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3-07-06 12:10: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合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集合14篇

  说课稿模板 篇1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现就教材、教法、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3、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充分利用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运用讲述法、提问法、文献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课前播放音乐,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

  导入新课:以图片创设情境,模拟拍卖会,请学生给图片中的青花瓷器出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本课内容分三部分来教学。

  首先释题:讲清手工业的概念、产生和形式;

  然后开始讲述第一部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节,想一想:什么是官营手工业?

  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4节,想一想: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表现又有哪些呢?,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比、析来突破。

  高超的冶金技术

  在讲述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归纳出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变化,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精美的图片,然后请一学生概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过程。

  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先出示一段材料,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地位,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讲述丝织业的发展历程,并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

  过渡: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了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民间手工业的状况又是如何的。“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概述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其发展过程又如何?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学思之窗,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由此可知,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试通过表格比较三者的区别。

  过渡:中国古代手工业不但历史悠久,还享誉世界,开始讲述第三个内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内容,请一学生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的地位?

  1、丝绸大国。

  2、瓷器大国,再设置一个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本课小结:新课讲完后,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随堂练习:再设置一组同步练习,巩固新知,强化能力训练。

  五、本课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教学设计精选 手工业精品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明的崇敬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步步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并通过表格进行归纳总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的知识容量大,整堂课完成得不错,只是时间较紧,要求熟练应用手段,教学语言力求简洁。

  说课稿模板 篇2

  教材分析:

  上节课认识了不等式,知道了什么叫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本节主要学习不等式的解集,这是学好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会用数 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并且本课也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过程,自主探索不等式的解集等概念,培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含义,明确不等式的解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解。

  教学难点:对不等式的解集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过程,使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数轴直观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教学方法:

  1、采用复习法查缺补漏,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习方法:

  1、学生要深刻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2、合作类推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

  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实验:将如下重量的砝码分别放入天平的左边。

  请大家仔细观察,哪些砝码放入天平左边后能使天平向左边倾斜?如果砝码重x克,要使x+2>5,即:天平左边放入x克砝码后使天平向左边倾斜。那么这样的x取应取什么数?这样的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

  学生活动:1、让学生观察实验,寻找数量关系回答问题;2、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讲授新课

  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归纳得到:大于心不甘的每个数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小于3的每一个数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因此不等式x+2>5的解有无限多个,它们组成集合,称为一元不等式x+2>5的解集。即表示为x>3.

  由实例概括出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2>5的解集x>3呢?

  不等式解集x>3,在数轴上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8.2.1

  如果某个不等式x≤-2,也可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8.2.2

  说明:8.2.1在表示范表演的点画空心圆圈,表不包括这一点,表示大时就往右拐;图8.2.2在表示-2的点画黑点表示包括这一点,表示小时不向左拐。

  (三)知识拓展

  将数轴上x的范围用不等式来表示:

  (四)尝试反馈:

  课本第44页"练习"第1、2题。

  (五)归纳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集的有关概念,并会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六)布置作业:

  说课稿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幼儿进行线条和色彩的训练,使幼儿的手部运动灵活。

  2、引导幼儿尝试大胆、随意地绘画,培养幼儿对图形形状和色彩的认识和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4、对色彩和图形的的初步认识,学会初步画各种形状。

  教学重点:

  对色彩和图形的的初步认识。

  难点:

  上色和图形的画法。

  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立一种开放性的氛围,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根据学生的个性表现和长处所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掘这两方面的潜力,以学生能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为最终目的,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学生学习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盒水彩笔直尺

  作为资料的小幅图片几张,卡纸,画笔,铅笔。相关图片资料书籍

  学具:直尺、一盒水彩笔两种以上颜色的麦克笔或粗水笔收集的图片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课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课桌排成几个大桌,学生围坐。分好以后要稳定纪律,检查所需用具。

  引课

  1、引导幼儿认识彩色笔。

  今天我们要交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彩色笔(让幼儿齐声复述一遍),它有许多种颜色,可以画出不同颜色的画。画画的时候,要用右手,也就是拿勺子的这只手握笔,握笔的时候,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食指按住它。请小朋友跟老师一样拿笔,比比看,谁拿得对。

  教师巡回走动示范,让幼儿看清楚如何握笔,同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握笔方法

  2、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大胆随意地画,同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笔方法。

