现操作

  学生根据提示课后练习操作

  学生通过类比,知道片内动与画片间动画的不同。引出布置的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的目的,设置幻灯片动画与设置幻灯片切换有较大共性,所以学习完设置动画效果后,稍加提示,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去完成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紧扣新课标的思想与要求,遵循“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的指导思想。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品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通过任务这根导火线,向学生抛出任务,及时扶持、肯定,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热情,直观演示、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全程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0xx年11月20日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下午好!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连四方》是《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第1课时,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重点是了解家乡各种交通方式,以及通过交通网络所提供的联系。有关具体体验交通事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将放在第2课时展开学习。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多种调查途径,感受道路的四通八达

  1.学生调查。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调查,已经了解了爷爷奶奶小时候出行的情况、身边变化较大的路、把海盐和其他城市连接起来的道路等,让学生对我们海盐县的交通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交流中感受道路的四通八达。

  2.老师提供。

  除了学生调查到的,我也适时提供了交通资料。如老师去海宁老家做客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明白祖辈出行的不便。又如我出示了海盐行车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除了嘉兴大道、东西大道等大路,还有乍嘉苏高速、沪杭高速、杭浦高速等道路,使海盐能通向四面八方。

  二、不同呈现方式,感受现代交通的便利

  在这堂课上,我主要采取了文字资料和图片、录像两种不同的资源呈现方式。

  在学生说到新桥路的巨变时,我出示了新桥路的文字资料,它从一条不满一米的黄泥小径,变为一条石块、黄沙铺成的机耕路,再到一条不足六米宽的土公路,又修为一条六米宽的水泥路,如今成了一条宽达三十多米的城区主干道,让学生感受到新桥路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大、更平整、更漂亮了,出行很便利。

  在同学们交流到平时经常乘坐城市公交时,我适时出示海盐县城市公交线路图,让学生感受到,城市公交现在发展很快,有很多人乘坐、环保省钱,让自己出行很方便,我又引导学生关注新的人民医院搬迁后,有许多条线路的车子延伸到那儿,就是为了照顾不同的人群,考虑人们出行的便利。

  三、生活资源利用的调整与取舍

  在第1次试教时,我还用上了品德书上36页的上海文字图片资料,但我们课后讨论,认为上海不同的出行方式,学生在交流时能说到,我们只要欣赏即可,所以这部分不作为重点,有些资源舍弃不用了。

  在试教时,学生也讲到了跨海大桥。原来我是用表格呈现,从海盐出发,走两条不同线路到宁波算时间的方式让同学感受跨海大桥的作用。可惜有些孩子没去过,没有地理概念,不能通过对比来感受。所以今天上课时,这部分资源我做了调整,用地图呈现,给两条路标箭头、所行驶的时间,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体会到跨海大桥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行程,节约了时间,给我们出行带来了方便。

  当然,课堂上也有遗憾。学生在交流出行时选择的不同交通工具时,说到乘坐公交车时出现的困惑,我肯定了这是一种现况,但是没有更好的应对、及时的评价,觉得很可惜。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用冰取火》是北师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事的记叙文。本单元以“智慧”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是《田纪赛马》、《捞铁牛》和本课,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智慧的存在。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才智。对比前两篇文章,《用冰取火》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南极世界。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大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的“兵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和智慧。全文共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反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到达南极-陷入绝境-冰透镜拯救探险队。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八自然段结束在队员们快乐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今中外的聪明与智慧故事是本段元的训练重点。《用冰取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本可我计划用两课时上完,总的教学目标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

  (三)、教学难点

  1、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的。

  2、冰透镜的取火原理。

  二、 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我觉得有几下几个困难:

  1、学生能了解冰透镜的制作过程,但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以及用冰取火的原理。

  2、用冰取火一事与探险队员的智慧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只能说出个大概,但很难站在探险队员的角度,体会他的办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冰和阳光,就能取到火,将自己和队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再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来谈谈教法与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我采取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在上课的伊始,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学生进行交流火有哪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补充课题“用冰取火”,问问学生,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课文,相信学完之后,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讨论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零下20多度是怎样的感受,并补充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感悟天气的寒冷以及火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原因不难理解,但是,孩子们很难站在队员们的角度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所以,我准备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上,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觉得孩子们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能拉近学生与探险队员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准备引导学生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分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取到火之后的兴奋、喜悦做好铺垫。 而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准备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自己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四)、升华情感

  火取到了,这时让孩子们以探险队员的身份把最想说的话相互交流,并假设自己就是一名被救的队员,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你的队友说些什么?

  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迁移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体会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 说板书

  没有火: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取到火:欢呼、跳跃

  板书的设计我力求简洁、明快。通过重点词的出示,帮助学生体会探险队员心情的变化。

说课稿 篇5

  这节音乐游戏是根据故事《猴子学样》设计的,之前在我园进行了一个语言活动《猴子学样》,通过阅读肢体语言学习故事,这是我们课题中研究的一项内容。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猴子模仿老爷爷动作的这个部分,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音乐活动。

  《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音乐的结构分为AB段,A段音乐工整对称,比较适合猴子模仿老爷爷动作的情境,B段音乐是连贯的,也比较适合传帽子的连贯动作。活动中没有使用音乐磁带,因为钢琴伴奏可以将乐曲进行随机处理,使伴奏更好的为音乐游戏服务,我在弹奏时用跳跃、断顿的音表现A段的活泼;用琶音表现出B段的连贯,A段中还用轻重音来区分老爷爷和小猴子做动作的乐句,使音乐和游戏更好地结合。

  前半部分学动作的游戏就像是孩子们以前玩过的《请你和我这样做》的游戏,活动中结合了已经掌握的技能,学习新的内容,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具有挑战性,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用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工整对称,用传帽子的动作表现B段音乐欢快连贯的性质;难点是创编各种有趣、着急的动作以及探索学习和同伴同时传帽子的方法。创编模仿动作时,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想象、相互学习,进行模仿、借鉴;学习传帽子游戏时,老师没有直接教给幼儿,而是让他们自己先分组去探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感知B段音乐时,先请幼儿数出乐句,然后猜测帽子会传到谁的头上,这样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乐句,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为了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A段音乐在课前让幼儿熟悉过,跟着音乐玩“请你和我这样做”的游戏,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应该能很快掌握A段的内容,借班的幼儿对音乐不是很熟悉,所以前半部分也花了不少时间。学习传帽子的方法时,教师的语音口令应该再清楚一些,让孩子们能很快理解教师的要求,并能够动作一致,帮助他们完成传帽子游戏。教师还要在乐句结束的音强调幼儿手回来放在自己头上,这样能更好的传下一次帽子,不会混乱。手腕花在教学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幼儿很清楚用哪只手传向哪一边。

说课稿 篇6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四、说课综述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2.【实用】物理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

3.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4.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5.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6.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7.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8.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