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26 11:41: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6、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另外,我还力图体现学生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问题导入,设疑激趣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除了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外,我还出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以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方法。

  2、数方格法,初步感知

  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比较大小”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尝试。学生认真观察后,完成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组简单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抓住重点,深入推导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数方格,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启发学生:“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最后共同得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

  4、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学生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关系。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推导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

  5、电脑演示,总结新知

  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再加上电脑课件的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达成共识,借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另外,在总结公式后,我还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6、分层运用,理解新知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基础练习:出示例1,先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的板书。

  提升练习:借助3道选择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发散练习: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设计一个为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等。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全课小结,整理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借此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达到点题的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多角度来验证结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掌握了学法,也为学习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互动(一)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题

  学习任务: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独立完成)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算一算,需几个瓶子?

  4、瓶子的个数是整数个,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进一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进一法)

  进一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往个位进一取整数。

  5、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互动(二)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2)题

  学习任务:

  1、找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2、思考: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去尾法: (板书) (结合竖式理解去尾法)

  引入去尾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舍去尾数取整数。

  3、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目标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说明理由。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2、我最棒,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1)中心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方法:

  1、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向个位进一。

  2、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统统舍掉。

  这样的板书设计明了、直观。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 “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预设5-6分钟)

  具体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游戏—抢倍数游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则: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后抢的多的同学获胜。

  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当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学生做裁判共同参与。

  接下来游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如果没有出现抢的局面。我会再出示12这个数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紧跟着追问:“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揭示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及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所以复习倍数的知识是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的关键。为了创设学生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关注6是3和2的公倍数,建立公倍数的概念。体现了认知的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 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预设6-7分)

  首先在前面通过游戏感悟公倍数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

  (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

  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适时进行追问:“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按照要求进行,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

  其次我再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最后我作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搭建的“脚手架”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2) 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预设6-7分)

  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现。(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有的同学有想法后,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填写完整。

  让学生填出表格,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学生能直接想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想象不出来的,允许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其次把两个同学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打出。让学生交流这样填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答出: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及时表扬:“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这了不起”

  还可能发现:其他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最小的公倍数;公倍数是有很多个…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及时追问:“察这些公倍数,最小的是几?”学生很容易

  说出6是公倍数中最小的。 揭示出: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

  及时强化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多个学生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同桌也互相说说。

  再次追问:3和2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能写完吗?让学生说出公倍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3) 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预设4-5分)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把3和2的公倍数画出来。(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学生写完后,汇报结果。同时课件显示出答案。

  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让学生思考、交流。明白各部分填什么,怎样填。让学生在作业纸上

  完成后汇报结果。(课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说说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次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预设7-8分钟)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直接出示问题:那给你两个数6和8,怎样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这时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有了想法后,让学生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汇报。(找几个不同的方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交流、争辩,在交流各种方法的同时,可能发现:两个数相乘方法和倍数关系时找最大数的局限性。认识到列举法的普遍性。

  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会说:老师非常欣赏大家的方法。我这也

  有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有方向的直线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叠的线段是6和8的公倍数。

  (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理念: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预设3-4分钟)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2、学生交流汇报得出: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为24人。

  【教学理念: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预设3分钟)

  告诉学生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让学生边听边看屏幕:

  (随着音乐的响起,播放图片。)。

  我朗诵: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发现日食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月球从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个朔望月,平均约长30天。太阳从月球轨道的升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是一交点年,平均约长347天。朔望月与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和日食的周期有关。

  课堂结语:“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又将带着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

  生:西瓜。

  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

  (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

  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

  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2.分析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

  [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分类整理 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

  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以1/5和1/5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2/3 .

  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 , 2/4是2个1/4 ,2个 要比1个 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2/3。

  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

  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二类分数)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

  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师引导生辩论

  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1/2和1/3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甲方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

  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

  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

  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

  而1/3 化成小数是033??。

  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

  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对结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 )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

  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

  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

  [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实际运用,深化新知

  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

  [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课内容

  教材学情分析:

  倒数的认识属于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会计算分数乘法,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倒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快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1、指导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3、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题

  (1)“学生做倒立”引入:“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倒立的姿势和刚才正立时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课的倒数的特征,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2)口算练习。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倒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么是倒数?a:分子分母倒过来的数是倒数。就像刚才做倒立一样。

  b:只要乘起来得数是1,就叫倒数。

  设计目的:根据学生产生不的同意见,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必要时适当引导,得出倒数的真实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倒数关系:生:×=1。引导学生说出: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同桌互说)

  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生生互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学生对倒数的理解,从而突破了理解倒数意义的难点。

  (3)判断题:

  设计目的:分别根据倒数意义中“乘积”“两个”“互为”三个关键词设计,深化理解倒数意义。

  (4)求倒数方法:依次给出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必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一般到特殊,在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做一定量练习后再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水到渠成,这是本节课处理教学重点的特色设计。

  3、巩固与提高

  “你说我写”活动方案:学生两人一小组,甲任意说一个数,乙写出它的倒数,然后调换过来,乙任意说一个数,甲写出它的倒数。

  设计目的:再次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突出重点。

  四、板书: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简单,明了,既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又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cn-teacher.com)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数学说课稿小学锦集10篇

2.【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锦集9篇

3.【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4.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6.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4篇

8.【必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9.【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