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7 18:21: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化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

  3.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维想象培养

  过程与方法:

  1.准备地观察实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

  2.通过分子节后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3.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的加成、加聚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谈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全面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学习,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在介绍加成反应时,与取代反应对比。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引言]用一个塑料袋将青香蕉密封起来,在袋内充入少量乙烯气体,或放入一个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释放出乙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引出本节的主角——乙烯。

  [多媒体展示]各种塑料图片。引起学生更大兴趣。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与交流](乙烯与苯的用途)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

  [板书]一、乙烯

  [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600.5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的产能,也不过1112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乙烯年增长率达8.5%,估计在20xx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科学探究]椐图3-6进行石蜡油分解实验:

  [观察现象]1、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燃烧冒黑烟。

  [质疑]以上气体是烷烃吗?为什么?

  [释疑]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与烷烃的混合物。

  [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练习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

  [讲述]实验表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双键里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现象]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颜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观察)。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附有氢氧化钙液滴的表面皿观察)。

  [板书]1、乙烯的氧化反应

  [讲解]乙烯中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可断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还能进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书]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动画]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讲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击下,c=c双键里的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同样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键也会逐渐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与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结合,生成无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师生共同小结给出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板书]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练习]1、如何鉴别乙烷与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结]乙烯的加成反应在实质上是c=c双键容易断裂,能够分别与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的共价键,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聚合反应

  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全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小结]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另外从乙烯的活泼性和还原性也充分说明乙烯是含有双键的不饱和烃。

  [阅读]课本63页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书】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课堂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燃烧;

  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应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剂,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

化学说课稿 篇2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应用,它侧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应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课题的学习还能为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年龄、心理特征,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以及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判断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要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日常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索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实验探索为主线能让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还能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边总结。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穿插,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优化课堂,课堂效果也会达到最佳。

  三、学法分析

  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

  结法。化学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做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加强,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总结归纳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导语:在现代的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中,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预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2)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与氧气的反应,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它们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追问】:如果把金和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排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这样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②、金属与酸的反应

  【探究一】: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再依次加入铜、铁、锌、镁,观察实验的现象,特别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铜、铁、锌、镁)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就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是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置讨论】:大家想想如果要在实验室制备氢气,你认为选用哪种金属最好?

  这样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置讨论】:由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结合实验(2)、(3)能否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

  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的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学习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④、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相关化学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反应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3)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提问】: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何疑问?

  这样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

  (4)作业

  必做题:P14 4、5

  选做题:P14 7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点恰好符合《教育学》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

化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第一节。这是一节课前说课。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学程序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介绍溶液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学习溶解度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当中发生的,所以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A.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2) 了解乳浊液的概念,知道乳化现象;

  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 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B.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C. 教学难点

  1、 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的解释

  2、 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 教法分析

  溶液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物质,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这些物质进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更加直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 教学程序

  首先从学生们最熟悉的物质入手,引出新课溶液的形成,通过蔗糖溶于水的实验介绍溶液的概念,讲解溶液的特征和组成。通过实验介绍溶质与溶剂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由实验引出乳浊液、乳化现象,最后介绍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板书设计

  9.1 溶液的形成

  一、 溶液的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二、 乳浊液的定义

  乳化现象

  溶液的应用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恳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化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以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离子》一课来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下面我将结合《离子》一课来对怎样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离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2.学生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3.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法与学法:

  我根据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采用了体验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我采用了拉幕、探照灯、遮盖、拖拽、删除、批注、链接、倒计时、色子、即时回放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程序: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的标志,而传统的媒体经常出现程序性较强,人性化欠佳的问题,它往往使教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关注了媒体的展示,而了弱化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关注教学软件的达成度,而弱化教师操作的简便度;关注课堂容量的增加,而弱化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PPT的板书作用 ,而弱化传统黑板的地位……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教学功能与九年级化学《离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何在教学程序解决上述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如何突破重难点加以具体的阐述。

  ( 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12分钟)

