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29 21:38: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十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翠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说教法

  1、 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四.说学法

  1 培养自学能力 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 训练观察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3 掌握读段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并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深受翠鸟的可爱,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展示一组翠鸟的图片,那斑斓的色彩,那俏丽的体态,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是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者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无论作何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本班学生朗读水平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定利用录音范读,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自读课文这个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读上两三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三)、竞读、展示读。

  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四)、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的采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

  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设计了这样的请求:我要写一篇介绍鹦鹉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我的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一翠鸟为例帮帮我好吗?

  (六)、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下面的作业。

  作业:

  1、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童话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2、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对妈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一切的爱使水罐不断变化着。这部分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级,怎样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语言呢?我着重引导学生来感悟理解“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意在丰满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断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浓浓情义来。

  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真是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⑴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在“爱心”中发展,这样的爱都是用生命编织的!板书的最后,就完成一颗“红红的爱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文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与物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二是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因此,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和本课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珊瑚、绽开、蠕动、栖息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说教法、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教师的教要遵循儿童学的规律。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我在教学中拟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朗读这几种教学方法,且这些方法将在我以下饿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完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照本课教学重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入手,组织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在学生明确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后,组织学生按小组选择喜欢的方面合作学习。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给出学习提示:

  1、你们最喜欢西沙群岛哪方面,读一读,读出喜爱感情?

  2、合作中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遗留问题?

  3、你们想如何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写一写?还是画一画?这样进行把目标转化成任务驱动,可以驱动学习的学习。

  二、汇报展示、品位重点

  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充分尊重学生汇报、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如交流学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地图理解,体会西沙群岛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学生学习、交流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这句时,教师可展示图片资料,图文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交流西沙群岛海里鱼多、海鸟多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学生交流。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回归全文,丰富积累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所以我在回归全文时学生伴着音乐一边读课文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物产、风光,让学生明确文章首尾呼应写法并能有意识

  借鉴到写作中。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通过范读、学生练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这样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赏、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瀑布》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散文诗,作者运用准确的词、句,抓住了瀑布景色的特点,描绘了鲜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讲没见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第二节讲远望瀑布所见到的样子,着重写其色彩;第三节讲仰望瀑布是什么样子,着重写其形状。

  这首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单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它比第二单元要求要高,难度要大,体现出了反复训练,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本课是单元的开篇文,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作者用词准确,使读者闻声见形。例如一个“啊”加上感叹,把令人惊喜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座珍珠的屏”,一个“屏”字再加上“珍珠”两字使一座晶莹透明,酷似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的壮观瀑布跃然纸上。最后的“如烟,如雾,如尘”更是把风中的瀑布写得白茫茫,轻飘飘的一片。

  【说理念】

  这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据此,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其间,作者用了确切的比喻写出了瀑布给人的感受,因此,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是文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对于这样一篇富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的现代诗,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的好教材。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词语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手法。大多数学生对瀑布是陌生的,对比喻句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讲清诗文中如何运用比喻句来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理清思路。

  本课对瀑布的描写,是让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追踪作者足迹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思考:

  ①诗的第一节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瀑布?

  ②诗的第一节写瀑布的什么?

  ③诗的第一节用了哪些比喻句描写瀑布?

  从第一节的学习中,推测作者观察瀑布的过程。理清思路,了解诗的文路。

  二、欣赏比喻句。

  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瀑布的形象。教学第一节,设计填空题: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磅礴)。

  教学第二节,设计填空题,瀑布好像(一道白银)。说明瀑布(色彩鲜明)。教学第三节设计填空题,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瀑布画面,出示填空题: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

  三、情境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教学时除教师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外,教《瀑布》我还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前让学生背一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感受《瀑布》的画面美。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如教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可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去感受瀑布的声音。“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放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如烟,如雾,如尘”,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带入情境。

  (1)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叶老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散文的文路有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

  本文可从课题入手,提挈文章中心“奇”,展示全文脉络。设问“瀑布”的“奇”表现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瀑布”奇表现在:声势磅礴、色彩明丽、形状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出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作者在生动准确的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积极修辞,文中几处比喻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品析文中的比喻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务必“咬”住这几个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中比喻句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比喻句子,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作比?

  (3)表情朗读,入情入境。

  一首散文诗,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诗,也就是饮这杯好“酒”,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的滋味,得到美的享受,这必须要善于朗读,由“细读”到“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章节,读出神韵。读瀑布的声音时,指导学生读出声音的气势雄伟,这里“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吹过松林/”注重重音与停顿。让学生在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三幅画面,从而达到领会诗中意境的目的,把握诗作的内容与主题。

  四、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想象的能力。

  (一)反复朗读,自学质疑。

  这首诗生字不多,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根据朗读的要求进行吟诵,并教给朗读方法:本文是首现代自由诗,呈长短句式,且抒

  情性强,指导学生掌握以意群为单位划分音步的特点,如:

