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2 20:00: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三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强调《统计》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低年级要求: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 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 法。教材选取的例题给我们 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 信息。

  二、说学情: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不会太 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画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中 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 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 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正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 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 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 ------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一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 究欲望。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 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2、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 其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我设计运用投票表决的活动,来确定最喜欢看 的是哪部动画片,从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 一数的过程,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经历“动态建构运动”之后,再让他们 独立观察教材提供的静止的画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数据,进行填写统计表、绘 制统计图、说说统计作用。一方面巩固刚刚建构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进行“间接思维” 训练,既锤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 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统计红、黄、蓝苹果个数的活动中,不仅让 学生学会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还让学生感悟到一个方格表示 2 人,那么 1 人可以用 半格来表示,为后续学习打下能力基础。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到了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认识了统计及其作用,获得了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3、在问题中学数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感受到,要解决老师提的问题必须调查统计, 在调查统计后,学会思考,能根据数据回答和提出简单的问题,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 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和体验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 用。同时结合“习惯责任树”,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七、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 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的学法。

  学习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1、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去亲生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 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 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 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 是学生在 “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

  2、交流互补法: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利用生生对话,互相启发,碰撞出只会的火花,以交流促发 展。

  3、练习促进法: 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八、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始提问: “同学们, 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这样的问题, 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说出自己 喜欢的小动物,用什么记录呢?用什么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 最多,哪种最少呢?引出课题“统计”

  (二)探究与体验 统计时,我们要记录数据,记录是,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引导学生表达自 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把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体现统计方 -2- 式的开放性。 通过展示统计表的填写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从统计表中,提问 学生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统计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当我们顺利清晰的将数据记录后, 如何使我们的数据一目了然呢?给学生们留下 讨论的空间与时间,然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方法。 最终教师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应用。 但是, 在解决较大数据的时候, 格子不够用怎么办?继续讨论并要学生给出方法 及结论。 我们可以将一格表示多个数, 从而使我们的统计图在统计较大数据时, 依旧通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统计天气变化, 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并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作用。 再次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再次 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感悟较简单的统计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根据记录数据独立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 题,再一次体验了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六)教师小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最成功的 是什么?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的学习,在内心感受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 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 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小学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议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模仿课件自身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同学准备:电灯泡、小皮球。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2、同学质疑、分析、发表自身的意见: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同学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1)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日食的录像。

  (2)谈话: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3)同学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同学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和时给予肯定)

  (4)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自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同学通过讨论认为最有可能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5)我又接着提出: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我引导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显示讨论的问题)

  ①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

  ②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③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6)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

  (7)这时我提出: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8)同学利用实验用具,自身设计实验证明推断的正误,并汇报结果。

  ①利用电灯泡当作太阳,皮球当作月球,甲同学的头当作地球。

  ②让乙同学拿着"月球"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让甲同学再看"太阳",还能看见"太阳"吗?

  ③当"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是否重新看见了"太阳"?

  (9)在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动画。

  (10)根据以上研究,参考日食形成的动画,用自身的话说说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局部太阳,这就是日食。)

  2、认识月食的成因

  (1)问:既然有日食现象,会不会有月食现象呢?(演示月食过程图)请你说一说你对月食的了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

  (2)演示月食图

  (3)讨论: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根据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

  (4)同学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5)演示月食的录像

  (6)能过讨论,看了录像后,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吗?(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今天,我们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请你试着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分别画动身生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

  八、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这样使笼统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协助同学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画图练习,巩固知识。同学学完了这一刻,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中巩固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欢迎指教。

【有关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三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2.有关美术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3.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4.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九篇

5.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6.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7.有关说课稿初中范文汇编四篇

8.【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三篇

9.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