  知识回顾: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使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巩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创设情景: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用我设计了遮盖、拖拽的功能,把要思考的问题: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和答案分开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演示课件)3.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此处设计了探照灯的功能,突显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感到它的神秘,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以趣置疑集中注意力轻松突破这一难点,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这样操作简单的实现的。

  4.巩固练习 画出氦氖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模板中拖拽出模型让学生有依可据的来书写,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的意义。并为接下来,分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结构决定作好铺垫,也巩固了这一难点。

  (二)引导观察、启发探究(16分钟)

  1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用白板中的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分析讨论针对性强)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创设问题)大家猜想如何让钠原子和氯原子答到稳定状态?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①,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用一个篮球扮演钠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利用漫画链接视频氯化钠的形成。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漫画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3.拓展视野师生讨论:(一边分析,一边白板演示)在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中,我又设计了拖拽功能使学生更形象和直观的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突破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这一难点。也为以后的化学价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4.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强化重点)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的遮盖和拖拽功能将上节课的原子符号和这节课的离子符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件制作简单、操作也简单,针对性强,温故而知新、对比性强,很容易突破原子、离子的符号书写、含义的准确性这一难点。

  (三)学用结合、展示个性 (10分钟)

  整个的巩固练习我利用男女生分组竞赛的方式,我采用了倒记时和发牌积分的方式促进了分组竞争的激烈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在练习中由易到难,潜入深出,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的功能,书写、擦除、拖拽等学生可以轻松自如的在白板上操作。例如: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自由拖动功能,将名称拖往相应的符号上,让学生与白板亲密接触拉近了学生与白板的距离,这个操作令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另外,交互式电子白基本实现了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而且教师操作的简便,学生的可接受性强。

  (四)联想反思、形成体系(3 分钟)

  融汇贯通的环节,我将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理清思路,使学生把本节的知识和前面的知识完整的连接在一起。也体现了媒体与传统黑板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小结交流、布置作业(4分钟)

  畅谈收获:在离子的教学课堂中,我采用了在教学的最后的环节(你收获了什么)进行回放,操作简单随机性强,学生谈到哪一点就可以回放哪一点并留有标注,使学生对这堂课的目标一目了然,做到心里有数,更可以让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体现课程的生成性。

  布置作业:(1)搜集交流:日常生活中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物质各三种;(2)发散思维:以"我是一个小小的离子"为题目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设计理念:体现分层要求,有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以"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下,实现了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的人性化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微观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课后反思

  这堂课运用交互式白板的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教师在堂课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生成还应把握的更准确,处理的更加巧妙。而对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发与应用上应更加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更好的服务!

  我相信随着技术日臻成熟,熟悉白板的特性后。教师不再被鼠标所牵制,可以面向学生站在白板前了,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借助白板的计算机界面,还可以实现多种众多教育资源的直接调用。随着交互白板使用经验的不断增加,教师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注释库、资源库,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资源的优势体现。我相信:交互式电子白板像一块磁石会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使有效教学最大化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5

  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来自于泉巨永初中,我说课的标题是九年化学人教版第三单位《水的净化》,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要领、说学法引导、说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计划理念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计划。

  一、说教材

  《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位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曩昔的老教材中是没有分外涉及的,云云摆设也是为了切合新课程与门生生活贴近,强调可连续生长的目的。此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根本实行操纵——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行。

  课文分三部门:

  第一部门:解说天然界水的漫衍以及自来水厂净水历程;

  第二部门:通过实行探究教学过滤的操纵步调与细致事变

  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认识吸附,沉淀,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过滤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目标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目标难点:吸附和过滤等的操作技巧。

  有了教学目标作纲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讨论总结,结合实验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实践。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引入

  1、从生活情景入手

  2、污水、纯净水、湖水、自来水的区别

  3、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二)净水的方法

  1,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沉淀

  2)、吸附沉淀

  3)、过滤

  实验探究:

  1)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2)如何区别硬水与软水

  3)演示实验---蒸馏

  (三)练习巩固

  想一想: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为了便于讨论,已将其成分作了“简化”),将其经去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l)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说一说:某山区在梅雨季节会出现山洪暴发,给山区人民的生活用水带来困难,请你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必备的化学药品,帮助山区人民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以获得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四)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