  彩色笔图案装饰欣赏

  展示不同类型的彩色图案装饰画,学生观察其创意特色和艺术表达方式。提问:比如运用了哪些色彩?这里面有些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看了这些有趣的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制作一幅自己的图案装饰画呢?(是)好,老师就来教大家学习彩色图案装饰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讲授新课

  彩色图案装饰画的定义:彩色图案装饰画的分类:彩色图案装饰画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比讲解彩色笔图案装饰画简单而有效的制作方法: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或作业,让学生边学边思考。

  课堂练习

  幼儿在画面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已开始涂画的幼儿,鼓励没动笔的幼儿开始画,同时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解答学生的提问,指出学生的不足,并进行示范性的`指导。

  讲评作业和拓展

  评出每个步骤制作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并对好的学生言语上的鼓励。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以称赞为主,适当提出不足,让其修改。

  同学们画的彩色图案装饰画真漂亮,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书签、贺卡课外练学生进行独立的创作练习,可到教师提供的资料处查找资料,寻找灵感。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加深了对彩色笔图案装饰画和各种图形

  形状的认识,懂得了绘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获得了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的培养能力。

  教学评价:彩色笔图案装饰是幼儿小班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型。本课作为了解色彩图形的基础知识。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对色彩的运用和初步学会画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形状,欣赏、分析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说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就是选自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班班音乐律动《理发店》。

  二、说教材: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其次,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儿童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习歌曲《理发店》,进行相关经验的谈话。

  (2)物质准备:理发所需的各种工具:围布、剪刀、推子、刷子、洗发水、吹风机。

  (3)场地准备:将儿童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儿童分组表演。

  三、说教学目标

  1、与朋友一起分角色进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与歌词

  相匹配的动作。

  3、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影响同伴。

  四、说教法学法:

  1、科学地教——发挥幼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儿童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儿童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1、幼师出示剪发工具,创设理发店的情景,引导儿童回忆自己参观理发店的经验。

  2、幼师与儿童一起学习歌曲《理发店》。

  3、幼师引导儿童逐句地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用“推子剪刀咔嚓咔嚓”是什么样子的? 剪好头发时要为客人做什么?最后用小刷子是怎么样刷刷刷的?

  4、儿童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幼师提醒儿童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要影响他人。

  5、幼师启发儿童分成顾客和理发师两种角色带着快乐的情绪随

  音乐进行表演。

  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时是什么心情?

  头发剪好理发师和顾客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六、说教学总结

  整节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理发师的神韵和动作,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一些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挖掘的余地,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师幼互动显得很自然。

  教材上有一套歌表演的动作,但是我根据生活经验,做略微的调整,并加入舞蹈的元素。同时,我也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能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

  说课稿模板 篇4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三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草原这课的重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别,有的放矢,让每名学生在本节课各有所获。

  三、说教法

  根据学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读书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白杨树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学生对白杨树特点的理解。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读自悟法、朗读感悟法、圈点批注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感受风景美与人情美;

  (四)总结拓展

  〈一〉谈话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通过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中首先出示生字。书写上的疑难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让学生选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一环节,所以我分了以下几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体会白杨树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主线问题: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并将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圈画批注”。如:重点词语,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批注可以一两个词即可。

  2、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汇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高大挺秀,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重点词语理解白杨树“高大”“笔直”外在特点。进而从这些外在特点体会它“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内在品质。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突破了。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白杨树特点的这段话。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建设者也要有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的品质,这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不谋而合。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这样“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这个难点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铺垫,理解了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写白杨树的品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

  孩子写一写“我心中的白杨”,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有利于迁移内化所领悟的写作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说课稿模板 篇5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省编教材中班上册主题四《神奇的翅膀》中的内容。幼儿通过前面主题活动的学习,感知了“翅膀”的神奇,从而萌发出一种羡慕之感,幼儿也幻想着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而这首诗歌就恰巧诉说了幼儿的心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充满了幻想色彩,帮助幼儿从高处飞翔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世界,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和重复性的句式结构,给幼儿清楚的记忆和想象的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诗歌中“如果我能飞”的意境,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是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活动难点:是按照诗歌的句式学习仿编。

  活动准备:

