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5 09:37: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46-47页上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编排了“做一做”、“说一说”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这是本节教材的一个特色。“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我的思考

  有了对教材的深入了解,有了对二年级孩子的基本认知,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让学生在童话情境中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数型结合的模式中自主建构,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中稳步提高,让学生在愉悦赏析中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下面我从各个教学的环节设计方面说一下我的设计意图。

  五、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森林王国里举行了动物聚会,看玩的多开心啊!根据情境图,能找出哪些有效地数学信息呢?

  这时学生会根据情境图找出

  鸭子: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小象:3只

  猴子:3只 鹅:12只 小鸡:8只 小鸟:6只

  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这时有同学会说出一系列“比多比少”的关系,还有同学会说,小鸡的只数有4个松鼠的只数一样多,不管学生找出何种关系,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你是从比较多少的角度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真棒!” 除了比多比少的问题,他们还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小鸟数是小象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倍

  【由此引出关于倍知识的学习。】

  猜猜,小鸟数是小象数的几倍?(2倍)

  一边板书一边说:

  一会咱们得研究研究。板书:小鸟数是小象数的2倍?

  你为什么这么说,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追问:为什么要把小鸟分成3个一份,3个一份这样的2个3呢?你是以谁为标准的呢?

  【从探究6是3的2倍开始,让学生走进“倍”,明确倍是两个量在比较,先找到一份,再找到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二).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

  1、在这一环节中,通过3个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即:动手操作理解2倍——观察比较理解几倍——把我特殊理解1倍。

  环节一:动手操作理解2倍

  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算一算,比比看谁的方法能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明白。

  2、生操作师巡视:提示:嗯,你用了摆小棒的方法,很直观,可是我看不到小象的只数啊,再想想;呵,还有用算式表示的呢,很简洁,思考一下怎么想的,一会说给大家听;(巡视找到用符号表示的孩子板演)

  准备好的同学,先和同桌说一说

  3、引导汇报: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注意:先说清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第一种情况:用摆小棒的方法表示的

  第二种情况:画一画

  图1:简笔画

  图2:符号代替

  图3:线段

  第三种情况:列出算式直接表达

  【透过三种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明白有几份的原理,在运用画图圈圆圈数型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几份的由来,最后通过算式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逐层帮助学生理解“倍”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稳步提高

  我设计了两个练习,每个练习都是开放的,这样的设计呈现梯度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用。

  练习一、小兔 小象 3倍?

  (1)你们看,谁又来了?(小兔)现在小兔和小象的只数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它们之间存在3倍的关系,想一想,小兔、小象可能来了多少只?

  (2)同桌商量一下,填在老师发给你们的小表格里?(巡视提示:呵,他们两个有那么多不同想法啊!)

  (3)汇报:你们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看来倍数不变,小兔数和小象数都在变多或者变少,怎么变化的呢?

  练习二:出示主题图:

  你们真会思考,看小动物们全来了,快来比一比,谁是谁的几倍?

  当说到孔雀时追问:还有谁是孔雀的多少倍?你们有发现吗?

  【练习的设计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富有层次练习便于充分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反馈和矫正中,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一次次得到鼓励,从而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

  (四)、总结欣赏,体会数学美

  在小动物的运动会上你们表现的可真棒,现在说说你们有什么收获?

  其实倍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看(展示生活中关于倍的常识)

  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尾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反思对所学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又欣赏了生活中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美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陈红霞,来自于xxx仙女二小,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过渡:首先我谈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思想。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比大小。

  2、教材简析:教材以情景的形式呈现出郑强和李明参加演讲比赛,郑强得9.87分,李明得9.90分,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得分高,然后给出张华得9.96,让学生排出名次,最后是道理解题,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相同,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方法,本节课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

  ⑴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⑵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⑶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比较大小,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内容也比较枯燥,但其内容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课程注重小数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情景,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意义。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创设生动具体的教育情景,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投入,使他们自主的投入学习。我在本节中首先通过展示少年演讲这一情景,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角色,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为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应给学生消化吸收的空间,不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

