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14 11:21: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奇思妙想”为主题,符合初中学生年龄小、爱幻想的特点。《七颗钻石》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为童话,体现了本单元训练重点,深得学生的喜爱。

  《课程标准》中对这种体裁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学生在赏析本课的过程中,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2、了解童话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点:

  3、读懂故事,理解本课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由于联想和想像在上一课《天上的街市》中已重点学习过,而对于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等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就能解决。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并理解童话的寓意,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二、说教学过程

  (一)亲近文本。

  即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主动查找、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为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各自设计认为最符合本课特点的预习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为引子,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卡,整合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对设计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学生交流,让学生获得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又感受到做小教师的自豪,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使自主与合作落到实处。

  2、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进行梳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运用联想、想像的表现手法。(知识和能力目标)

  (2)学会自制预习卡,学会确立学习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亲近文本这一教学环节以兴趣为起点,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过程,达成强化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又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文本。

  即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我在这个环节中,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个点上,而学生则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这个过程我把它分成两个环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前播放以“爱”为主题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爱心”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入课堂。

  2、感知课文,我设计了听、议、找、导、悟五部曲。

  听:就是以有启发性的音乐《星空》为配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这样给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和空间,愉悦的欣赏文本)

  议:就是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结合朗读者的朗读和文本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找:就是让学生到文中找自己刚才所谈感受的依据,探寻文本的主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又始终扣住语文姓“语”,语言是一切活动的根源这一点,让学生感悟主题的同时不忘语言的魅力)

  导: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调动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即让学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关知识,并讲述它的主体北斗七星的实际用途,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悟:就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调动已知,积极地探寻,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讨论,教师则作为细心的倾听者,整合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形成本课的板书,突出文章的重点。从而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任务。

  走进文本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我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则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赏:请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爱”为主题的FLSH动画(老师可结合画面有感情诵读以下几句话:爱是雨露,一旦消失,我们将无法生存;爱是友谊,一旦拥有,你将不再孤独;爱是帮助,一旦失去,你将四处碰壁;爱是理解,一旦拥有,我们会无比幸福;爱是行动,一旦付出,你将收获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类型的爱——大自然对一切生灵的关爱,各种生物之间真诚的友爱,异性之间真挚的情爱,父母对子女伟大的母(父)爱,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又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

  探讨: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爱”的美文、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并运用联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场景。(配以《星空》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探索)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则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一环节让学生由一文联系到多文,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资源的共享)。

  运用: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设计一张以“爱”为主题的贺卡,送给你爱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么,你能为自己的星座写一个美丽的童话吗?(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全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中结束。结束时配以音乐《爱的奉献》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

  超越文本这一环节,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观念的碰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课题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文章《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3、情感体验法4、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

  观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洗脚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这平凡的小事,却蕴含了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散步》。

  【设计意图:观看妈妈洗脚这个视频,给学生营造一个浓浓的亲情氛围,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受亲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检查阅读效果: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嫩芽分歧霎时拆撒熬过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思考问题:

  ①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②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③从散步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

  1、语言美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人性美

  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3、景物美

  默读课文,请画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在课本上做标注)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人物情感,从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四)理解主题,升华亲情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五)拓展迁移,表露亲情

  诗意表达(仿写句子)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

  (六)真诚行动,亲情延伸

  1、将本文朗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请他说说听读文章的感受。

  2、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设计意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并通过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美。3、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美德,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一)、在轻音乐伴奏下激情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教学目标(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课件显示朗读要求):

  a、把握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两个问题。)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四)、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六)、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多媒体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进入下一环节)

  (七)、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

  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①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八)、教学小结:

  (继续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教师寄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

  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九)、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好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马》和《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狼》同属于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语言文字优美,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在无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品味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马”与“野马”的对比贯穿文章始终。通过品读分析,得出“野马比家马更美”,并探究概括出两种马的特征。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可以感受到家马的苦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后半部分疑难重点句深入品读探究,进一步感受家马被人类摧残、劳役,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的悲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另外一处对比是描写“野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对比,盛赞马的高贵姿态,突出野马的外形的美,从而反衬人类扼杀了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

  在教学中,把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疑难句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做为本课的难点。

  采用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语言文辞优美,含义深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和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听背景音乐二胡曲《赛马》,问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然后用幻灯片打出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示课题及作者,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题。

  第一步,在二胡曲《赛马》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后检查学生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读通文章,并画出自己喜欢语句,作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即采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疏通字词,本文生字词较多,须落实。这是读通课文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课堂提问:①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马?