  第一节: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朗读时,结合语感,考虑朗读音步,指导学生运用“意群”为单位划分二、三节的音步,反复朗读,并完成直译,试讲诗意,鼓励学生质疑,初知诗中大意。

  (二)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根据诗歌的教学要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掌握学诗的方法:

  (朗读)分词——解句——描述——欣赏——背诵

  1.分词。

  分词就是把一句句诗分解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意群。学生得心应手地解析句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意会诗意,开动脑筋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反复朗读,揣度上下诗句,学生对诗句得以初步掌握理解,并进行准确划分。

  2.解句。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如“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设问:

  (1)“这般景象”指的是什么?(瀑布的全景)

  (2)把“这”换成所指代的事物,说说前句的意思。(瀑布的全景没法比喻)

  (3)读下句,想想,没法比写的是一幅什么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4)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接着又将瀑布比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呢?(再看上句,找出原因)

  (5)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3.描述。描述是把诗歌改成散文,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是我们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诗的意思”的提法。

  4.欣赏。讲析完诗意让学生再回味全诗,把自己最理解,最喜欢的地方说出来,并陈述依据。

  5.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后一个环节是熟读成诵,学习积累。

  【课堂作业】

  作业练习的设计采取“易——难——较易——难”。

  1.培养朗读能力,训练朗读技巧。本课是一首充满画意的短诗,课堂训练以朗读为主,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可听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读的方式有“读出惊喜的感情”“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读出感叹的感情”,“通过读理解作者对瀑布的壮丽景象的心情”,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感受。

  2.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填空,再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1)瀑布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的全身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一阵风的时候,瀑布被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诗句的意思,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瀑布》诗的内容填空。

  作者按____的顺序观察瀑布,全诗描绘了瀑布____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____的深厚感情。

  5.背诵课文。

  上面设计的作业,第一题是在通过课堂的指导,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技能训练,是“易”,通过了第一题的检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第2题则有一定的难度,需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这时,学生已得到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因此第三题填空题,仅是课文现成的词句填空。它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两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这时,胜利在望,学生会有信心向难题冲刺,整个作业设计,主要想引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机,把老师的作业布置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说板书】

  瀑布

  山路上    听   瀑布的声音   浪涌,风吹

  远        瀑布的全身   一道珍珠的屏

  近        伟大,壮观   如烟,如雾,如尘

  【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抓住特点,形象比喻的手法,作者正是抓住瀑布声音、色彩、形状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课文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邺地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热情的歌颂了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表演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讲学法

  入境体验法: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讲教学程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

  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

  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语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的巧妙所在,同时领略作者描写的传神所在。这样的训练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6)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观看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动画片段后)

  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自由发言。

  ( 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7)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讲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救新娘 假话真说巧妙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

  吓官绅 缓话急说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来源:考试大

  4、通过作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来源:考试大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伴随着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2、读准了生字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质疑:

  1、读了课文,你对文中有哪些词不太理解?

  词:贸易、粤菜、佳肴、金融、亚太地区、五洲四海、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光彩夺目、璀璨无比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2、你认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借助字典,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找同义词)

  3、左边的词语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右边的词语。

  4、联系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把香港成为“东方之珠”?为什么要用“她”?香港面积不大,为什么还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

  5、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四)、重点研究(美食天堂)。来源:考试大

  1、你对香港的什么最感兴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部分。

  2、默读这段课文,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

  3、交流,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一应俱全)

  4、“一应俱全”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读这句话,联系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5、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边看可以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看了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为什么把这儿称为“美食天堂”?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赞扬、喜欢)

  6、朗读: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好的地方,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想想该怎样读?

  7、小结:刚才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了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了课文,现在你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其余的部分?

  (五)、边读边体会万国市场、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1、除了对美食天堂感兴趣,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个部分,把它读美,读好。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你读的是哪个方面?联系上下文你体会到哪些词句的意思?(解决开始的质疑)你能把它读美吗?

  关于这个方面,谁还来补充?

  老师收集了一组香港夜景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来源:考试大

  夜景美,文章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来源:考试大

  (六)、总结、

  1、小节: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2、课文第1段对香港给我们作了总的介绍,齐读。

  3、学习了课文,现在你们该知道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了吗?现在你知道“璀璨无比”、“她”的意思了吗?

  (七)、作业、积累。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选一句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沙滩上的童话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课文比较具有童趣,与孩子的生活相贴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主……最后,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他们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故事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一种人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在孩子们的童话中,那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那纯真的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8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的10个生字。

  (2)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凶狠”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识记生字,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体会童年的快乐。

  二、 说学情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这篇课文的词语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对于生字的教学,我重点讲述容易混淆的生字,同时,这样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及阅读习惯。

  但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更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故事,需要教师引导在故事中体验情感。