  (五)课后动手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本节课由于实行探究的内容较多、讨论整理的关键偏多,以是课堂节拍的调控必要深入思索,必要老师在课堂上机动地处置处罚和掌握,以便顺遂完成教学使命。

  六、教学理念:

  本节课为门生落实了技能目的,强化了历程与方法,点拨了情绪态度与代价观,以是本节课表现了如许几个教学理念:

  ⑴本节课内容比例多,化繁为简,创建了新的教学体系。

  ⑵新课标的三维目的只有先辈的教学理念才气支持,本节课便是对这种理念的不停探索。

  (3)强调科学探究的科学性,体验探究的快乐、提倡门生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列位向导老师赐与品评指正,谢谢。

化学说课稿 篇6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学情分析

  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⒊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臵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⒋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

  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

  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

  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⒊归纳总结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⒎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1)通过基本操作的学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历过程,在亲历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从已有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观察仪器及环境——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了解用途——动手操作——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通过“倒酱油”“吸取钢笔水”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铺垫,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与探究”,在动手中动脑,提出问题,分析研讨,体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来实现;突出重点的方法是采用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来学习和巩固三个主要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可从生活实例、从其他学科知识、从交通法规、还可从人的生存必须遵纪守法等多种角度来谈,从而认识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做家庭小实验巩固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基本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规范是科学探究的保障。

  本课题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臵、实验室配臵的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

  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

  课题1 空气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臵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一。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⒉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⒊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⑵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⑴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⑵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⑶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⑵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⑶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⑷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臵、水槽、塑料瓶、红磷、水、火柴,蜡烛、木条、注射器、石灰水。

  三、创设情景说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目的。

  四、立足互动说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

化学说课稿 篇7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

  ⒈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殊性——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⒉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入手,先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

  ⒊问题线:

  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⒋活动线: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

  ⒌情景线:

  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

  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㈡学情分析:

  ⒈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节课中仅以知识回顾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识完整化

  ⒉想知: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关知识

  ⒊未知: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⒋实验探知:采取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㈢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③、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④、阅读自学,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无机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阅读、查阅、讨论和概括有关硫酸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硫酸的重要用途,认识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③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创新的良好品质。

  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㈣教法与学法:

  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

  ⒉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的方法

  ①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书本,找出重点,归纳整理。

  ②观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全面科学地观察事物,获取有效信息。

  ③联想:将硫酸知识与大量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建立联系,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

  ④推理: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氧化还原,电离理论等观点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反应本质。

  ⑤对比:通过稀硫酸和浓硫酸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区别;辨析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⑥分类:浓硫酸属于强氧化性酸,掌握分类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浓消酸打好基础。

  ㈤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以例激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课件投影】:请观看硫酸的几幅图片。

  xxxx北京某某大学生用浓硫酸伤害动物园中大黑熊事件

  20xx年深圳某女士被浓硫酸毁容。这几幅图片中都和硫酸有关,这些事件为什么和硫酸有关

  电视上某台出现的错误广告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展开课题教学。

  【简要实录】:学生观看图片,教师引导,引出课题,并同时带著疑问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二)复习旧课,奠定基础

  【思考与交流】初中我们学过习硫酸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思考酸的通性以及稀酸为什麽具有这些性质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稀硫酸的性质的复习回顾,使学生增强求知欲,学生很想知道浓酸的化学性质,激发了探索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教室先很安静,学生认真思考,不一会儿学生自己迅速与前后左右周围同学开始讨论,马上就有学生要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有的着急补充,学生自己整理出了稀硫酸的五个方面的性质,即酸的通性。这一活动也使我感觉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探究实验,自主学习

  设计自主学习导向性信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问题1、为什么实验室制备氢气时常用浓硫酸来干燥?

  问题2、浓硫酸滴在纸上或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上有何现象?

