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时间:2021-10-11 10:51:58 制度 我要投稿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

  1、每周对每个计算机终端进行一次病毒检测和清除。

  2、每天对数据库进行清理,将前一天的数据转入历史帐再转入历史库。并将数据库中的剩余数据删除。

  3、每月对各个终端内部的灰尘清扫一次,保证其正常运行。

  4、每周检查打印机,针打打印机检查打印头,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检查内部磁鼓和墨盒,电子秤热敏打印头,需每周定期清洗。

  5、每月检查网线、配线柜的接线是否松动,并清除积尘。

  6、每月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每个终端的运行情况,及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交换机之间网线的连接情况。

  7、每周检查磁盘空间、计算机运行速度及外设的连接情况。

  8、每次维护完成后要认真做好记录。

  9、每半年度对所辖内设备进行清查,并将设备清单和设备运行状况报表交至信息部。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2

  1范围

  1.1本制度规定了设备检修质量的检查、验收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监督检查与奖惩考核。

  1.2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生产部、检修公司及其他部门的设备检修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经贸委颁发《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20xx年)

  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安全工作规程》(20xx年)

  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安全工作管理规定》(20xx年)

  3管理机构与职贯

  3.1设备检修,应根据需要成立相应的"设备检修质量检验监督小组",其成员根据不同设备,由一至三级检验收人员组成。

  3.2设备检修质量的检查,检验与验收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机构的检验与验收工作。

  3.3设备质量检验三级机构:一级检验小组:由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负责人、现场值班人员组成;二级检验小组:由车间正、副主任、技术专责人及一级验收人员组成;三级验收小组:由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正、副经理、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工程师、设备大修理监理人员、厂技术专责人、车间正、副主任、班(组)长组成。

  3.4厂部、车间、班组三级验收小组负责范围:一级(班组):辅助设备、工艺简单的工序、大坝中简单的异常处理之后;二级(车间):重要辅助设备、工艺较复杂的工序、大坝中的较大异常处理之后;三级(厂部)主要设备大小修,重要设备技术改造,大坝中的较大异常处理之后。

  3.5三级检验小组领导管理二、一级;二级检验小组领导管理一级,一级检验小组自觉服从三、二级领导管理;二级检验服从三级领导管理。

  3.6设备检修质量检查验收坚持检修人员自检为主,验收人员综合检验为辅的原则。

  3.7检修人员对检修质量负有直接责任,检查验收人员对检修质量负有验收责任。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管理目标

  4.1.1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真做好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稳定运行;

  4.1.2设备检修质量检验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质量第一和检修工艺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在认真执行《安全规程》检验的基础上,把好“质量第一关”;

  4.1.3鼓励各班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全面上等级,上水平。

  4.2管理要求

  4.2.1设备检修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良好的工艺确保检修(调试)质量,在每项工作结束后,检修人员按照质量标准,自行修查,并做到:不符合规定标准不交验收;自己不满意不交验收;缺陷没有消除不交验收;

  4.2.2设备检验人员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参加现场劳动、主动帮助设备检修人员解决问题,同时必须坚持原则、严把质量关;

  4.2.3设备大修前,其修试、检验、检查的仪器仪表(如:热工、长度、水平、电磁、力学、化学、声学等计量器具)必须送检或自检合格;

  4.2.4设备检修质量检验应充分发挥各专业技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检修质量。

  4.3管理条件

  4.3.1为了保证设备检修质量,必须对“仪器仪表”、“热工校验”、“计量器具”、重要测试工具检定合格,以便检验值真实有效;

  4.3.2为了保证设备检修质量,要求设备检修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程,主要负责人应有二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

  4.3.3加快科技进步应用步伐,抓好八大技术监督和可靠性管理,促进设备检修质量上等级。

  4.4管理方法

  4.4.1设备检修质量贯彻“谁修谁负责”、“谁专责谁先检验”的原则;

  4.4.2无论大小修、技改项目均由工作负责人首先依据设备检修质量要求,认真检查,确认合格后再交上级检查验收。

  4.5管理程序

  4.5.1设备质量验收实行静动态验收的分级制度;

  4.5.2设备检修质量检验依据厂的各类技术标准和规定,设备更新改造依据技术标准基础上参照制造厂家《检验标准》或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验收;

  4.5.3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大修,主要设备更新改造的整体验收。厂部将成立质量验收委员会进行验收,其专责部门在验收前应提交:

  4.5.3.1竣工报告;

  4.5.3.2大修项目执行完成情况;

  4.5.3.3主要缺陷消除情况;

  4.5.3.4质量与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4.5.3.5技术革新实际应用情况;

  4.5.3.6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4.5.3.7主要技术数据记录;

