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2-07-03 09:36:2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10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概括,并把要点写在大纸上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68~69页。提问:“超市还有其他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吗?喜欢去那里吗?经常去吗?”学生就图画和教师的问题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引导:“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比,超市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地方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同?有那些的地方与其他的购物场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对超市进行专门的研究。“

  3、将学生分小组。提醒学生要分别记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推选发言人。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想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5、探究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促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额概括要点,说明自己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和学生一起将其与黑板上说列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发现?”

  教师

  既要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肯定他们的思考。

  布置作业:

  根据小组和全班讨论的结果,完成书70页“我的新发现”。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74~175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然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懂得它们的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2.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作。

  4.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做介绍。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板或厚纸,以便同意全班作品的规格。

  2.鼓励学生为普通人、平凡人画像,不一定局限与英雄人物。

  3.提醒学生无论所选择的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要说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格。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0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模板10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1-05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06-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7-01

关于大班社会教案4篇05-28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总结04-09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06-21

中班社会教案变废为宝教案06-17

小班社会《抱抱》教案06-14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06-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