  【教学程序】

  设计这一课时,我以学生亲自参与的“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也隐含着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2、立足探索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在引入的基础上,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活动贯穿始终,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在“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想法,恰当给予肯定,然后通过引导,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

  3、巩固练习

  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

  让学生在及时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技能,让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在这节课上,我们也许看不到步调一致的和谐,但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

  4、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鼓励总结。

  总之本节课的整个过程,力求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中心,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在为学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1,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依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学生说出答案后,讲一讲思考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

  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

  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加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4、 (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5、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 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 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 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 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 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 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 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确定位置》是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十单元的内容。这是“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关“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主要教学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本单元有三方面内容:一、确定位置;二、认识东南西北;三、认识平面图。本节课所说的是第一部分“确定位置”。主要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教材在安排这节课内容时首先呈现一幅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做操图,标注出两只小动物的所在位置,这既是示范物体所在位置的描述方法,又明确观察的方位,为下面回答问题统一观察方位。接下来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座位,说说小动物的房间号,在书架上找书,到电影院找座位等。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真正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安排这节课内容时,还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为本单元后两部分的学习作好铺垫,更为今后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经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寻找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确定位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座位票、几排或几组的标志牌,以及磁性黑板及贴片等。

  二、说教法

  1、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为本课教学服务。

  2、结合例题进行典型示范。结合例题学习引导学生总结物体排列的规律,根据例题标注,进行典型引路,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3、充分组织好学生活动。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境,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同时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学法

  1、实践探索。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此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本课虽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也应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先让学生亲自实践,再组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打算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体验,激发情趣。

  打算事先放好标志牌(第几排)让学生排在教室两边,凭票重新找座位。设计这样几步:1、介绍第几排第几个。简要讲述,并指认几个座位进行提问。2、学生凭票找座位。坐好后多提问如:谁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谁知道?×××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请每个同学找到你最要好的朋友,看他坐在第几排第几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3、导入并板书课题;4、练习:①师报第几排第几个,让这个位置上的学生起立。②电脑出示例题中小动物们做操的图景。提问某动物的位置,请每个同学选两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站在第几排第几个。引导学生关注例题标注,作为典型示范。

  这样设计,从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后,再把书上的例题作为练习让学生来完成,这样使学生把在现实的情境中掌握的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会学得轻松而又扎实。

  第二环节:深入探究,体会领悟

  打算安排这样几步:1、介绍第几组第几个;2、练习: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位置……(同上述第一大环节的提问差不多);3、延伸:将位置用不同方式表述,即×××在第几排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并且提问:除了这两种说法,还能怎么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如倒数第几排第几个,×××的后一排第几个,第几组倒数第几个等)。

  这样设计,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已不是太难。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换成“第几组第几个”介绍自己的位置,既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也能有效地巩固这部分知识。提出“还能怎样说”这个很有数学思考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设计这样几步进行练习:1、“拜访好朋友”。从小动物们做完操回宿舍楼休息,过渡到做“想想做做”第1题,电脑出示左图景,让学生合作:A、一生说动物名称,一生说住第几层第几号;B、一生说第几层第几号,一生说动物名称。2、“助人为乐”。设计并出示情景:小白兔迷路,帮忙送它回家……3、“到图书馆借书”。做“想想做做”第1题的右图(电脑出示),找《新华词典》或其他书。4、“帮朋友找座位”。(电脑出示情境)关于电影院位置的特殊安排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问:一次看电影,小华的票是3排7座,小红的票是3排8座,他们是坐在一起吗?5、“你说我贴”做“想想做做”第3题。以小组合作共同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按要求贴图片,如:在第×排第×个贴××。一个组上黑板贴,其他组贴在纸上展示,组内分工合作。

  这样设计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用途,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最后一道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既让学生动口,又让学生动手,有动有静,有张有弛。

  第四环节; 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总结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合作情况等,让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先让同学认识角,再让同学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同学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同学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置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同学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局部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同学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第二局部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同学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实践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同学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同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同学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沛体现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局部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学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同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安排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 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5..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2.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3.【实用】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4.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5.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6.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7.幼儿园说课稿数学范文锦集7篇

8.数学说课稿小学锦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