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31 08:20: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说课稿模板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白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首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中外作家4篇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到同是写动物,不同的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作家表情达意的特别方式,丰富积累,提高读写能力。

  《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从鹅的叫声、鹅的步态以及鹅的吃相四方面,非常细腻而传神地描摹了这位动物朋友。本文有两个文学表现手法相当突出:一是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二是作者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课文我预期用两课时上完。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方面来说说这节课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正确认读四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整体感知白鹅高傲的表现,深入了解鹅的叫声和步态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的叫声和步态特点的。

  本节课的难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方式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背诵相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四、说教学教法:

  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

  五、说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古诗《咏鹅》,感知鹅在人们心目中的通常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认读本课的字词。因为作者是二十世纪初的一位奇人,所以文字表达很明显地带有二十世纪初的语言特点,文中有好多具有文言性质的词语,如窥伺、侍侯、颇像、奢侈、净角、供养不周、不胜其烦、引吭大叫等词语不仅很难读正确,而且还很难理解,为孩子解读文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教学更不容忽视,为了能使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我先将这些很有特点的词语单独出现,让学生反复认读与强调,接着再来整体感知课文。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品读课文时,学生就会感觉轻松很多。所以我今天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这些词语的教学上,目的就是为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打好基础。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出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每一次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获得新理解、新感悟之时;在师生、生生每一次深度对话、交流,获得新体会、新思考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回头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通过反复品味,反复咀嚼,让学生的理解、感悟、体会、思考逐层升华,并适时内化为渐愈细腻的情感,外化为抑扬顿挫的朗读。

  接着让学生通过解读中心句过渡句,了解到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这三个方面。

  然后再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叫声、步态的特点。这些环节教学我主要采用想象、对比等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以期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展示学生的个性。

  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几个代表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从词语中感受到白鹅叫声之大,叫声之凶,并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想象鹅那样大声、凶巴巴地会叫些什么?通过想像,补充了课文的空白处。由此指导朗读和背诵,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对课文“高傲”的理解。

  在教“鹅的步态”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中,作者把京剧里净角出场的样子比喻鹅走路的样子。对“净角”一词学生很陌生,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我就借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净角出场的模样,感受到原来“净角出场”是如此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紧接着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想象它们走路的样子,让学生运用对比和表演的方式读描写鸭和鹅的句子,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感悟作者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用词的准确;二是学生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在开展这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在最后都设计了背诵的环节。这是我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课上一直坚持和关注的环节。因为我认为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最快捷、有效的策略之一。我在以前从事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是每课必背,长篇背重点段,短篇背全文,因此学生背诵的负担相对而言是有点重的。所以我常把背诵环节放到课堂上,当然,我并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个个都会背,这也不现实,我的目的在于一让学生重视背诵这一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快速背诵的能力,二减轻学生回家的课业负担,课堂上背个大概,回家再巩固几遍就基本上可以背熟了。

  最后在整节课结束时,我将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及收获。同时让学生明确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课时我准备重点学习以下内容:1、了解鹅的吃相2、体会作者通过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的写法3、掌握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

  我希望这节课能达到以下预期效果:

  1.追求一个真字

  这节课,紧紧围绕“读”展开教学,真正带领学生读书,在文中走上一个来回,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读书,把全文读成了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又读成了一个词语“高傲”。整体感知课文,继而又品读“高傲”体会白鹅高傲中透露出的有趣和可爱,通过这一来一回,让学生做到真正读书、感悟、品味。

  2.突出一个实字

  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听、说、读、写的学堂,这节课以实实在在读书为主线,在读书的过程中,识字、学词、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与学生能同感共悟,体会情趣,实实在在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3.贯穿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希望能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风趣的课堂语言,发掘文中鹅的叫声和步态的有趣点,营造轻松、情趣昂然的学习氛围,让趣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杨修之死》,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杨修之死》所在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突出,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是极好的落实单元教学重点,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载体。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有许多的三国小故事也为学生所熟知,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初步的思辩能力。但他们这个年龄,普遍辨证思维能力不足,同时他们在古典文学名著积累及三国时代的背景知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只在屏幕上展示,不读)

  在内容的取舍上,对学生在预习中能独立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掌握,如字词的拼写,浅显文言语句的理解;对学生模糊的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透过平淡文字分析人物”就确定为重点,对有争议的需要借助外力解决的如“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就确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引导点拨法、想象体验法、涵泳品读法、研讨辩论法

  (二)学法

  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质疑法、品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杨修之死》以学生感兴趣的杨修死因为主线,串起“梳理情节”“咬文嚼字”“质疑探讨”和“反思感悟”四个教学环节,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渐进分化的教学原则。在分析中得出结论,在结论上提出质疑,在质疑中深究文本,最后走出文本,反思感悟人生。下面,具体说一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此设计从视觉、听觉方面多维度刺激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

