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立意》教案

时间:2021-09-21 08:19:28 教案 我要投稿

《审题立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题立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审题立意》教案

《审题立意》教案1

  标题解读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意高文自胜,你的立意好,自然能令阅卷老师心头为之一动。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2.学习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含义,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掌握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二、认识审题和立意

  1.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三、深入分析

  1.如何审题?

  (1)方法一: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①比如《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回忆”。“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

  ②比如《初中生活两三事》这个题目,“初中”表明,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期的故事;“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③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是“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方法二: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人,他喜欢坐在小镇外的林荫道边,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

  过了一天,另外一位旅行者经过小镇,走到老人跟前问他:“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冷冷地说。

  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抓住老人变化的态度,品味老人话中的两个“也”字。

  ②《郊外踏青》。这个题目,重心要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象,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中发生的事,而与踏青内容无关的事应该少说或者不说。

  2.如何立意?

  (1)方法一: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炼主旨。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选用的都是小事物,记叙的都是小事情,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①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的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也找不到先前的感觉。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沉思。万物于传递中绵延不已,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在五月,渴求那文明传承。

  家庭中的小细节——吃粽子,但从这件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大主题——如何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小事表现了大主题,以小见大。

  (2)方法二: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和过去相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题材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微博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1.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能丢。

  2.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四、归纳总结

  1.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

  2.注意把握重点,分析含义。

  3.立意明确,思想健康。

  4.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五、写作训练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研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第二课时

  一、佳作赏析

  习作1

  翻过那座山

  山,它那陡峭的山岩高耸在遥遥天际,乳白色的浮云漂浮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野山川,巍峨的山岭。在陡峻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倔强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大风中婆娑起舞。

  站在窗台上,望着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山峰,我陷入沉思。

  学习,不也一样吗?只有勇敢无谓者,才能到达顶峰。

  七上期中考试,在数学上,我没考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不细心,难题又不太爱细心探究,面对这次失败,我心灰意冷,像被人在大冬天推进了雪坑里,身和心都凉飕飕的。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特长吧!我真是的。一切一切都怪我自己不仔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不会成功了,不会了,再也不会了……无意中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失败并非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的人,失败只是表明你暂时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直要受到压抑,失败表明你愿意尝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失败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种方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不可能真正一帆风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坎坷和波折,正所谓“人生百态,苦乐年华”嘛!人的一生,永远不要说放弃,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自信。

  看着那座山,似乎比刚才小了些,对呀,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再高的山都会变得很平坦的。我自信地笑了。因为我相信,只要战胜了自己,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峰!

  其实,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天,但有的人是光风霁月的,有的人却是乌云漫长的。要想突破,便得战胜自我!有了理论,还需付出行动,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每一步都得扎实地踏下,这样,无论再高、再陡、再险的山峰,都能翻过去!

  点评:开头写眼前所见之山,为下文引出“学习上的大山”做铺垫。“婆娑起舞”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松的姿态。以自己真实的学习经历为素材,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排比句式,增强语势,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面对“学习上的大山”由一开始的沮丧、灰心丧气,到最后的重拾信心,最终成功翻越“大山”,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习作2

  翻过那座山

  我们在山顶相遇,但我们的足迹已经翻越了这座山。

  ——题记

  这该是怎样的一座山呢?陡直的坡面,遍布荆棘,面容苍白而又残酷冷淡,将两颗平时形影不离的心分隔两地。这座矗立在你我之间的山就那么高不可攀?

  只因一句淡淡的玩笑话,却在我们背离时偷偷地筑成了一座大山。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天真地认为自己长不大?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固执地听着一首好歌?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拥有灿烂的笑容?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时间悄然无息地流逝着。那棵撒下我们欢笑的大树如今已粗壮挺拔,但却愈来愈苍老,记忆的碎片随河水东逝。或许我已化为一丝尘埃,轻轻落在了你内心不起眼的角落。

  大山依旧,我呆望着,一次又一次想起另一边的你。当那颗幼稚的心被时间铸上成熟的面具时,我才洞察出当年的我们——幼稚,天真!一句玩笑何以至此。我想起那些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率直纯真,那些泛着金色光芒的记忆一次次刺伤我的双眸,直至被泪水所遮蔽。

  于是在那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我毅然决定翻越这座山。谁知多年的时间已让我风雪载途,前方一片迷茫。我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为了到达你的空间,我还是坚持往上爬,当我到山顶的那一刻,我惊然地发现你也在这里。突然的相遇让我不知所措,面对日夜思念的你,此时我无言以对。原来你也在攀爬这高耸的大山!在山的顶峰,我们相遇了!心灵的碰撞击出友谊的火花,这座大山已不再单调。你告诉我山那边有欢笑,但也有泪水。我顿时明白这座山隔开的不是人,而是心!