  问题3、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问题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价态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的特别的风光。H2s----s-----so2-------H2so4请根据硫的价态,联系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推测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对于硫酸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此时求知欲刚被激发起来,所以当我要求看书时,学生很认真的看书,教室一点声音也没有,从表情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很想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眼,动脑,开始思索,探求,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大胆放手实验。

  【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探究一浓硫酸的吸水性

  【实验器材】:烧杯、培养皿、浓硫酸、稀硫酸、热水

  【实验步骤】:

  1、取两只干燥的空烧杯,罩在热水上,充满水蒸气

  2、把充满水蒸气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装有浓硫酸、稀硫酸的培养皿上观察现象

  【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探究二浓硫酸与胆矾

  【实验器材】:培养皿、玻璃棒、药匙、胆矾、浓硫酸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中加入一些胆矾。

  2、加入少许浓硫酸,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实验,感悟:化学从实验中来,化学离不开实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动手整理实验结论。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纠正个别同学的错误操作。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投影】:

  问题:

  1、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2、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激疑。回忆对比旧知识,明确内在联系,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埋下伏笔,留下悬念。

  【简要实录1】: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参与。学生归纳出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这样,无序的知识变得有序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好多同学要求说说自己的观点。

  张国宝同学:因为胆矾失去了结晶水,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陈辉同学:胆矾失去了结晶水,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认为应有脱水性。

  【简要实录2】:学生分成了两部分,大部分支持张国宝的观点,小部分支持陈辉的观点,学生开始强烈的需要知道哪个结论正确。教师相机引导,谁对谁错,科学才有说服力,继续实验,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急于动手操作。【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探究三“黑面包”实验

  【实验器材】:浓硫酸、水、蔗糖、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亲身实验,以体验为基础,培养观察能力与描述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完成结论,享受求知后的乐趣。

  实验要求:组内合作,注意实验规则,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归纳小结“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稀硫酸、不加水的浓硫酸、加水后再加浓硫酸来进行“黑面包”对比探究实验,明确“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实验现象】:

  1、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物质;

  2、有大量气体冒出;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学生活动】:

  1、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质本质未变。

  2、脱水性: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组成(2:1)脱去,生成水分子使蔗糖碳化。

  【学生疑问】:在“黑面包”实验中,为什么体积会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如同一个“黑面包”,刺激性气味气体是什么?这又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

  【实验内容】: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四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铁架台、品红溶液、铜丝、单孔塞

  【实验步骤】:

  1、按教科书上的图组装仪器

  2、加热大试管底部

  3、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激活旧知识。激发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

  【教师提问】:

  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

  2、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中的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三分钟,然后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展开充分讨论。由于同学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组内成员之间、甚至组与组之间都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思维活跃。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学生归纳整理出以下内容。

  1、加热能反应。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加热溶液又呈红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释后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生成。

  3、高敏同学上黑板写出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了酸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出: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现在它电离的H+,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上。

  【学生活动】: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铜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了酸性。

  【设计意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模式。特别是在学生之间,语言特点接近,相互讨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增强协作精神。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要及时做出反馈,调控好讨论的方向。

  【教师引导】:回忆“黑面包”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后呼应,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学会辩证的认识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现象和化合价升降理论推理、思考并回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同时有水生成。

  【学生活动】:浓硫酸能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

  c+2H2so4(浓)co2↑+2so2↑+2H2o

  【教师小结】:总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重点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升

  【投影展示】:给出探究引新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学习效果评价。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中间指导。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课下研究性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思考提升,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 )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改变反应速率解决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5.课后作业:

  六、说板书

  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说课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包括化学式的含义、化合价及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推求。化合价是书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对教师的说教灌输已经麻木,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在之前的教学中我早已给出了化学式是表示纯净物的思想,学生也已提前背熟了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组成的能力。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学式简单推求化合价,能用化学式正确地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化合价的记忆方法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通过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和物质的组成写化学式,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书写,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四、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展示商品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采用直观教学法,形成印象。利用口诀,帮助记忆;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

  五、学习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形式,运用对比与归纳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精神。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竞赛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创新情境、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发现探索 课堂小结、梳理建构