  环节二、此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意,然后聚焦情节,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教给学生内容概括这种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阅读文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为后文对杨修死因的探讨提供一个平台。随着杨修的有才和曹操忌才心理的挖掘,我们初探出了第一个死因,但这是唯一的吗?随着质疑,我们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环节三、咬文嚼字,再探死因。此环节以方法为指导,以“品读、演读”学生活动为载体,品读重点拨,请看视频;演读重学生体验,请看视频。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准确把握、推敲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学以致用的去分析曹操的性格,随着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阴险狡诈性格的得出,我们探出了杨修的又一死因,还有奇谭的原因吗?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我们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环节四、质疑探究,众说死因。此环节通过老师出示名人看法,激发学生思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请看视频,增强了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请看视频,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增强了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学名著的丰富底蕴,激发他们有读一篇文章而去的一本书的兴趣。

  环节五、反思感悟,智慧人生。此环节通过学生谈人生启示,请看视频,达到了读文本悟人生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心智。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积累提升。意在夯实基础,通过写作提高认识和能力。

  六、说教学效果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一、思辨的课堂。

  死因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不断地在结论中去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辨。

  二、厚实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资料,厚实了语文教学。

  三、收获的课堂。

  一方面学生夯实了以往小说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了启示,让课堂充满了智慧和营养。

  当然,这也是一个有缺憾的课堂。在解读文本时,我考虑到所任教学生对名著阅读积累不足,而无法站在整部著作高度上进行全面的解读,我们只是读出了罗贯中眼中的杨修死因,而没有站在曹操识才、爱才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创设有效、科学而富于张力的活动,大胆的去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多元个性的解读文本,要在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自学:

  (1)检查预习

  (2)朗读课文: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

  节奏。

  ③学生齐读 ④分组读 ⑤指名读

  (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 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

  1、 《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

  2、 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

  3、 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课堂小结】

  1、 作家作品 2、比喻修辞的运用

  【当堂达标】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笺疏( ) (2)太傅( )(3)俄而( ) (4)雪骤( )

  (5)差可拟( ) (6)无奕( ) (7)柳絮( ) (8)谢道韫(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__ ..

  (2)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 ..

  (3)公欣然曰 _______________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 ..

  (5)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课后反思 本节公开课,有诸多不足之处:

  1、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不明确,致使学生预习不扎实,影响课堂进度及效果。

  2、 课堂引导学生做的不到位,自己紧张,学生也紧张,课堂气氛明显不好。

  3、 备课不充分认真,课件中出现了重复性的错误。

  4、 驾驭课堂能力还须提高,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练习时间过短,没有真正检测出课堂学习效果。

  5、 对于重点探究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讨论探究的时间,最终还是让课堂成为了“满堂灌”,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谨记,吧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

  6、 没有布置作业。

  总之,本节课教学中有太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站稳三尺讲台。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喜欢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有所收获并有机会当众展示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接受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快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快速浏览找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员,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②阅读文字及相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习并提高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与能力;③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当时社会局势及历史人物的理解;④识读“战国形势图”,并与“春秋形势图”进行区分,找出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编制口诀帮助记忆;⑤借助地图理解“合纵”、“连横”策略及功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了解与分析,逐步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竞争,对这一时期斗争的复杂性形成感性的认识,认识到这些竞争对历史的进步具有的推动作用;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典故,学习齐桓公、管仲等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如任人维贤、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初步了解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学会论从史出,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4、确定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难点是对“合纵”、“连横”策略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

  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新探索的广阔空间。在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演绎法(如讲故事、演小品)、互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打造课改新思维,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本课整个教学流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做到:进入情境—熟读教材—思维跟进—个性展示—小组PK—点题总结

  (一)进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

  展示上节课所学的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并提问:“假如你是西周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时,学生开始快速进入角色,加速思考,踊跃发言。鉴于初一学生正处在心理叛逆期,部分学生提出了“造反”的主张(上节课已有疑问),所以进一步提问:“有的诸侯想“造反”,那么他必须在哪些方面做出准备呢?”学生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猜想是有一定道理的,西周分封制存在着极大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实力不断增强,甚至超越周天子的实力,于是他们不再听从周王号令,成为了地方的割据政权。而这些诸侯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矛盾,于是战争不断,产生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点题)”

  这样设计能够联系上节西周实行分封制,照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对春秋战国战乱局势的根源有了初步的理解。还能解答学生在上节课中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熟读教材(为进一步参与课堂打下基础)

  1、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快速浏览正文,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指的是谁,战国七雄指那些国家。(启发诱导、自主参与)