  重逢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相融,我感受到你一路走来的艰辛;因为重逢,我用一半的路程就翻过了这座山。

  点评:题记简明扼要,引出文章中心。开头设疑,这座“山”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致,思念,后悔,悲伤多种情绪相互交织。语言优美,如“风雪载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回友谊之路的艰辛。翻越大山,山顶相逢,友谊之路重新相连,隔断心灵的“大山”终于消失不见,立意新颖。

  习作3

  翻过那座山

  夜,死一般的寂静,唯有偶尔吹来的秋风带来些苍凉。一个人翻箱倒柜,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没有目标,茫茫然然……只剩下无助的叹息。

  我要找到它。如果没有它,我将有如行尸走肉游离在这斑斓也灰白的世界,生不如死。于是打点好简单的行囊,在这风高月夜中启程……

  一、错觉——是误会

  独自在崎岖的路上前行,虽然茫然,却有一种寻找的快感,似乎自己即将找到目标时一样。天亮了,路过一片一片果树林,那金黄的橘子灯笼般水灵灵地挂在树上,似乎在向我招手。我一阵窃喜,以为这成片的果林就是我的目标,我狂奔过去,伸手摘下那看起来最大的一个,可一吃到嘴里,却发现它又酸又涩,赶紧吐了出来。路旁的小草没精打采地望着我,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我一气之下扔掉橘子,愤愤地说:“这不是我的目标吗?为什么会这样?”“不,那不是你的目标,目标是你自己的,别人种下的目标长不出你的目标和果实。”山中隐约传来这样的回音,而后消失不见了。我释然,一场错觉,一个误会,但它终不是我的目标,继续前进吧!

  二、跌倒——是必然

  走过数里路,穿梭了树林,我不再兴奋,一个人在这荒山野地踽踽独行。开始觉得有些恐惧,觉得孤单。但此时我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倘若回头,我无法面对别人的讥讽,更无法面对自己将如行尸走肉般的游离,也承担不起一生的失败……所以只有前行。

  在寒风凛冽中,我跌跌撞撞,如受伤的小鹿般不知所措。终于,我跌倒了,跌倒在深深的山谷底,动弹不得。我却制不住内心的恐慌和这么久以来心中所受的委屈,嚎啕大哭:“我要回家!”“知道吗,只要翻过这座山,你就能找到你的目标,在这之前,失望、委屈、跌倒都是必然。坚持下去吧!”一样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或许一路以来,都有人与我同行。于是我挣扎着站起来,在山谷中寻找另一条出路。因为我相信,找到目标的路不只一条……

  三、目标——是开始

  拖着受伤的腿,淌过小河,站在小山脚下,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目标就在山后,找到它,我将重生,我将理所当然地傲然于人群,理所当然地幸福地活着。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山,眼前的一切令我惊愕:没有鲜花,没有绿草,没有鸟儿,也没有河流――什么都没有。除了一片荒地,我失望极了,本以为翻过这座山,我将可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然而……失魂落魄地来到荒地,却见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几行字: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目标,就是来到这里,你也已找到完成启示的钥匙――自己的目标,用坚持和智慧催它发芽、开花,那时,你的生命的花园里将繁花紧簇,硕果累累。

  后话:其实找到目标很容易,但要一心一意地去完成它却很难,坚持吧,它会让你的春天更加美丽。

  点评:文章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它”是什么,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巧用修辞,生动形象,锦上添花。在寻找的过程中,恐惧、孤单、恐慌、不知所措、委屈,到最后的坚持,继续前行,一系列心理变化描写得生动细致,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巧用三个小标题,简明扼要,使文章层次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寻找之旅,终于翻越大山,找到“它”——自己的目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二、课堂小结

  1.审题要看清,明确题目要求。

  2.立意要新颖,多角度立意。

  3.情感要真挚,要有真情实感。

《审题立意》教案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

  2.让学生学会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示例,讲解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审题立意的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点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难点

  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二、审题精讲

  1.什么是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2.常见的审题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结合示例进行归纳总结。

  (1)析词法。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每个词逐一分析。例如,“做了一回最好的我”,分析时关注“一回”“最好”两个词,才能准确把握题目。

  (2)扩缩法。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词语,使之变得具体易写。例如,“追赶”,审题时可加入词语,追赶XX,添加的词语可以是表示人、事、物的。其二是将字数较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关键词。例如,“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审题时可提取主要词语“分享”“成长”“亮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构思作文。

  (3)寻“睛”法。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让路”中“让”是题眼,重点应紧扣“让”这个字。

  (4)变通法。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义的题目,写作时需要变通。如果题目给出的是比喻性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给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它所象征的事物去写。如“你是我的太阳”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时要明确喻体“太阳”的本体,可以为“温暖”“光明”“希望”“力量”等正能量。

  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多媒体出示材料作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审读材料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1)抓关键词句,把握主旨。议论性材料抓显示观点的词句,记叙性材料抓议论句或抒情句,多则材料抓具有共同特征的词句。

  (2)提炼或概括,提取主旨。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其大意,将其浓缩为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多角度提炼,选好角度。有些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要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材料。注意选择能够发挥自身写作特长的角度写作。

  三、立意精讲

  1.什么是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2.文章立意的要求是什么?