  ②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主体思维,组织语言回答。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可点名让学生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较难,可提示学生从文章中找重点词句回答。因答题信息较广,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后共同汇总归纳的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充分交流反馈后归纳,用幻灯显示出来)。

  第五步,紧接着提问: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者布封也与我们一样,在文中,无不显现出他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再次,质疑探究,深入品读。

  在学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重点词句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出示四个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稠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家马的苦难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家马”部分的几个句子是难点,只有品读这几个难句,才能深入领会家马的苦难,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及本文主题。让学生细读,从读中品,从品中读,教师可巡视并寻机参与其中点拔引导。回答前两句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整理出第3题答案,最后用幻灯片归纳打出。对比是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方法,最后一题培养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赏析语言,积累迁移。

  1、赏析精美语言。用“我喜欢 一句,因为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预习的圈点批注充分准备)。再由文本迁移,通过问题的思考,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有人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本文谈谈的你的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延伸练习(课外小作文)。

  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请抓住其特征(可仿照文中用对比手法),并在描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板书设计:

  家马:勇毅、驯良、同情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通过这两篇文章, 我们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能 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 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由于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是虚构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走进寓言,体会寓言的寓意。

  ⑷亲身实践,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设计了续写故事的环节,并告诉学生续写的要求与方法,并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调。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写寓言的环节,这样让学生课堂上再次及时地巩固、加深自己对所学方法的认识。

  ⑸合理延伸,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利用最后设置的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想法,教师合理归纳引导。希望通过本课的学生,同学们能认识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确处事的态度。

  学法指导

  诵读课文,找出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具体体会文章的寓意。通过两次练习,巩固、掌握编写寓言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具体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个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大致是:创设情绪——质疑解难——拓展延伸——深入思考——总结

  1、创设情绪。

  以学生熟悉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质疑解难。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请学生品读课文,思考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再体会都表现了赫耳墨斯怎样的性格特点。(重点体会 赫耳墨斯“笑”的含义。)然后,结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讨读出的道理。最后,设计一问题“赫尔墨斯听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让你顺着这个故事 合理地往下编的话,你会怎么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蚊子和狮子》首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本文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去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特点。之后,再强化文字失败的教训,故设计一题“分析探讨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体会从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检验学生刚刚学会的编写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改编故事情节。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当蚊子战胜了狮子后,你希望它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请同学从“蚊子战胜了狮子”后改写,并说说改写后表达了什么道理。”

  3、拓展延伸

  4、总结。

  5、作业布置:

  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有启发性。

  板书:力争新、实、精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把握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原则。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2)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教学重点:

  (1)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4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所蕴含的哲理。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由此,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读——赏——联——议——悟”的教学组织方式。

  (1)读: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2)赏:

  本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领悟、赏析并学习“拟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学目标中的一点,所以应到学生赏析文章中优美的词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联和议:

  联系现实,拓展课文学习的范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阅读过的相关材料,以拓展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学生就“人与动物”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信赖的创造等话题展开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并进行课外延伸,锻炼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悟:

  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展示珍珠鸟的图片及课文主要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帮助等。

  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教学互动流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并获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读、写、说的结合。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由此,本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并设置悬念)

  1、学生欣赏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幻灯片显示)

  2、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过渡。

  明确:从这组图片中我们发现,其实动物跟人一样也有感情的,它们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那么究竟靠了什么力量使人与动物相处得如此和谐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到《珍珠鸟》一课中去找寻答案吧!

  2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初步品味文章。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2)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文意。

  (3)默读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①课文写了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我”对大鸟和小鸟的举动各有哪些?这些举动包含“我”对鸟儿怎样的感情?(用符号法划出相关句子)

  ③鸟儿从害怕人到亲近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文中语句回答)

  ④“我”从鸟儿相处中得到了什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

  (4)指名学生逐个回答(幻灯片出示要点)。

  (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3阅读赏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品读文章。(四人组合作)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动物各种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融情于景、融情于动作、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1)精读全文,深入体会人鸟相处情况。

  探讨:以雏鸟为例具体说明珍珠鸟对人从害怕到信赖的变化过程(从活动范围、动作行为、神态三方面分析)。

  (2)跳读全文,感受文章描写细腻的语言特点。

  探讨:文中哪些句子最吸引你?为什么?(教师举例点拨:例句式、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用词特点、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

  探讨:“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中“信赖”的内涵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联系生活经历谈;教师给予点拨)

  (4)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提示。

  (5)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补充。

  (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合作和对话等学习方式,通过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才能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此环节教学就是促使学生在合作、对话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

  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

  5学生自我总结:

  可围绕“如何批注”、“如何赏析”、“如何描写动物”、“如何联系现实”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6 教师小结:

  明确:“我”与“珍珠鸟”由于彼此信赖相处得如此和谐。人与动物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更需要彼此的信赖,因为“尊人者,人尊之”嘛!愿同学们学完这一课后能把握生活的真谛——善待动物,善待他人。

  7作业布置:

  试着用文中“我”对珍珠鸟的态度去关爱家中的某一小动物并写下观察文章(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观察力,还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

【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2.关于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3.【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4.关于高考语文作文锦集七篇

5.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6.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7.实用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

8.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5篇

9.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