  4.5.3.8大修后试验与试运行准备情况。

  4.5.4设备提交检验前,工作负责人应向质量验收入预备详细的汇报检修概况、调试记录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3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凡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都应制定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企业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企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企业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企业应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矿)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矿)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科(车间)应建立全厂(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矿)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矿)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矿)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矿)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矿)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矿)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6.设备动力科和车间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4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凡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都应制定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企业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企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企业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企业应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矿)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矿)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科(车间)应建立全厂(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矿)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矿)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矿)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矿)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矿)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矿)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6.设备动力科和车间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5

  为加强企业对设备动力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综合管理,明确各有关部门和设备动力部门的职责范围,特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厂长(经理)的主要职责

  1.对全厂设备动力工作负全面责任。在任期内全面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对设备动力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在经营责任制中,要制定设备动力工作的组织和经济措施,使工厂达到无泄漏标准和实现设备动力管理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更新改造和实现措施、设备新度系数)。

  2.协调好生产与维修、设备的经济与技术的关系,搞好设备动力的计划修理,组织好维修备件的生产和供应。生产中不允许拼设备。

  3.厂长(经理)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委托一名副厂长(副经理)负责处理以下设备动力工作。

  (1)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设备动力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目标,负责审定企业的设备动力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2)根据企业长远或年度经营方针、目标,提出对设备动力部门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指标。

  (3)审批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大修理工程、设备更新、设备动力方面的技措、零星购置和动力生产、平衡供应等项计划,以及审批设备动力方面的设备运行、维修、检验等技术规程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

  (4)审查上报的设备动力工作报表、闲置设备的外调及主要设备的报废。

  (5)负责设备动力系统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以及主要机具设备分配。

  (6)组织开展全厂(矿)的设备检查、评比、总结和奖惩。

  (7)负责设备安全运行,组织重大设备、动力事故的处理。

  (8)组织或参加重点基建和技措工程的方案审查及竣工验收。

  (二)企业设备动力管理部门的职责

  1.公司(总厂、矿务局)设备动力处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动力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决定,总结推广有关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组织上报各项报表等工作。

  (2)负责全公司(总厂、矿务局)设备动力业务管理、设备更新及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管理。统一平?,合理使用大修理费用及设备更新改造费用。

  (3)组织、督促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技术资料。建立各厂(矿)主要设备的台帐和设备卡片。做好设备技术状况分析和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4)督促下属厂(矿)贯彻执行设备动力方面的维护、检修、检验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定额指标等。

  (5)组织编制、审核年度大修理计划及系统(装置)停车大检修的综合平?和实施。

  (6)组织好设备防腐蚀、润滑、锅炉、压力容器、水质处理等工作。开展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推动设备的技术改造。

  (7)对主要设备状况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参加重点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方案审查及竣工验收工作。

  (8)组织编制、审定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抓好备品配件的图纸资料、定额计划、质量管理工作。参与或组织备品配件订货加工计划的编制。指导所属厂做好备品配件的用、管、修、供工作。

  (9)组织所属机械厂(机修分厂)加工的备品配件的计划制定、安排和平?。

  (10)组织对蒸汽锅炉、压力容器、高压电器、仪器仪表、继电保护、绝缘等定期检查检验工作。处理动力运行方式的重大变更,确保安全运行。

  (11)对设备的重大事故及时组织参与分析调查,并组织抢修迅速恢复生产。

  (12)组织对设备动力方面技术力量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厂(分厂、矿)设备动力科(组)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动力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本厂(矿)的设备维护、检修、检验技术规程、定额指标及管理制度等,并上报各项报表。

  (2)在上级设备动力部门的业务领导下,负责全厂(矿)设备动力的业务管理,设备的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查定、使用、更新、迁移、报废。抓好设备的用、管、修等工作。

  (3)组织建立和健全设备的技术资料,建立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学习推广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作好设备状况、技术经济分析和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4)组织编制、平衡、落实设备年、季、月检修计划、系统(装置)停车大修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负责统一平?安排控制使用大修及设备更新费用。

  (5)组织设备防腐蚀、密封、润滑及水质处理工作。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开展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工作,以及审查设备改造的合理化建议等。

  (6)组织对全厂(矿)设备状况定期检查、鉴定评级,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提高设备完好水平。

  (7)组织主要设备的大修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参加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的设计会审及竣工验收工作。

  (8)组织编制、审定备品配件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切实抓好备品配件的测绘、资料管理、定额计划、制造、定货、修旧利废及机械加工管理等工作。作好备品配件的统一管理,抓好用、管、修、供。

  (9)组织对蒸汽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运输设备、高压电器、仪器仪表、继电保护、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1.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设备检查管理制度

5.设备管理制度

6.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7.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8.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9.车间设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