  学生快速翻书马上能找到答案,并争相汇报成果。这样他们就能对本课内容大框有了直观、准备的了解。因为起止时间、春秋五霸名称和战国七雄成员国是本课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所以同一问题我让几位同学反复做出回答以便加深印象。接着,我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一分钟记忆。学生马上兴致高涨,争分夺秒地来背诵。这种方式既强调了重要的知识点,明确了主要学习内容,又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都能马上进入历史学习的节奏,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为以后各环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阅读新课,看看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问题简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完成。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强,而且能激发他们自主尝试着感知学习内容,借助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语言处理的能力。

  (三)思维跟进(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展示)

  1、 “春秋五霸”

  (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位霸主,重点让学生了解齐桓公争霸成功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书中和齐桓公相关的图片、地图,分组探寻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再汇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及时的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对汇报上来的较为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口头归纳之后,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独立完成书中问题框的问题,用自己的话去解释“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该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果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很容易完成。我这样设计的用意是让学生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按老师的要求去想去看的好习惯,并能体会到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思考而解决问题的极大满足感。

  “尊王攘夷”这一概念较难理解。学生可以结合书下注释,谈谈自己的认识。这也能提高学生看待历史现象的角度和方法。

  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盟会,教师点到即可,不需多做探究。

  (2)春秋五霸中,还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对比较重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材料讲讲“退避三舍”的典故,让他们对晋文公这个人物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为晋楚争霸,了解楚庄王争霸的艰巨性和持久性埋下伏笔。秦穆公书中没多言,他为秦国的逐步强大做出了极大贡献,教师点到即可。

  (3)此外,“春秋五霸”还有另一种说法,结合书下注释让学生了解即可,如有时间可在学习完新课之后,引导学生讲讲吴越争霸、卧薪尝胆等故事。

  2、“战国七雄”

  同时出示“春秋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让学生明白时间的过渡,并引导他们去发现两幅地图的不同,这一做游戏的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有了印象深刻的发现,还让他们在老师的讲解之下明白了三家分晋、长城的修建等史实,过渡到关于战国七雄的学习。

  战国七雄的成员国及其具体位置是重要知识点,我让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学生找出七国所在位置,然后根据方位学生自行编出快速记忆的口诀。学生编的可能是五花八门,但这并不要紧,重点是要让他们有一个思考记忆并自主发现的过程,从而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这一重点。选出最佳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合纵”“连横”是本课的难点,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突破。结合“战国形势图”各国位置,秦国位于西部,相对比较强大;其它六国位于东部,实力相对较弱。于是形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关系,于是产生了“合纵”“连横”两种策略。然后让学生阅读书上文字,对“合纵”、“连横”概念形成初步了解。再以讨论形式探究秦国为什么实行合纵政策,而其它六国实行连横政策,谈谈他们的作用。最终点出秦国的连横政策,远交近攻,取得成效,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

  为了使学生对战国形势有个深入的理解,可以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成语“朝秦暮楚”来解释,东部各国为各自利益,立场不够坚定,不能团结起来共同抗秦,最终被秦国逐个分化,又一一消灭。课后材料阅读中给了《史记》中秦国应对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及功效的文字记载,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六国合纵抗秦的策略为什么没有成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书中的资料帮助学生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讨论,完成该问自然水到渠成。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个性展示(为学有余力者提供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空间,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创造的。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分组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及相关成语,引导他们用生动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在完成了课堂新授之后,学生可以拿出来汇报,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话剧、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五)小组PK(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共同提高)

  本课知识虽多,但不难掌握,所以学生检测主要侧重于知识部分。学生先采取各组互相问答的形式强化已经认知的部分。教师再有选择性的就学生认识模糊或容易混淆的地方出题,供学生抢答。

  随着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盛行和凤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课堂上也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小组的划分,在每节课上提供给他们加分的机会,学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做练习的环节也更为认真,各班级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六)点题总结(时时关注本课重点)

  经过多年历史教学,我发现本套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亮点之一就在于每单元及每课都有一个非常合适恰当的题目,本课由题目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并由学生进行点题总结,时时提醒学生关注本课重点,且首尾呼应,连贯完整。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象与了解。

  1、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很多历史人物,你最喜欢的是谁?说说原因。(学生喜欢某个历史人物的原因大多在于人物身上的闪光品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2、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培养学生在论证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逐步建立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本课,要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现在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奇美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的特点来写黄山松的。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五年级的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课时 ,我将出示一些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教学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当导游。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

  第二步:感悟黄山松的奇特

  第三步:总结全文

  六、说作业设计和板书

说课稿 篇6

  设计意图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蛋”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拍手边念《五指歌》的环节。接下来捡蛋、数蛋、偷蛋、孵蛋、剥蛋五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三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独立探索(捡蛋)和互动分享(数蛋)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小蛇偷蛋”、“剥蛋宝宝”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很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更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向幼儿清晰生动地再现了5的点数的不同排列方式,也体现了数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思想。

【【必备】说课稿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2.【必备】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3.【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4.【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6.【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10篇

7.【推荐】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