  (1)正确: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2)明确:一篇文章的中心要明确。

  (3)新颖: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

  (4)深刻:挖掘事物的本质,体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3.文章立意常见的技法。

  (1)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的艺术效果。

  (2)实题虚写法。首先要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再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例如,半命题作文《一段____的旅程》”,可以从“实”立意,写一段真实的旅程,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动、收获;也可以从“虚”立意,写成长的旅程、想象的旅程等。

  (3)变换角度法。即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例如,《不期而遇的温暖》,考生一反从生活小事入手来表现“不期而遇的温暖”,而是从两位耳熟能详的诗人陶潜和杜甫穿越时空的相遇入手来表现,并且将历史史实和想象结合起来,赞颂两位伟大诗人光耀史册的才华和功绩,其立意角度令人拍案叫绝。

  (4)逆向立意法。即从事物发展或已有观点的相反方向进行作文立意。其核心是逆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标新立异。例如,“东施效颦”可褒扬东施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滥竽充数”可褒扬南郭有知耻之心。

  四、写作实践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1.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限制条件。“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中的含义。“山”不仅指山峰,也可以指人生中遇到的坎坷、挫折,思想障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翻过”又意味着战胜困难、挫折,战胜自我,消除狭隘的思想障碍,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佳作欣赏】

  翻过那座山

  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

  与父母闹矛盾也不只是一两次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我们之间就好像是隔了一座大山,抬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过后,我要去上培训班了。因为去青少年宫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拢了拢。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身后。头上的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我抬头,映入眼帘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着,不要淋雨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亲再冲进雨里。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样做了。因为那时,我的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已慢慢淡去,温暖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就好像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一边湿了一大片。干、湿两边的颜色形成了分明的对比,是那么明显,又那么刺眼。

  心里狠狠地刺痛了一下,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

《审题立意》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2)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二)高考回顾:

  1.上海高考作文题:钓鱼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2.湖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3.陕西高考作文题:成才环境

  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教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转自铁血社区h以"高考上海卷作文"为例,如何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多角度立意。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

  (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

  (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立意:

  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课外研讨: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岁的武汉考生周海洋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一首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而获得满分,然而有趣的是,周海洋的总成绩并不高,语文110分,数学45分,英语80分,综合科目135分,总分370分,未达到分数线。

  在听到三峡大学准备破格录取他的时候,周海洋却说:"三峡大学有破格录取的想法,我当然很高兴,但又感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太低了,如果单凭一篇作文破格录取,觉得对他人不公平,自己心里也不安。"而谈到自己的未来,他的理想是毕业之后当一名人民教师,以后可以到甘肃会宁教书,为西部贫困学生做贡献。

  要求:针对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题立意》教案4

  训练目标:

  1、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2、练习写作新闻消息,并能从审题立意上领悟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在写作能够注意新闻消息导语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2、引导学生在构架文章提纲的基础上写好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

  主要教法及学法:理论指导、实践练习

  第一教时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宣布学习任务:1、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理论知识;2、进行新闻消息的写作训练。

  二、理论方法指导:

  审题就是要不得仔细考虑、分析作文题目的含义,反复推敲题目的要求,审查清楚题目的限定范围和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人称和主题思想,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文体;2、确定中心;3、确定人称;4、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题目结构;5、抓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6、从题目本身的含义或寓意来领会题意。

  立意就是确立的文章内容要具体,有真实感,并从中提炼出富有积极意义的中心思想。它是综合运用观察力、想象力、认识理解力的思维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是鉴别文章优劣的重要条件。一要注意选材,二要注意写提纲。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文中的审题和立意,之后通过个别提问加以巩固。

  四、练习运用:

  1、话题“合作”;2、我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老师、叔叔、同学、邻居等);3、一段有意义的生活;4、我比以前懂事了;5、路。

  五、作文布置:

  初二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开学伊始,你肯定看到了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有思考,也有感悟,请以新闻的形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教时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学生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略

  教学后记:

【《审题立意》教案】相关文章:

1.如何用15分钟审题构思高考作文

2.《赵州桥》教案

3.《落叶》教案

4.《荷花》教案

5.《老王》教案

6.《聚宝盆》教案

7.《石榴》教案

8.《雨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