  (1)小天使飞翔的动画课件

  (2)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

  (3)提供幼儿每人一张场景的图片。

  二、说教法

  1、视听结合法:为了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大图片。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器官,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分段跟诵法:这首诗歌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因此选用分段跟诵法。在每一段朗诵前按诗歌句式设计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然后带领幼儿分段进行朗诵。

  3、探索仿编法: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探索仿编句式的规律,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说学法

  1、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在示范朗诵前我有意设计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诵,刺激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愿望。

  2、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新纲要中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时,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场景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探索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播放小天使飞翔的课件,教师说:“小天使来了,我们一起跟着它来飞吧!”带领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模仿动作。然后设计提问:“小天使为什么能够飞翔?如果有一天你也像小天使那样长出一双翅膀,自由地飞翔,你最想做什么?”选取小天使飞翔的动画课件来导课,是因为小天使是人物形象的.化身,它只是多了一双翅膀,与诗歌内容中的“我”形象相似,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设计的提问也与诗歌内容息息相关,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分段学习朗诵诗歌。

  第一遍欣赏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目的是让幼儿大致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句式及内容。欣赏过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吗?让幼儿知道诗歌的题目是《如果我能飞》。《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遍利用图片让幼儿边看边听,视听结合来欣赏教师朗诵。欣赏诗歌前,我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诗歌中的小朋友飞到了哪些地方?都变成了什么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欣赏过后,请幼儿一一作答,教师利用图片逐一再现诗中的情景,带领幼儿分段学习朗诵诗歌,从而掌握了重点。

  第三部分: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仿编过程中,我运用联想的方式激发幼儿仿编的欲望,“小朋友,你想不想飞啊?如果你能飞,你要飞到哪里去?变成什么呢?”我这样来引导其实就是给幼儿提炼出仿编的句式,给幼儿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并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提供给幼儿每人一张场景的图片,如:田野、池塘、公园、果园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联想自己变成什么,幼儿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运用诗歌的句式进行表述,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仿编,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部分:结束部分。播放开头的动画课件,引导幼儿将仿编的诗歌朗诵给“小天使”,并引导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表演。这样结束,首尾呼应,重现了主题。

  五、说活动延伸

  在基本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发挥,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幼儿的想法仿佛变成了“现实”,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说课稿模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

  方面来说这节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 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 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 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 知识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而对 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 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 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 ?(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一节为例: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

  说课稿模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斑羚飞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对《斑羚飞渡》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从内容来看这篇课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有如下特点与作用:

  (1)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一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哲理较深广,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生活的范围窄,对本文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但是,学生已有两年微机操作的经验,已具备上网搜索与制作电脑小报的能力;并且社会课上及课后已做过比较规范的调查报告,只要稍加提点就能让学生自组分工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1、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3、联系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文本片段,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动物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4、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个性的教学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二、教法

  关于教法,我想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据此,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走近文本;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二课时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为了加强文本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尝试运用文字的方式去感染更多的人,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节课领学生到微机房去上课,运用微机课学习的上网技术进行“保护野生动物”实践活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要推荐内容对口的网站或网页,为优化学生的设计多提意见。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图片导入和飞渡情景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内心产生共鸣。

  2、有情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反复朗读才能感悟是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合作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老斑羚的精神,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

  4、换位思考法。创设情境,角色体验、联想拓展,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诱思探究法: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 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三、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本堂课学习的学法如下:

  1、自主圈划词语,朗读感悟,特别是找斑羚飞渡的动词。

  2、朗读法。重点朗读飞渡的段落,自由选择朗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3、讨论法。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4、习惯法。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细节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 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说明】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 整体感知

  1、给学生观看一段flash:狗吠声、脚步声、蹄声,羚群逃至悬崖。(斑羚飞渡故事前因)

  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遭遇何种处境啊?”(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说)

  2、打开课本,默读1~4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3、读完后,试用一句话概括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

  “斑羚群被猎人逼至悬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4、除此以外还提到了什么?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伤心崖的地势险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紧张氛围

  斑羚的跳跃能力——无法越过悬崖

  5、“同学们,当斑羚群面临种族危险时,接下来,你想它们又会怎样呢?”(让学生展开联想,猜测下面的故事)

  【说明】首先创设情景,学生对故事起因、发展的好奇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接触文本,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渲染的故事的凝重氛围,自然关注内容。

  6、“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打开课文,默读剩下的内容,看看故事又有什么波折?”