  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请学生用化学符号表示熟悉的物质(设计时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分类,以便于总结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2)请学生思考H、2H的含义,为化学式的意义作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食盐、斯达舒的包装标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3.自主合作、发现探索

  活动一:观察之前书写的化学式,你认为什么是化学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概念,强调每种纯净物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种纯净物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活动二:小组合作观察水的化学式,体会水的化学式与宏观物质水及微观水分子之间的联系。思考:化学式H2O可以表示什么?学生的回答中可能有错误的表达,由此引发讨论,从而加深对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认识。

  活动三:以小组内竞赛1)说出P2O5、N2、O2的意义。2)符号H、2H、H2、2H2的意义。通过训练明确元素符号、化学式含义及其包含数字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活动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P84化学式的读写(化合物只研究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出示习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过渡:物质的化学式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大家想不想轻松正确地书写化学式?

  活动五:引导观察H2O、HCl、NaCl 、Fe2O3四种物质的化学式,由不同元素原子相化合的数目引出元素具有化合价这种性质。 在四种物质的元素符号上方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小结,物质中元素化合价规律。

  活动六:出示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投影加深印象。

  活动七:知识辨析:区分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通过辨析加深学生对化合价的认识。

  活动八:以练助学:1)P89-3、4题,并说出解题方法。 2)标出P2O5中各元素化合价,引导学生探究,若已知P、O的化合价如何推求化学式?并小结书写步骤。(该过程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方法,使学生在发现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快乐。)3)P89-5、6,观察书写过程,寻找最简洁的书写办法。和学生一起编写化学式口诀“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价数交叉化成最简比”,体验成功。

  4.课堂小结、梳理建构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要点交流回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式与化合价之间的联系图,然后再用多媒体提纲式显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5.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分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看时间定题量)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时有意把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中应用教材习题,不脱离教材。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探索轻松掌握化合价的知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学设计中创设错误情境,鼓励学生怀疑老师、质疑课本,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节奏紧凑,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作业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较好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化学说课稿 篇10

  随着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在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附近找到类似地球那样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们的地球生态已经严重恶化,人们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残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类报复了,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采伐森林过度,水土难以保持,洪水、风沙就接踵而来……21世纪的主人位,让我们从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做起吧!今天我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的歌谣》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绿色的歌谣》是一首动人的歌谣,其主题思想集中在第二段歌词之中:“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中是最富有特点的节奏是“times;times;times;○”,这一节奏型一共出现了六次,富有少年儿童们活泼跳跃的动感。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①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少年儿童们活泼跳跃的动感。

  ②以图片对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以各种手制打击乐器使学生会用于音乐课上。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

  a、能准确而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b、能用各种打击乐器表现2/4拍的强弱规律;

  c、使学生学会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教学难点

  a、能相互配合,并完整表达歌曲的情绪;

  b、能自由创编。

  二、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关注学生行为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激发学生投入和参与。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深切体会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改要求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而设计了这一教学思路:

  第一、兴趣性原则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各种打击乐器和手制乐器来渲染气氛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实践性原则

  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还设计了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思维敏捷开扩,并得到发展,还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充分让学生体验学习之快乐。

  第三、感受探索

  在课堂中以生活中常见或听到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等,使学生去感受和探索。

  第四、环境保护

  在教学时,根据一些可靠的资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两幅相对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平时观察到的声音和手制乐器的打击感受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舞蹈创编、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拍一拍”、“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学一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出示图片放欢快的乐曲

  通过图片和乐曲,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想生活引入课题

  为使学生体验到音乐情境的兴趣,我设问引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二)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曲子的调式、拍号、速度和情绪。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学一学,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三)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音乐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创编,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环保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多,保护少,我们凭借绿化、种树的力量改善环境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巩固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每到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唱游法来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全课小节

  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主人,肩负重任,让我们从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充分发挥学生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绿化、环保的重要性。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多、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习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想象、理解,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自由,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编。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2.有关化学说课稿集锦十篇

3.关于化学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4.【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5.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6.实用的说课稿集锦8篇

7.【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8.【推荐】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9.【推荐】化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