  三、 联系实际,说教学策略

  1、 说教法

  (1) 阅读感悟 (2)情境教学

  2、 说学法

  (1) 交流合作学习法 (2)读想结合法四 、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童话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沙滩上的童话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动的故事本身就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再加上疑问的色彩就更能体现故事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独立解决生字问题,然后我采取同桌互读的方式来检查自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提高认读质量。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试着让学生说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学生可能出现几种答案:孩子们在沙滩上建造城堡、孩子们变成勇士救公主等等,此时学生是对文本的内容初步的感受,因此回答会比较零散。我通过适时板书和语言上的指导,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体会乐趣。

  1、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趁机出示“凶狠”“编织”“补充”“反驳”“赞赏”等词语,由学生试着说出他们所理解的意思,然后我加以补充或纠正,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2、在阅读教学中,先听录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发现文章的内部联系,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情感在朗读时的集中体现。通过“补充”“转眼间”“反驳”“欢呼”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编织童话时激烈、热闹、快乐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情感变化。我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以及孩子们的善良纯真。

  3、然后让学生小组内朗读,并交流,试着找出这个童话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或者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并能说出理由。继续进行全班交流。

  4、自由品读,体会文中孩子的乐趣。

  5、分角色读文,因为文章的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所以分角色朗读,更能使学生融入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生动地表演。

  (四)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1、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为我们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此时也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文本的意思。

  2、接下来,要求学生借助板书,概括故事内容。

  3、要求学生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美美地品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的棒。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说板书

  沙滩上的童话

  成勇士(孩子)

  编织童话 攻城堡 快乐童年

  炸魔王

  救公主(妈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四、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五、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外部形象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内部气质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附录: 说课的几个环节

  (一)、说教材:1、首先讲清楚说课的课题。2、教材的重点,教材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单元和书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材的难点:从学情、教材内容或教学进度等方面去确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白清楚。

  (二)、说学法: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传递方式、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的方法等。

  (三)、说教法:如范例教学法,是以知识的迁移为依据,一掌握知识为目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采用某种方法教学来教的原因(如:我选择这种教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可以复习旧课、录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点,把教学过程条理说清楚,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安排、运用?);问题的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安排问题的顺序?);针对重点难点巩固训练,并说说练习的意图。3、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并说说作用。

  (五)、结束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解"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三、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3.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六、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深刻体会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七、说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八、说教学过程。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鼓励学生自由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自信、满足、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伊始,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的提问和交流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激起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对比体会,感受变化。

  1.认识以前的英子。

  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感悟: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文静、胆怯、自卑、忧郁)

  交流后学生自由朗读,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会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产生自卑的心情。

  2.认识现在的英子。

  (1)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其原因:课件出示"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

  (2)了解第一次掌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有关句段,进一步体会--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

  (3)了解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4)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三)以情导行,品悟真爱。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交流: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了英子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通过以上交流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在交流中让掌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刘杰,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露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小露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小露珠》《小露珠》一课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4、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你见过小露珠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课文第一小节描绘了小露珠由夜幕降临时出现到黎明时变成黄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让学生读懂这一小节的内容后,放出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紧抓契机,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子用“越来越”说话,并在画面下出示句式:“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 ___________”。学生刚刚目睹小露珠的动态演变过程,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清楚。”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开心。”还有的说:“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看得越来越入迷。”老我紧接着评价:“小朋友真是越来越聪明了。”

  课后练习的第4题要求学生用“越来越”说话,以上教学紧扣这一要求,利用多媒体形象再现“越来越”的动态情境,而后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模仿说话,从而使学生造句注意前因后果,反映的内容具有情境性,具有时空氛围,具有真情实感。这样指导学生造句,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词,会使用词语,而且对学生的说话和作文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也大有益处。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方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2个特点,我放出多媒体动画,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这时图下出示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好好体会加点的词把三个小动物的动作写得多么准确啊!

  “蹦、爬、落” 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在以上教学中,这些知识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动画让学生心领神会,使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通过两次自由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一小节的文字描写相对应的迷人画面,露珠还在植物的叶片上闪闪发光呢!这时老师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画面上美丽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怎样把自己从图和文中获得的美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来。在学生美美地读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带着学生指图复述,再建议他们当堂试背,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以上教学中,虽然学生看图读出的句子是直接从书上找到的,但这是经过理解内化了之后的产物。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放出多媒体动画:看着向空中飘去的小露珠,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我对小露珠说:“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有的讲道:我是向日葵,我会对小露珠说:“小露珠,你回来吧,我们大家舍不得你走。”有的讲道:我是白杨树,我对小露珠说:“是你用身体滋润了我们,把美丽献给了我们,你真了不起!”还有的讲:我是喇叭花,我对小露珠说:“你不光外表美,而且心灵美,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

  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也使课堂教学掀起空前的**,激越起情意浓浓、余味无穷的美丽浪花。总之,四次运用多媒体动画,涵盖了词、句教学、想象说话和诵读训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环节4: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环节5: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小动物 闪 亮

  喜欢 小露珠 透 明 外表美

  圆 润

  植 物 无私奉献 心灵美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2.【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3.【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4.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8篇

5.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6.【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6篇

7.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十篇

8.三年级语文《太阳》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