  7、读完课文后,谁能简要复述一下接着发生了什么故事?(指名复述)

  其余同学仔细听,听完后可适当补充或纠正。

  【说明】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纠正概括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读完后的感受吗?

  “感动、壮观、惨烈……”

  (三)、研读赏析

  1、“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读读感动你的相关情节,细细品品,你为什么感动?”

  (1)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在书上作记号,自由朗读揣摩,然后再班级交流。

  (2)学生发表看法。

  可能谈到的重点话题以及教师可作的'引导:

  关于老斑羚的试跳:

  是否老眼昏花,逞能?

  如果你就是目睹它跳崖的斑羚,你怎么看待它的行为?

  关于斑羚群自动的分成两拨:

  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

  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会有哪些神情?

  关于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如果你是成功逃生的小斑羚,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你又从中读到了什么?

  关于第一对试跳的情景:

  这一情景中哪些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看见怎样的场景?(适时插入第一对飞渡的flash)

  关于镰刀头羊的最终的消失:

  它结局有哪些可能?

  为什么不直接写它跳崖?

  它应不应该跳?

  假如你是目睹的猎人,你怎么看待它的消失?

  注:有关上述话题的语句或段落:分析前先读,赏析后还要全班练读,指名读。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会谈到:老斑羚以生命给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关镰刀头羊的消失;一老一少的斑羚试跳的语段等等,对文中这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及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更形象、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飞渡的过程。

  (四)、深入探究

  1、“当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这些悲壮的场景所感动时,我们不禁要问:伤心崖上惨烈的一幕幕,是谁造成的?”

  2、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有条理的阐述这个观点。

  “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简练的一句话。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发言。”

  3、分享你的感受。

  (教师作为最后的参与者,总结罗列如下,作为学生回答的导向)

  1、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自我牺牲精神。

  2、人类的残忍,对动物的虐杀;人类需要自我反省。

  3、弱者对强者的反抗,不苟且偷生,视死如归。

  4、老一辈为小一辈所做的奉献、牺牲。

  5、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局部利益的精神。

  【说明】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从表层深入到里层,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听过或看过的与本文类似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准确、突出重点。

  2、播放呼吁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加视频)

  3、教师结语:“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仿佛我们也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明】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 主题的小报,可以是某一种珍稀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资料的汇编。

  2、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评论或简单的调查报告。题目示例:

  《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 我要当好潮乡的动物小卫士》

  (七)、教师总结

  教师结语:“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仿佛我们也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课稿模板 篇8

  《水与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观察水”、“水与生命”、“榨果汁”等三项活动。目的是将学生各自已有的认识作较为科学的梳理,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水问题的兴趣。我选择的是这个内容的第二课时“水与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2、活动目标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

  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二、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法

  根据《水与生命》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法有别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四、说学法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模式

  1、结构

  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2、理论依据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六、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幅优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配上动听的诗歌朗诵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接着提问为什么水使小草变得嫩绿,使鱼儿游得欢畅,使地球变得美丽。当学生畅谈感想后,教师归纳: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馈,体验汇报。

  实践表明:探究能力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固然可以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进行,但绝不能没有科学教育——因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节课“观察水”这一内容后,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和询问家长等形式做一些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要求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精美图片,使学生获得视觉体验。学生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最后,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蒸腾、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体参与,动手实践。

  怎样利用科学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摇篮,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探究”呢?我的体会是:实施开放教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质疑、观察、想象、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我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问:“塑料袋原来是干的,现在内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观察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身上“跑”出来的,说明盆栽植物体内也有水。接着我趁热打铁:“从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动中可以证明人体内有水,但我们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鱼、鸡蛋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组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比例图,初步了解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让学生在比例图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生命活动。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动、植物成长离不开水,我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证明并提前准备了“植物喝水”的活动。方法如下:剪下两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试管里,观察哪一朵花先凋谢。同时将装水的试管里滴几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记号,观察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时做好记录。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在几天甚至十几天内进行观察,围绕“生命离不开水”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恒心和毅力。

  4、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汇报并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学生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给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带来的灾难。然后通过VCD观察小狗在缺水的情况下有什么反应。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学生知道:滴水汇成河流,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做起--节约用水。讨论结束后,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象画,或写一篇同样题材的短文。

  5、续写小诗,激情导行。

  最后,出示本课开头的优美景色。“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未写完的小诗道出了生物对水的依赖,明快的诗句展现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诗句来赞美水,感受水对自然的恩惠,在经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将在孩子们心里构筑起对水的美好情感。

  “因为有你,鸟儿才唱得很动听。因为有你,鲜花才开得漂亮。因为有你,天空才有美丽的白云……如果没你,鱼儿会死掉。如果没你,花儿将不再盛开。如果没你,校园将不再可爱……”用编小诗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离不开水的知识的理解,学生乐于接受;小诗形式和内容的双重要求,使学生在回忆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在浓浓的诗情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自己提出“如果没你”的创新话题,进一步拓宽了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学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说课稿模板 篇9

  按教材教学安排,本课是三年级电脑打字的第四课,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键盘的中排键、上排键、下排键的基本录入方法。结合学校高年级学生学习文字录入时按教材进度教学,课上的快但不扎实,因而在学习本课之前,又给三年级学生增加了3节英文录入练习课,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指法。英文儿歌这一课学习,有三个方面新知识点,分别1、应用为大小写锁定键,2、应用上档键,3、应用光标控制键,有**已学知识的巩固。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三维目标,把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使用学生日常经常演唱的flash歌曲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放松学生心情,第二方面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找一找,试一试

  这一设计的想法是:通过寻找歌词中的错误,尝试修改错误,先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寻求解决的途径。学生在尝试中会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培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知道跟着老师走。

  第三环节:比一比,谁是打字高手

  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大小写锁定键、上档键等知识后的一个巩固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上一环节学习的效果,同时又可以巩固打字学习的文字录入等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会感到打字学习有枯燥的感觉。

  第四环节:练一练,巩固学习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在歌词的中间位置插入新的内容的要求,引入光标的定位方法,一种是使用鼠标控制,另一种是使用光标控制键。

  第五环节:我能解决问题

  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点。

  在本课的准备中本着学生体验、练习、掌握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说课稿模板 篇10

  一、说教材

  ▲对课标的解读: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②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②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③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二、说学法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案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就业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以想象的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心理分析:学习对象为90年代的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综合能力不错,且富有朝气,对本课学习感兴趣。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让其分析、理解、掌握知识点。

  3、学法: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本以及收集相关材料);课堂中听、思、议、说相结合;课后复习、总结、作业和进一步研究性学习。

  三、说教法

  1、口述法、探究式讨论法和现场情景模拟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演示,采用动画效果让学生更直观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flash动画)

  大学生毕业了,很高兴的去参加招聘会,在面临择业标准的选择时,出现了两扇门,第一次,月薪3000以上和月薪3000以下,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二次,稳定和不稳定,他进了第一扇门;第三次,体面和不体面,他又进了第一扇门;第四次,前景好和前景一般,他还是进了第一扇门。结果呢?由于要求太高,没有符合他的工作。这则动画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思考。

  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要求太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那么到底应该树立什么的就业观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新时代的劳动者。

  【走进新课】(合作探究)

  一、劳动和就业

  1、 劳动的意义,劳动光荣。

  播放一曲《劳动最光荣》之歌,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古今中外的名言是说明劳动光荣的,以此探究出劳动的意义。

  2、 就业的'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宽广,学生通过搜集事实证明结论,而不是教师把结论强加给学生,是学生在自我探索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认知结果来证明结论,使学生感到一种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中的一员,这种成员型和合作式是目前比较适合学生的

  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方式也融洽了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活跃,受到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探究讨论一之人为什么要就业,就业是为了什么?

  牵引学生三维思考的角度,这也是思考的方向,多角度发散思维。探究归纳出从三个角度:

  ①从个人角度来说,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②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劳动就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 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3、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

  播放就业严峻的视频,让学生有所了解。

  多媒体显示:就业形势、国际失业率比较,招聘会爆满等资料。

  学生活动一之小辩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谁?

  正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

  反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国家帮忙

  通过辩论让学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进一步的体会,并领悟出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的重要性,以此导出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课本第48页的七嘴八舌话就业期望,让学生讨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择业标准呢?

  4、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的内容

  ①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有哪些人是靠自己的自主择业取得的成功,让学生竞相各抒己见。然后举出罗福欢的事例。

  ②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获得更优厚的报酬。

  说课稿模板 篇1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安恩和奶牛》是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原先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一样,都是小说,都是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特征不同的是,前者表现哈尔威船长敬业爱岗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乘客的执着的爱;后者表现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文本的改动说明了什么显然,是一种教育的转型,一种舍身救人仁爱天下的转型文章就是希望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在自保的基础上,关爱他人,甚至动物,力求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感悟和懂得对生命的尊重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会描写,学会把人物写生动,这应该是初一学生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受,体会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光辉

  在对人物的分析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上,试图通过让学生来想象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会怎样说这样的环节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去理解和感悟

  三、说教法: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课文,圈点评注,思考讨论:

  1、从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2、小说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描写人物,摘出这些词语,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3、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让教学始终围绕文本而展开,不至于架空分析

  想象环节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既是基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

  歌曲欣赏,激发兴趣,进入状态

  2、走进课文

  回顾小说的情节,熟悉课文,指出小说中的人物

  3、佳句赏析

  从文中你找到了哪些精彩的描写?

  你觉得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4、词语品味

  小说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描写人物,摘出这些词语,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5、生命感悟

  在对待奶牛的态度上安恩和买牛人有着怎样的不同?

  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

  6、爱的猜想

  奶牛从集市回家的路上对安恩说——

  7、让爱延伸(课堂小结)

  只要每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

  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和谐与可爱,

  就像安恩和奶牛,默默地处在喧闹的集市,静静地享受情与爱

  五、说板书设计:

  每一处描写都能让人物鲜活生动

  每一个词语都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每一个生命都渴望交流沟通

  每个人的心田都有爱的种子

  说课稿模板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新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

  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说课稿模板 篇13

  各位领导、 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四大地理区域》。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地理区城》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2、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

  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

  2)通过读图、析图、观察提高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所以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法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

  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读图观察、综合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铁岭?(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总结去的地方与铁岭有何不同?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在这里同时也进行了乡土教学,顺便也夸耀了铁岭这个北方“黑土地.,米粮仓” 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通过这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我国地理差异》的教学,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学生谈到很多区域划分:行政区划、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人口地理界线、??等等,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间经常发生思维碰撞,想起一个又一个,老师则在这里顺便带领学生复习,纠正偏差并追问划分依据,从而总结区域划分是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的)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地理学者把我国分 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生看图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

  板书:第1课 四大地理区域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时,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板书:1、四大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的依据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板书):2、四大区域的界限

  (学生活动)展示图5.2中国四地理分区图,让学生读图,完成1、2两题,汇报答案。 接下来探究: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到A、B、C三条线,看看这3条线你熟悉不,回忆一下。这里属于旧知识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大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我们仔细观察下面几组图片,思考、回答图片后面的问题

  1、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线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2、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

  3、观察界线C的位置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界限的吻合情况。在学生发现界线C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十分吻合之后,再判断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

  区及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小组活动,探究)

  小组总结汇报后教师总结。

  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板书):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 素

  (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过渡)在区域的分界线中,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板书:二、秦岭-淮河一线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 让学生看图片朗读文字。

  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图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还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学生活动)得出结论.

  (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它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板书: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 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 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

  课堂练习:展示习题在大屏幕上,学生抢答.

  板书设计: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的名称

  2、四大区域的界限

  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

  二、秦岭-淮河一线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说课稿模板 篇14

  一、 说教材

  《体育课》选自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的一样好。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表现了涅利自信、自强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这篇课文意在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主人翁的精神,从中受到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感受,想象人物心理,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感悟涅利自强、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启发。

  学法:课堂上,以疑促读,以读为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边读边议,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带着问题通过自主探究、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深入文本,品读人物语言、行动描写的重点语句,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

  (一)、出示本单元导语,把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这一内容的方法。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直奔中心,学习涅利爬上横木顶的经过,感受涅利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一环节首先聚焦细节,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涅利爬横木的具体句、段,品细节、谈感受。然后品读老师、同学、妈妈关心、鼓励涅利的.话,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既需要来自他人的鼓励与欣赏,更重要的是自己自信、坚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看图想象、说话,获得人生启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涅利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尾巴说课稿01-09

匆匆说课稿01-12

雪花说课稿01-13

物理说课稿01-13

优秀的说课稿01-16

《秋水》说课稿01-16

画风的说课稿02-08

雷雨说课稿03-01

舞蹈说课稿03-01

生物说课稿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